《瀉疫新論》~ 卷下 (3)
卷下 (3)
1. 藥法
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內粳米煮米熟湯成去米溫服一升。日三服。
案。此方瀉止後。余炎犯胃嘔渴不止。或呃逆者。宜此方。方中人參宜更竹節。
小白湯(赤水醫案),治挾熱下利。六脈洪大。口唇乾燥。
小柴胡湯合白虎湯
案此方前症而猶有柴胡證者宜之。若心煩者加黃連。
人參飲子(聖惠),治陽毒傷寒。四肢壯熱。心煩嘔吐不止。
小柴胡湯去大棗加麥門冬竹葉
案此方邪猶盛。嘔渴不止者宜之。方中人參宜去之。
蘊要心煩者。更加黃連。
小柴胡合黃連解毒湯(正傳),治少陽陽明合。病脅痛嘔。逆自利脈弦長而沉實。
案此方前症而膈熱猶盛者宜之。
本事竹茹湯,治胃熱嘔吐。
葛根(三兩),甘草,半夏(各三分)
上姜三片。竹茹一彈丸。棗一個。水煎。
案。此方火邪既去。嘔吐不止者宜之。
柴胡清燥湯(溫疫論),下後間服緩劑。
柴胡,黃芩,知母,陳皮,甘草,花粉
上薑棗水煎。
九味清脾湯(濟生),治癉瘧。但熱不寒。或熱多寒少。
青皮,厚朴,白朮,草果,甘草,柴胡,茯苓,半夏,黃芩(各等分)
上姜水煎
建原飲(溫疫論),治溫疫初起。憎寒發熱。其脈不浮不沉。頭疼身痛。邪在挾脊之前腸胃之後者。
檳榔(二錢),厚朴,知母,芍藥,黃芩(各一錢),草果,甘草(各五分)
上水煎。邪熱溢於少陽經。加柴胡一錢。溢於陽明經。加葛根一錢○又加大黃葛根羌活薑棗水煎。名三消飲。治毒邪表裡分傳。
案以上三方。吐利止後。隨症而選用之。但達原飲一方。初起無吐瀉憎寒發熱。或頭痛者。隨後加減方用之。
竹茹溫膽湯(壽世),治傷寒日數過多。其證不退。夢寐不寧。心驚恍惚。煩躁多痰。
竹茹,半夏,枳實,陳皮,人參,生薑,甘草,茯苓,香附,柴胡,麥門,桔梗,黃連
上薑棗水煎。
案。此方吐利止。火邪既去而余炎猶不盡。荏苒引日。或煩躁多痰者宜之。柴胡養榮湯(溫疫論),表有餘熱血燥者。
柴胡,黃芩,陳皮,甘草,當歸,白芍,生地,知母,天花粉
上薑棗水煎。
案。此方吐瀉數日後。津液虛耗。羸瘦疲睏。舌上緋薄。如豬肪者。或大病後並亡血家。老人患此症。津液虛耗者。下後調理宜此方。
杏蘇散(易簡),治四時溫疫傷寒。
香附子,紫蘇葉(各四兩),陳橘皮(二兩),甘草(一兩)
上水煎○管見加川芎白芷薑棗水煎名芎芷香蘇散。
案。此方瀉疫輕症。吐瀉既斷無餘症。但氣宇不了了者。加荊芥薄荷。或更加防風亦佳。
小柴胡加地黃湯(本事),治婦女室女。傷寒發熱。或發寒熱。經水適來或適斷。晝則明瞭。夜則譫語。如見鬼狀。亦治產後惡露方來。忽爾斷絕。
小柴胡湯加生地黃
白話文:
藥法
這七味藥材,用水一斗(約等於現在的十升)煮到剩下六升,去掉藥渣,加入粳米煮成粥,把米撈出來,溫熱服用一升,一天三次。
這個方子適用於腹瀉停止後,殘餘的熱邪侵犯胃部,導致噁心、口渴不止,或者打嗝不止的情況。方中的人參最好用竹節人參替代。
小白湯(赤水醫案)
治療挾帶熱邪引起的腹瀉,脈象洪大,口唇乾燥。
小柴胡湯合白虎湯
這個方子適用於之前症狀還伴有小柴胡湯證候的人。如果出現心煩,可以加入黃連。
人參飲子(聖惠)
治療陽毒傷寒,四肢發熱很厲害,心煩噁心嘔吐不停。
小柴胡湯去大棗加麥門冬竹葉
這個方子適用於邪氣仍然很盛,噁心口渴不止的情況。方中的人參應該去掉。如果出現心煩,可以加入黃連。
小柴胡合黃連解毒湯(正傳)
治療少陽和陽明合病,症狀是脅肋疼痛、噁心嘔吐,大便下利,脈象弦長而沉實。
這個方子適用於前面提到的症狀,但胸膈的熱邪仍然很盛的情況。
本事竹茹湯
治療胃熱引起的嘔吐。藥材包括葛根(三兩)、甘草、半夏(各三分),加上三片生薑,一小團竹茹,一個棗子,用水煎服。
這個方子適用於火邪已經退去,但嘔吐仍然不止的情況。
柴胡清燥湯(溫疫論)
用於瀉藥後,間歇服用,屬於緩解藥性的藥劑。藥材包括柴胡、黃芩、知母、陳皮、甘草、花粉,加上生薑、棗子用水煎服。
九味清脾湯(濟生)
治療瘧疾,發熱但沒有寒冷,或者發熱多於寒冷。藥材包括青皮、厚朴、白朮、草果、甘草、柴胡、茯苓、半夏、黃芩,各等分,加上生薑用水煎服。
建原飲(溫疫論)
治療溫疫初期,怕冷發熱,脈象不浮不沉,頭痛身痛,邪氣在背部脊柱前方、腸胃後面的情況。藥材包括檳榔(二錢)、厚朴、知母、芍藥、黃芩(各一錢)、草果、甘草(各五分),用水煎服。如果邪熱擴散到少陽經,可以加入一錢柴胡;擴散到陽明經,可以加入一錢葛根。如果再加上大黃、葛根、羌活,以及生薑、棗子用水煎服,就叫做三消飲,治療毒邪在表裡之間傳播的情況。
以上這三個方子,適用於嘔吐腹瀉停止後,根據具體症狀選用。但是達原飲這一方,適用於初期沒有嘔吐腹瀉,只怕冷發熱或者頭痛的情況,之後可以根據情況加減藥物。
竹茹溫膽湯(壽世)
治療傷寒病程過長,病情沒有好轉,睡不安穩,心悸恍惚,煩躁多痰的情況。藥材包括竹茹、半夏、枳實、陳皮、人參、生薑、甘草、茯苓、香附、柴胡、麥門冬、桔梗、黃連,加上生薑、棗子用水煎服。
這個方子適用於嘔吐腹瀉停止,火邪已經退去,但是殘餘的熱邪仍然沒有完全消除,病情拖延,或者出現煩躁多痰的情況。
柴胡養榮湯(溫疫論)
適用於表部有殘餘熱邪,並且血燥的情況。藥材包括柴胡、黃芩、陳皮、甘草、當歸、白芍、生地、知母、天花粉,加上生薑、棗子用水煎服。
這個方子適用於腹瀉數日後,身體津液耗損,身體消瘦疲憊,舌苔顏色偏紅且薄,像豬油一樣的情況,或者大病之後以及失血過多,或老年人患有這種津液耗損的情況,以及瀉藥之後需要調養身體的時候。
杏蘇散(易簡)
治療四時溫疫傷寒。藥材包括香附子、紫蘇葉(各四兩)、陳橘皮(二兩)、甘草(一兩),用水煎服。另一種做法是,加入川芎、白芷,加上生薑、棗子用水煎服,叫做芎芷香蘇散。
這個方子適用於溫疫輕症,嘔吐腹瀉停止後沒有其他殘餘症狀,只是感覺氣機不順暢的時候。可以加入荊芥、薄荷,或者加入防風也可以。
小柴胡加地黃湯(本事)
治療婦女患傷寒發熱,或者發冷發熱,月經剛來或者剛結束,白天神智清醒,晚上說胡話,像看到鬼一樣的情況。也適用於產後惡露剛來又突然停止的情況。藥材包括小柴胡湯加上生地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