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瀉疫新論》~ 卷下 (2)
卷下 (2)
1. 藥法
案此方下利久不止。虛羸頗甚。腹皮貼背。無痞滿等證者。或瀉止後經數日。飲邪再聚。發前症。但疲睏殊甚者。宜此方。或加當歸芍藥也。醫每遇此等症。見其疲睏。恐大黃損元氣。疑慮失錯。往往與參附之劑。誤人者多。不可不戒矣。
解毒承氣湯(寒溫條辨),瘟病三焦大熱。痞滿燥實。譫語狂亂不識人。熱結旁流。循衣摸床。舌卷囊縮。及瓜瓤疙瘩瘟。上為癰膿下血如㹠肝等症。厥逆脈。沉伏者。此方主之。
白姜蠶(三錢),蟬退(全十個),黃連(一錢),黃芩(一錢),黃柏(一錢),梔子(一錢),枳實(二錢五分),厚朴(五錢),大黃(五錢),芒硝(三錢別入)
甚至痞滿燥實。堅結非常。大黃加至兩餘。芒硝加至五七錢。治動嘔者。又當知之。加栝蔞一個。半夏二錢。名陷胸承氣湯。治胸滿兼有上症者。案此方熱鬱胸膈。作胸滿胸痛等種種症者。隨後加味用之。頗有效。
涼膈散(張氏醫通),煩擾腹痛。脈來數疾。
大黃,朴硝,甘草(各二十兩),山梔子,薄荷,黃芩(各十兩),連翹
上為末。水一盞。入竹葉七片。蜜少許煎服。
加味涼膈散(寒溫條辨),溫病主方○楊慄山曰。余治溫病。雙解涼膈愈者。不計其數。若病大頭瓜瓤等瘟。危在旦夕。數年來以二方救活者。屈指以算百十餘人。真神方也。其共珍之。
即於涼膈散方中。加白姜蠶(三錢)蟬退(二錢)薑黃(七分)黃連(二錢)胸中熱加麥門冬。心下痞。加枳實。嘔渴加石膏。小便赤數加滑石。滿加枳實厚朴。案。以上二方。煩躁多渴。兼胸腹痛者。並手足厥冷。心膈有熱者。俱宜選用。
梔子豉湯(傷寒論),發汗吐下後。虛煩不得眠。若劇者必反覆顛倒。心中懊憹。○陽明病下之。其外有熱。手足溫。不結胸。心中懊憹。飢不能食。但頭汗出。○下利後更煩。按之心下濡者。為虛煩也。
梔子(十四個擘),香豉(四合綿裹)
上二味。以水四升。先煮梔子得二升半。內豉煮取一升半。去滓分為二服。溫進一服。
案。此方吐下止後。余炎犯膈。心煩不得眠。懊憹苦悶者宜之。若腹滿者。加厚朴枳實。若心下堅者。加枳實大黃。
白虎湯(傷寒論),手足逆冷。若自汗出。○脈滑而厥者。里有熱。
知母(六兩),石膏(一斤碎綿裹),甘草(炙二兩),粳米(六合)
上四味。以水一升。煮米熟湯成。去滓。溫服一升。日三服。(按此方吐瀉止後。四肢厥冷。嘔渴引飲者。或不厥。但渴欲飲水者。並宜此方。)
竹葉石膏湯(同),虛羸少氣逆欲吐者。
竹葉(二把),石膏(一斤),半夏(半斤洗),麥門(一升),人參(二兩),甘草(二兩炙),粳米(半升)
白話文:
[藥法]
這個方子的狀況是,患者拉肚子很久停不下來,身體非常虛弱消瘦,肚子皮都快貼到背上,沒有肚子脹滿等症狀。或者是,腹瀉停止後幾天,體內濕邪再次聚集,又出現之前的症狀,但特別疲勞虛弱的,就適合用這個方子,也可以加當歸和芍藥。醫生遇到這種情況,看到病人疲勞虛弱,怕大黃會損傷元氣,猶豫不決,反而用了人參、附子等補氣的藥,反而耽誤病情,這是要特別注意避免的。
解毒承氣湯(出自《寒溫條辨》) 這種藥方是治療瘟病,三焦(上、中、下焦)有大熱,出現肚子脹滿、大便乾燥,說胡話、胡言亂語不認人,熱邪導致大便不通但卻從旁邊流出,或者出現手在空中亂抓、身體縮成一團,舌頭捲曲、陰囊收縮等症狀。也適用於長得像瓜瓤一樣的膿包,上面有瘡膿、下面出血像豬肝等症狀。如果出現四肢冰冷,脈搏沉伏的狀況,就適合使用這個方子。
藥方內容:白殭蠶(三錢),蟬蛻(十個),黃連(一錢),黃芩(一錢),黃柏(一錢),梔子(一錢),枳實(二錢五分),厚朴(五錢),大黃(五錢),芒硝(三錢,另外加入)。
如果病人肚子脹滿、大便乾燥的情況非常嚴重,大便像石頭一樣硬結,可以把大黃加到一兩以上,芒硝加到五到七錢。如果出現噁心嘔吐的狀況,要知道可以加一個瓜蔞和半夏二錢,改名叫陷胸承氣湯,可以用來治療胸悶並且有上述那些症狀的情況。這種藥方主要針對熱邪鬱結在胸膈,導致胸悶、胸痛等各種症狀,可以根據情況加減藥物使用,效果還不錯。
涼膈散(出自《張氏醫通》) 主要治療煩躁不安、腹痛、脈搏跳動快且急促的症狀。
藥方內容:大黃、芒硝、甘草(各二十兩),梔子、薄荷、黃芩(各十兩),連翹。
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用水一碗,加入七片竹葉,少許蜂蜜一起煎煮後服用。
加味涼膈散(出自《寒溫條辨》) 這是治療溫病的主要方子。楊慄山說他治療溫病,用涼膈散加減治好的病人不計其數。如果是治療長膿包的瘟病,病情非常危急,他這幾年來用這兩個方子救活了一百多人,真的是很神奇的方子,大家應該好好珍惜。
在涼膈散的基礎上,加入白殭蠶(三錢)、蟬蛻(二錢)、薑黃(七分)、黃連(二錢)。如果胸中熱,加麥門冬;心下痞悶,加枳實;如果口渴想吐,加石膏;小便顏色紅且次數多,加滑石;如果肚子脹滿,加枳實和厚朴。以上兩種藥方,對於煩躁口渴、兼有胸腹疼痛、甚至手腳冰冷,但胸膈有熱的人都適合選用。
梔子豉湯(出自《傷寒論》) 這種藥方適用於發汗、催吐、通便之後,出現虛煩無法入睡,嚴重的話會翻來覆去、心中煩悶的情況。或者是,陽明病用藥後,體表有熱、手腳溫暖、沒有胸部結塊,但心中煩悶、肚子餓卻吃不下,只有頭部出汗。或者拉肚子後更煩躁,按壓心下感覺柔軟,這是屬於虛煩的情況。
藥方內容:梔子(十四個,掰開),淡豆豉(四合,用布包起來)。
將以上兩味藥材,用水四升煮,先煮梔子到剩二升半,再加入豆豉煮到剩一升半,去除藥渣,分兩次溫服。
這個方子主要針對在催吐、通便之後,體內餘熱沒有散去,影響到胸膈,導致心煩無法入睡、煩悶不舒服的情況。如果肚子脹滿,可以加厚朴、枳實;如果心下堅硬,可以加枳實、大黃。
白虎湯(出自《傷寒論》) 這個方子適用於手腳冰冷,或者自己出汗的情況。如果是脈搏滑數且四肢厥冷的,表示體內有熱。
藥方內容:知母(六兩),石膏(一斤,搗碎用布包起來),甘草(炙過的,二兩),粳米(六合)。
將以上四味藥材,用水一升煮到米熟,去除藥渣,溫服一升,一天三次。(這種藥方適用於催吐、通便後,四肢厥冷、噁心口渴想喝水的人,或者是沒有四肢厥冷,但口渴想喝水的人。)
竹葉石膏湯(出自《傷寒論》) 這個方子適用於身體虛弱消瘦、氣虛、想嘔吐的人。
藥方內容:竹葉(二把),石膏(一斤),半夏(半斤,洗過),麥門冬(一升),人參(二兩),甘草(炙過的,二兩),粳米(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