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瀉疫新論》~ 卷上 (11)

回本書目錄

卷上 (11)

1. 厥冷

夫厥冷者,陰寒之極。故諸病見之者,咸為陽氣衰絕之候。但傷寒與瘟疫,純熱之極而亦見之,謂之陽厥。古法率以盪滌為主矣。今此疾亦瘟疫之一種,純熱之邪也,故往往見厥冷之症,而查其所從來,凡有三: 其一,吐瀉數行,不及服藥而厥冷脈伏,是尤劇症; 其二,醫者與緩劑,藥方不與病敵,半日或一日後,邪熱稍劇,遂至於厥冷脈伏,是其次也; 其三,服參附之類,或阿片等,或大艾焚灼,使邪炎鬱塞,遂至厥冷脈伏者是也。

三症中不及服藥而厥冷者,雖邪勢劇,畢竟不過內結壅閉,陽氣逆於內,不能達於四末。故與大柴胡湯、大承氣湯之類,邪炎一衰,陽氣一通,則厥愈脈出。甚者走馬湯、備急丸、杏仁丸、硃砂丸之類,亦可選用。

其服緩劑,邪勢加劇而厥冷者,比前症稍難,然猶有可救者。治法同上法。如其參附炙炳、阿片等之誤治,助長之弊,邪勢加劇,必耗正氣,或動宿疾。其變至不可測。有發膈痛者;有轉筋者;有吐瀉俱斷而膈熱如燒,煩躁不安者;有瀉斷而吐益劇者;有吐下蛔蟲者,種種不一。

至厥之甚,通身冰冷,肌膚血凝,青紫成斑,唇口、指甲並四掌變青紫,直視上插,舌冷如冰,煩渴欲冷水,與水則納,與熱則吐,神雖昏,不近衣服,是梟猛之邪內郁,而陽氣不能四布之候。俱系醫之失治,而猶不察,卒至於此,又況燒酒熨之、芥子泥塗之,助桀為暴之徒乎?實可痛憫矣!當此時,非斬關奪旗之兵,恐不能得救拔。治法亦宜前數方。其他涼膈散、白虎湯、竹葉石膏湯、六一順氣湯、解毒承氣湯之類,隨其症而選用之,或可回死於無何有之鄉矣。

李挺曰:「熱極忽然伏於內,故身寒四肢厥逆,狀若陰症。但身雖冷而不欲近衣,神雖昏而氣色光潤,脈沉滑而有力,此陽極似陰也。宜大柴胡湯下之,或白虎湯、竹葉石膏湯。」(醫學入門)

吳綬曰:「厥應下而不可發汗,汗之則口傷爛赤也。」(傷寒蘊要)

又曰:「陽厥者,必先因熱甚不解,而後發厥也。經言:『厥深熱亦深,厥微熱亦微。』此之謂也。切其脈雖沉,按之則滑;四肢雖冷,手足心或溫也;或時煩躁,畏熱喜冷,與之冷水則咽也。此乃陽厥之候。」(同)

張石頑曰:「溫病、熱病、時疫,熱極而厥者,涼膈合解毒,或合承氣下之。熱不退者,再下之。」(張氏醫通)

又曰:「手足厥逆少氣,唇面爪甲背青,六脈俱伏,而嘔出酸穢,瀉下臭惡,便溺黃赤者,此火伏於厥陰也,為熱極似陰之候。急作地漿煎竹葉石膏湯,誤作寒治必死。」(同)

吳有性曰:「凡陽厥,手足皆冷,或冷過肘膝,甚至手足指甲皆青黑;劇則遍身冷冰如石,血凝青紫成片;或六脈無力,或脈欲絕。以上脈症悉見純陰,猶以為陽症何也?蓋審內症,氣噴如火,齦爛口臭,煩渴譫語,口燥舌乾,舌胎黃黑,或生芒刺,心腹痞滿,小腹疼痛,小便赤澀。」

白話文:

所謂「厥冷」,指的是陰寒到了極點的表現。所以,各種疾病出現這種情況,通常表示陽氣已經衰竭到了極點。但是,傷寒和瘟疫這些極度熱性的疾病,有時也會出現這種情況,稱為「陽厥」。過去的治療方法通常以清除熱邪為主。現在這種疾病也屬於瘟疫的一種,是純粹的熱邪所致,所以常常出現厥冷的症狀。

經過仔細分析,厥冷的成因有三種:第一種,病人嚴重吐瀉多次,還沒來得及服藥就出現厥冷、脈搏微弱的情況,這是最嚴重的情況。第二種,最初的邪氣並不嚴重,但醫生給予了藥效較慢的藥物,藥力無法與病情對抗。經過半天或一天後,邪熱變得更加嚴重,導致厥冷、脈搏微弱。這是次一級的情況。第三種,服用人參、附子之類的溫補藥,或是鴉片等麻醉藥,或用艾草燒灼,導致熱邪鬱積在體內無法散發,最終導致厥冷、脈搏微弱。

在這三種情況中,還沒來得及服藥就出現厥冷的情況,雖然邪氣猛烈,但其實只是因為體內積滯堵塞,陽氣被壓制在內,無法到達四肢末端。因此,可以使用大柴胡湯或大承氣湯之類的藥方。一旦熱邪消退,陽氣暢通,厥冷就會緩解,脈搏也會恢復。嚴重的情況可以使用走馬湯、備急丸、杏仁丸、硃砂丸等藥物。

至於服用藥效緩慢的藥物,導致邪氣加重而出現厥冷的情況,比前一種情況稍微棘手,但仍然可以救治,治療方法與上述相同。但是,如果因為誤用人參、附子、炙甘草、鴉片等溫熱藥物,助長了熱邪,加重了病情,必定會損耗正氣,或者引發舊疾,導致病情變化難以預料。可能會出現胸膈疼痛,可能出現抽筋,可能出現吐瀉停止但胸膈發熱如燒,煩躁不安,可能出現腹瀉停止但嘔吐更加嚴重,可能出現吐出蛔蟲等各種不同情況。

當厥冷嚴重時,全身冰冷,皮膚血液凝結,出現青紫色斑塊,嘴唇、指甲、手掌都變成青紫色,眼睛直視向上,舌頭冰冷,口渴想喝冷水,給冷水可以喝下,給熱水則會吐出來。雖然神志不清,但不喜歡穿衣服。這是體內積聚了猛烈的熱邪,導致陽氣無法散佈全身的表現。這些情況都是因為醫生誤診誤治,卻還沒有察覺,導致病情發展到這個地步。更何況還有人用燒酒擦拭、芥末敷抹等助長邪氣的行為,真是令人痛心。到了這個時候,不用像戰場上破敵一樣的強硬手段,恐怕是救不活了。治療方法也應該使用前面說的那些藥方,或者根據病情選用涼膈散、白虎湯、竹葉石膏湯、六一順氣湯、解毒承氣湯等藥方,或許能讓病人起死回生。

李挺說:「熱邪到了極點,會突然潛伏在體內,導致身體寒冷,四肢冰冷,看起來像陰證。但雖然身體冷,卻不喜歡穿衣服,雖然神志不清,但氣色仍然紅潤,脈搏沉而有力。這是陽熱到了極點,反倒表現得像陰證。應該用大柴胡湯來攻下熱邪,或者用白虎湯、竹葉石膏湯。」

吳綬說:「厥證應該使用攻下熱邪的方法,不可以發汗,發汗會導致口唇潰爛。」

他又說:「陽厥一定是先因為熱邪太過,沒有得到解決,然後才會出現厥證。經典上說,厥證越嚴重,熱邪也越嚴重,厥證輕微,熱邪也輕微,就是這個意思。切脈的時候,雖然脈象沉伏,但按下去卻滑利。四肢雖然冰冷,但手心腳心可能還是溫熱的。有時會感到煩躁,怕熱喜歡冷,給冷水可以喝下去。這些都是陽厥的表現。」

張石頑說:「溫病、熱病、時疫,因為熱邪到了極點而出現厥證,可以使用涼膈散與解毒藥物合用,或者與承氣湯合用來攻下熱邪。如果熱邪不退,就再次攻下。」

他又說:「手腳冰冷,呼吸短促,嘴唇、臉色、指甲背部青紫,六脈都微弱,而且嘔吐酸臭的穢物,腹瀉排出惡臭的糞便,小便黃赤,這是熱邪潛伏在厥陰經的表現,是熱邪到了極點,反倒表現得像陰證。應該馬上用生地漿煎竹葉石膏湯來治療。如果誤用寒涼藥物治療,必定會死亡。」

吳有性說:「凡是陽厥,手腳都會冰冷,或者冰冷超過肘部和膝部,甚至手腳指甲都會變成青黑色。嚴重時,全身冰冷如石頭,血液凝結成青紫色斑塊,或者六脈無力,或者脈搏微弱到快要消失。以上脈象和症狀都像陰證,為什麼說這是陽證呢?要仔細觀察病人的內部症狀。會發現病人呼吸時氣息灼熱如火,牙齦潰爛,口臭,口渴想喝水,胡言亂語,口乾舌燥,舌苔黃黑或者生芒刺,心腹脹滿,小腹疼痛,小便赤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