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瀉疫新論》~ 卷上 (8)
卷上 (8)
1. 妊娠
妊娠感此疾。服藥尤不可遲緩。宜速投盪滌之劑。慎勿惑硝黃墮胎之說。以用補藥或緩劑。如此則邪火愈熾。熱毒迫子宮。胎必墮。若早與下劑以清肅之。則火毒消滅。元氣泰然。復何墮胎之有也。古人所謂有故無損者是也。亦間服藥數日。吐瀉已竭。飲食稍進。忽然再復者。
因憶受胎則腹中與平人自異。邪熱必伏匿。固結於子宮間。豈一下之所能了乎。是以余炎再聚。則再呈梟惡。亦不可知也。後學者宜詳焉。
吳又可曰。孕婦時設。疫應用三承氣湯。須隨症施治。慎勿惑於參朮安胎之說。病家見用承氣。先自驚疑。或更左右嘈雜。必致醫家掣肘。為子母大不詳。若應下之症。反用補劑。邪火壅鬱。熱毒愈熾。胎愈不安。耗氣搏血。胞胎何賴。是以古人有懸鐘之喻。粱腐而鍾未有不落者。
白話文:
懷孕期間如果遇到這種疾病,服藥絕對不能拖延。應該迅速使用清熱解毒的藥物。千萬不要被硝石和黃芩導致墮胎的說法所迷惑,而選擇補藥或緩和的藥物。這樣只會使火毒更加旺盛,熱毒迫近子宮,胎兒必然會墮落。如果能早期使用藥物來清理和肅清,則火毒可以消除,元氣自然安穩,還會有墮胎的問題嗎?這就是古人所說的“有故無損”原則。也有人在服用藥物幾天後,嘔吐和腹瀉已經停止,飲食開始有所增加,但突然再次出現。
我回想起懷孕初期,腹中的情況與普通人不同,邪熱必定潛藏,固結在子宮之間,難道一次就能解決嗎?因此,如果再次積聚熱邪,就會再次表現出兇猛的狀況,這是無法預測的。後學者應該詳細研究這個問題。
吳又可說,在懷孕期間遇到流行病,應該使用三承氣湯,必須根據症狀進行治療。千萬不要被參朮安胎的說法所迷惑。病人看到使用承氣湯,就會自行驚疑,或者引起家人的紛擾,這樣必定會讓醫生無法施展,對母親和孩子都不利。如果病情需要下藥,反而使用補藥,邪火阻塞,熱毒更加旺盛,胎兒更加不安定,消耗氣血,胎兒如何依賴?因此古人有懸鐘的比喻,梁木腐朽,鍾必然不會完好。
唯用承氣逐去其邪。火毒消散。炎熇頓為清涼。氣回而胎自固。當此證候。反見大黃為安胎之聖藥。歷當子母俱安。若腹痛如錐。腰痛如折。此將墮胎欲墮之候。腹藥亦無及矣。雖投承氣。但可愈疾而全母。昧者以為墮胎。必反咎於醫也。(溫疫論)
又曰。或詰余曰。孕婦而投承氣。設邪未逐。先損其胎。當如之何。余曰。結糞瘀熱腸胃間事也。胎附於脊。腸胃之外子宮內事也。藥先到胃。瘀熱才通。胎氣便得舒養。是以興利除害於傾刻之間。何慮之有。但投藥之際。病衰七八。餘邪自愈。慎勿過劑耳。(同)
楊慄山曰。妊娠溫病。內蘊邪熱。里證居多。不可發汗。急用護胎之法。井底泥塗臍至闕元。干再易之。或以青黛伏龍肝為末。水調塗之。若大黃。乾嘔錯語呻吟。增損三黃石膏湯。清化湯。若熱甚。燥急胎動不安。必須下之。慎勿惑於參朮安胎之說。奪其裡熱。庶免胎墮。
白話文:
只有使用承氣湯才能驅散邪氣,火毒消散,炎熱立刻轉為清涼,氣血回歸,胎兒自然穩固。在這種情況下,反而發現大黃是安胎的聖藥,母子都能平安。如果腹痛如錐刺般,腰痛如折斷般,這是將要墮胎的徵兆,服用腹藥也無濟於事。即使使用承氣湯,也只能治癒疾病,保全母親。不明真相的人會認為是藥物導致墮胎,反過來責怪醫生。
又有人問我說,孕婦服用承氣湯,如果邪氣未驅散,先損害了胎兒,該怎麼辦?我回答說,結糞瘀熱是在腸胃之間的事,胎兒附著在脊椎上,是在腸胃外子宮內的事。藥物先到達胃部,瘀熱才能通暢,胎氣就能得到舒養。因此,在頃刻之間就能達到去除病害、恢復健康的功效,有什麼好擔心的呢?只要在投藥時,病勢衰退七八分,餘邪自然會痊癒,只要謹慎用藥,不要過量即可。
楊慄山說,妊娠期間的溫病,多數是內蘊邪熱,里證居多,不可發汗,要急用護胎之法。用井底泥塗抹臍部至神闕穴,乾了再換,或者用青黛和伏龍肝研成末,用水調和塗抹。如果出現大黃、乾嘔、言語錯亂、呻吟等症狀,可以使用增損三黃石膏湯、清化湯。如果熱症嚴重,燥熱不安,胎兒動盪不安,必須使用瀉藥。不要被參術安胎的說法迷惑,要清除裡熱,才能避免胎兒墮落。
蓋邪火壅鬱。胎自不安。轉氣傳血。胎胞何賴。酌用升降散雙解散。加味涼膈散。或去芒硝以逐去其邪。則焰熇頓為清涼。氣回而胎自固。(寒溫條辨)
白話文:
因為邪火壅塞積聚,導致胎兒不安,氣血運行不暢,胎胞如何能安穩?可以酌情使用升降散、雙解散,或加味涼膈散,也可以去掉芒硝,用藥物來驅除邪氣。如此一來,熱氣就會馬上消退,變成清涼,氣血回流,胎兒自然安穩。
2. 發狂
予去秋見一壯婦患瀉疫。吐瀉數行。煩渴引冷水。醫者與參附之劑。證益加劇。於是替醫。後醫亦復與參附數劑。吐利益甚。遂發狂而死。余意此證。邪勢梟猛。如經參附熱劑。故鼓動邪勢。迫於陰血而發狂爾也。若初與承氣諸湯。則必不至於此。然既至於此。亦仍用承氣諸湯。
或可收功也。果繫於蓄血。則桃核承氣湯。或大承氣湯。加桃仁紅花當歸。抵當湯丸之類。尚或可救焉。而此之不顧。飽用參附。而令狂死。實可痛悼矣。
白話文:
我去年秋天遇到一位身强体壮的婦女,患了痢疾,嘔吐腹瀉不止,口渴欲飲冷水。當時的醫師給她用了參附藥劑,病情卻更加嚴重。於是我替她診治,然而後來的醫師也一再給她服用參附藥劑,結果吐瀉更加劇烈,最後發狂而死。
我認為這病症邪氣非常凶猛,像遇到參附這種熱性的藥物就會被鼓動,迫使陰血受損而導致發狂。如果一開始就用承氣湯等清熱瀉下的藥物,就不會發展到這種地步。然而既然已經走到這個地步,還是可以嘗試用承氣湯等藥物,或許還能夠挽回。如果病因是血瘀積聚,那麼可以使用桃核承氣湯、大承氣湯,加入桃仁、紅花、當歸,或者抵當湯丸之類的藥物,或許還有一線生機。
但是這位婦女卻沒有得到適當的治療,反而大量服用參附,最終導致發狂而死,實在令人痛心。
吳有可曰。有喜笑如狂者。此胃熱波及於血分。血乃心之屬。血中留火。延蔓心家。宜其有是證矣。仍從胃治。(溫疫論)
楊慄山曰。傷寒瘟病。雖根源不同。至於發狂。皆邪熱之極。使非峻逐火邪。則不能已。故但察其大便硬結或腹滿而堅。或濕滯膠閉。或協熱下利。或熱結旁流。有可攻之證。酌用大小承氣涼膈六一解毒承氣之類下之。如無脹滿結實等症。而惟胃火使然者。但以白虎解毒三黃石膏大小清涼之屬。清其火邪。其病自愈。(寒溫條辨)
白話文:
吳有可說
有人喜笑如狂,這是胃熱波及到血分。血是屬於心的,血中留有火熱,蔓延到心臟,所以才會出現這種症狀。因此,應該從胃部治療。
楊慄山說
傷寒瘟病,雖然病因不同,但發狂都是邪熱極盛所致。如果不採取峻猛的方法驅逐火邪,就不能痊癒。因此,應該觀察患者的大便是否硬結、腹部是否滿脹堅硬、是否有濕滯膠閉、是否有熱邪下瀉、是否有熱邪結聚旁流等可攻治的症狀,酌情使用大小承氣湯、涼膈散、六一散、解毒承氣湯等藥物瀉下。如果沒有脹滿結實等症狀,而僅僅是胃火引起的,則只用白虎湯、解毒三黃石膏、大小清涼散等藥物清熱解毒,疾病自然會痊癒。
3. 下血
下血之症。亦往往在初發。是皆用熱藥。迫於血分之所致也。不必具小腹硬滿急脹小便自利等之候。間有喜忘如狂者。亦有昏聵不清楚者。若大便中有血色者。熱犯血分無疑。桃核承氣湯抵當湯之類。亦可用之。又有初起小便出血者。是熱犯小腸之所為。今秋治小兒患之者。一人而已。不多見。詳見於治驗中。
吳有可曰。胃實失下。至夜發熱。留血分更加失下。必致瘀血。初則晝夜發熱。日晡益甚。既投承氣。晝日熱減。至夜獨熱者。瘀血未行也。宜桃仁承氣湯。服湯後熱除為愈。或熱時前後縮短再服。再短畜血盡而熱亦盡。大勢已去。亡血過多。余焰尚存者。宜犀角地黃湯調之。(溫疫論)
白話文:
下血症的辨證論治
下血之症, 也就是便血,常常在發病初期就出現。這往往是因為使用熱性藥物,迫使藥力進入血液所導致的。不一定會伴隨小腹硬滿、急脹、小便通暢等症狀。有時患者會出現喜忘如狂、昏迷不清醒的情況。如果大便中有血色,就可以確定是熱邪侵犯血液所致。這時可以考慮使用桃核承氣湯、抵當湯等藥方治療。
也有一些人會在疾病初期出現小便出血,這是熱邪侵犯小腸所引起的。我最近在秋季治療小兒患這種疾病的,只有一例,並不常見。詳細情况可以參考我的治療驗證記錄。
吳有可 認為,胃實積滯導致大便不通,到了晚上就會發熱。如果持續失血,更會加重瘀血積聚。初期患者會出現晝夜發熱,且到下午病情加重。如果服用承氣湯後,白天發熱减輕,但晚上仍然發熱,說明瘀血尚未運行。这时應該使用桃仁承氣湯治疗。服用湯藥後,如果發熱消失就表示痊癒。如果發熱時間前後縮短,可以再次服用湯藥。如果發熱时间再次縮短,並且血瘀逐渐消散,發熱也消失,就表示病情已趨向好轉。如果失血过多,但餘熱未消,则应该用犀角地黄汤调理。(摘自《溫疫論》)
又曰。胃移熱於下焦氣分。小便不利。熱結膀胱也。移熱於下焦血分。膀胱畜血也。
又曰小便不利。亦有畜血者。非小便自利便為畜血。(同)
白話文:
他又說:如果胃部的熱傳移到了下腹部的氣層,就會造成小便不順暢、熱氣在膀胱裡凝固的情況。若熱氣從上一層轉移到血液層,在膀胱內會形成蓄積的血液。 他還提到,小便不通暢也可能導致蓄積的血液出現,並不是隻有小便通暢纔有可能發生這種情況。(相同)
4. 變證
卒然惡寒振慄。肌膚粟起。半時或一時許。而吐瀉並作者。或吐瀉一二行而振慄者。是邪遊溢太陽經也。從吳氏之法。與達原飲加羌活。輕者自解。重者非下劑不愈。又有無惡寒振慄。但頭痛如破。脈弦數而吐瀉者。前方加葛根。或大柴胡加葛根。又有憎寒而下血者。小便出血者。
是邪逼下焦之症。宜桃核承氣湯。或承氣湯加桃仁紅花當歸之類。尿血者外臺崔氏療卒傷熱尿血方。或當歸承氣湯。溫疫論桃仁湯宜之。吐血者聖惠茜根散。三黃瀉心湯。聖惠苦參湯宜之。又有卒然頭眩昏倒。舉體麻痹。續轉筋。而不吐瀉者。或手足厥冷脈伏。是陽氣鬱遏不伸之候。
白話文:
突然感到寒冷發抖,皮膚起雞皮疙瘩,半個小時或一個小時左右就開始嘔吐腹瀉,或是只吐瀉一兩次就發抖,這是邪氣遊走於太陽經的表現。按照吳氏的方法,用達原飲加上羌活,輕症可以自行痊癒,重症則需要服用瀉下藥物才能治癒。也有不發冷發抖,但頭疼欲裂,脈象弦數且伴隨嘔吐腹瀉的,前面方劑可以加上葛根,或用大柴胡加葛根。還有些人感到怕冷並且出現下血,或者小便出血,這是邪氣逼迫下焦的症狀,應該使用桃核承氣湯,或是承氣湯加上桃仁、紅花、當歸等藥材。尿血的可以使用外臺崔氏的治療卒傷熱尿血的方劑,或者使用當歸承氣湯。溫疫論中的桃仁湯也適用。吐血的可以用聖惠方中的茜根散、三黃瀉心湯,聖惠方中的苦參湯也適用。還有突然頭昏眼花昏倒,全身麻痺,抽筋,卻不吐瀉的,或者手腳冰冷脈象微弱的,這是陽氣鬱結不伸的表現。
宜走馬湯。備急丸。亦有宜白虎湯者。此他變證猶多。不必一一具論焉。聊舉其一二耳。臨機通變。自存於其人。
白話文:
這段古文中提到的是治療疾病的藥方和方法。
- 宜走馬湯:適合使用「走馬湯」這個藥方來治療疾病。
- 備急丸:也可以考慮使用「備急丸」這個藥方。
- 白虎湯:有些情況下可能需要用「白虎湯」這個藥方。
作者表示這些都是常見的變化,但還有很多其他的可能性,因此不一定要全部列出討論。在實際應用時要根據病情靈活應對,由醫生自行判斷選擇最合適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