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氏寒疫論》~ 續寒疫痢證 (2)
續寒疫痢證 (2)
1. 續寒疫痢證
《傷寒論》曰:傷寒,先厥後發熱,下利必自止。而反汗出,咽中痛者,其喉為痹。發熱無汗,而利必自止;若不止,必便膿血。便膿血者,其喉不痹。又曰:傷寒熱少厥微,指頭寒,默默不欲食,煩躁。數日,小便利,色白者,此熱除也。欲得食,其病為愈;若厥而嘔,胸脅煩滿者,其後必便血。
又曰:傷寒發熱四日,厥反三日,復熱四日,厥少熱多,其病當愈。四日至七日熱不除者,其後必便膿血。又曰:下利,寸脈反浮數,尺中自澀者,必清膿血。又曰:下利,脈數而渴者,令自愈。設不差,必清膿血,以有熱故也。厥者,邪在厥陰,阻外呼吸之氣,故陽氣不布於四肢。
原氣別使之氣勝,則呼吸三焦之氣亦勝而發熱,邪乃退入於衝脈之分,上則陽氣勝,故喉痹;下則陰氣盛,原氣別使之氣既復,故下利,利則邪去,不利,則邪轉入少陰,而客於衝脈之氣分,瘧與癘疫所棲之處也。遊於孫絡,以入於別絡,則絡傷。絡傷,則便血。膿者,外呼吸之氣既為所傷,中焦之營亦傷,精液下墜也。
宜白頭翁紫參湯。
白頭翁(二兩),紫參(二兩),黃柏(二兩),秦皮(三兩)
白話文:
《傷寒論》說:傷寒病,先出現手腳冰冷,然後才發燒的,腹瀉一定會自己停止。如果反而流汗,喉嚨痛,那就是喉嚨麻痺。如果發燒卻不出汗,腹瀉一定會自己停止;如果腹瀉沒停,一定會拉出帶膿血的糞便。拉出帶膿血糞便的,喉嚨就不會麻痺。又說:傷寒病發燒不嚴重,手腳冰冷也不明顯,手指冰冷,不想吃東西,感到煩躁。過幾天,小便順暢且顏色變白,表示熱已經退了。想吃東西,病就好了;如果手腳冰冷而且嘔吐,胸口、肋部感到煩悶脹滿,之後一定會拉血便。
又說:傷寒病發燒四天,手腳冰冷反覆三天,又發燒四天,手腳冰冷的時間短,發燒的時間長,病就會好。發燒四到七天都沒退,之後一定會拉出帶膿血的糞便。又說:腹瀉,寸脈反而浮大且跳動快速,尺脈反而澀滯,一定是拉出帶有膿血的糞便。又說:腹瀉,脈搏快速且口渴,會自己好。如果沒好,一定會拉出帶有膿血的糞便,因為體內有熱的緣故。手腳冰冷,是因為邪氣在厥陰經,阻礙了體表呼吸之氣的運行,所以陽氣無法散布到四肢。
原本的氣和被調動的氣如果強盛,那麼呼吸和三焦之氣也會強盛而發燒,邪氣就退到衝脈的部位,往上陽氣強盛,所以喉嚨麻痺;往下陰氣旺盛,原本的氣和被調動的氣如果恢復,所以就腹瀉,腹瀉邪氣就去除,如果不腹瀉,邪氣就轉入少陰經,停留在衝脈的氣分,是瘧疾和癘疫病停留的地方。邪氣遊走於細小的脈絡,進入較大的脈絡,就會傷害脈絡。脈絡受傷,就會拉血便。膿,是體表的呼吸之氣已經受到傷害,中焦的營氣也受到損傷,精液下墜的緣故。
應該用白頭翁紫參湯治療。
藥方組成:白頭翁(二兩)、紫參(二兩)、黃柏(二兩)、秦皮(三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