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氏寒疫論》~ 附,採名方
附,採名方
1. 附,採名方
治狐惑,黃連犀角湯。
犀角(磨汁,三錢),川連(二錢),烏梅(四個),木香(磨汁,三分)
上以水盞半,煎連梅八分,入犀角、木香汁和勻服。
治疫毒發斑、嘔逆,黑膏。
生地(三兩六錢),好淡豆豉(二兩六錢),豬膏(十兩)
上合煎,令三分減一,去渣,取濃汁如膏,入明雄黃如豆大,麝香少許和勻,分三服。
治毒氣發斑、痛癢,犀角消毒湯。
牛蒡子(炒),防風(二錢),荊芥(一錢),甘草(八分),犀角(磨汁)
上水煎,每服三錢,入犀角汁服。
治時疫疙瘩惡證,消毒丸。
大黃,牡蠣(煅),殭蠶(炒,各一兩)
上為末,蜜丸彈子大。新汲水化下一丸,不拘時。
治大頭時疫,三黃湯。
川連(酒炒),黃芩(酒炒),生甘草(各等分)
上以水盞半,煎八分,每服五錢,稍溫,徐徐呷之。
又黃連瀉心湯
川連,生地,知母(各一錢五分),生甘草(五分)
上以水盞半,煎八分,溫服。
又香蘇飲
紫蘇,香附(醋炙,各二兩),陳皮(一兩),甘草(五錢)
上為細末。每服三錢,水煎,溫服。
闢疫雄黃丸
明雄黃(研,一兩),赤小豆(炒熟),丹參,鬼箭羽(各二兩)
上為細末,煉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日空心以溫水下五丸,總同床共被,亦不沾染。
利者,謂大便之出如流水之便利也。
赤白者,謂便出有赤、有白也。
注下者,謂大便急如射箭也。
沃者,謂所出如蜜之稠、如米泔之黏也。
沫者,謂稀於沃又不黏而有泡沫耳。
白話文:
【附錄,採用著名古方】
【治療狐惑病,使用黃連犀角湯】
犀角磨成汁三錢,川連二錢,烏梅四個,木香磨成汁三分。
以上材料用水半盞煎煮至剩八分,加入犀角與木香的汁液攪拌均勻後服用。
【治療瘟疫毒素引發疹斑、嘔吐反胃,使用黑膏】
生地三兩六錢,好淡豆豉二兩六錢,豬膏十兩。
將上述材料混合煎煮,直至量減少三分之一,去除殘渣,留下濃稠的汁液像膏狀,加入像豆子大小的雄黃,再加少許麝香調勻,分成三次服用。
【治療毒氣引發疹斑、痛癢,使用犀角消毒湯】
炒牛蒡子,防風二錢,荊芥一錢,甘草八分,犀角磨成汁。
以上材料用水煎煮,每次服用三錢,加入犀角汁一同服用。
【治療季節性瘟疫引起的嚴重症狀,使用消毒丸】
大黃,煅牡蠣,炒殭蠶(各一兩)。
以上材料磨成粉末,蜂蜜製成彈珠大的藥丸。用新汲取的水溶解一丸服用,不限時間。
【治療大頭瘟疫,使用三黃湯】
酒炒川連,酒炒黃芩,生甘草(各等份)。
以上材料用水半盞煎煮至剩八分,每次服用五錢,稍微溫熱,慢慢飲用。
【另,黃連瀉心湯】
川連,生地,知母(各一錢五分),生甘草(五分)。
以上材料用水半盞煎煮至剩八分,溫熱後服用。
【另,香蘇飲】
紫蘇,醋炙香附(各二兩),陳皮(一兩),甘草(五錢)。
以上材料磨成細末。每次服用三錢,用水煎煮,溫熱後服用。
【防疫雄黃丸】
研磨明雄黃(一兩),炒熟赤小豆,丹參,鬼箭羽(各二兩)。
以上材料磨成細末,用蜂蜜製成梧桐子大的藥丸。每天空腹以溫水吞服五丸,即使與他人同牀共被,也不會受到感染。
「利」是指大便排泄如同流水般順暢。
「赤白」是指大便中帶有紅色和白色物質。
「注下」是指大便排出迅速且急促。
「沃」是指大便粘稠如同蜜糖或米漿。
「沫」是指大便稀薄且不粘稠,但伴有泡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