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氏寒疫論》~ 附,瘟疫方 (1)
附,瘟疫方 (1)
1. 附,瘟疫方
瓜瓤瘟者,胸高脅起,嘔血如汁者是也,宜生犀飲。
犀角(屑,二錢),蒼朮(泔浸,麻油炒),川連(各一錢),黃土(五錢),金汁(半盞),茶葉(一大撮)
上水煎,去渣,入金汁攪和,日三服,夜二服。虛,加鹽水炒人參;大便結,加大黃;渴,加栝蔞根;表熱,去蒼朮、黃土,加桂枝、川連;便膿血,去蒼朮,倍黃土,加黃柏;便滑,以人中黃代金汁。
大頭瘟者,其濕熱傷高巔,必多汗,氣蒸,初憎寒壯熱,體重,頭面腫甚,目不能開,上喘,咽喉不利,舌乾,口燥,不速治,十死八九,宜普濟消毒散。如大便硬,加酒蒸大黃一二錢,緩緩服,作丸噙化尤妙。若額面焮赤腫、脈數者,加石膏;內實,加大黃;若發於耳上下前後,並額角旁紅腫者,加柴胡、花粉;便實,亦加大黃;若發於頭腦項下,並耳後赤腫者,荊防敗毒散加芩、連。甚者,砭針刺之。
普濟消毒散
川連,黃芩(酒炒),人參,黑姜,甘草,桔梗,連翹,牛子(炒研),升麻,白芷,馬勃(各一錢)
殭蠶(炒,七分),板藍根(如無,以青黛代之),柴胡
上為末,半用水煎,去渣,食後徐服。半用蜜丸,噙化就臥,以令藥行上行也。
荊防敗毒散
羌活,獨活,前胡,柴胡,人參,甘草(人中黃更妙),枳殼,桔梗,茯苓,川芎,薄荷,牛子(炒),荊芥(各一錢),防風(錢半)
上水煎,緩服,加金汁一杯尤效。
捻頸瘟者,喉痹失音,頸大、腹脹如蝦蟆者是也,宜荊防敗毒散。
楊梅瘟者,遍身紫塊,忽然發出梅瘡者是也。宜清熱解毒湯及人中黃丸,並刺塊出血。
清熱解毒湯
川連(酒洗),白芍(酒洗),生地,黃芩(酒洗),人參(各三錢),石膏(雞子大),羌活,知母(各二錢),甘草(一錢五分),升麻,葛根(各一錢),生薑(二錢)
上以水一斗,煮取五升,每服一升,日三夜二。
人中黃丸
大黃(尿浸,三兩),人中黃(如無,坑垢代之),蒼朮(麻油炒),桔梗,滑石(各三兩),人參,川連(酒洗),防風(各五錢),香附(薑汁拌勻炒,一兩五錢)
神麯丸。氣虛,四君子湯送;血虛,四物湯送;痰甚,二陳湯送;熱甚,童便送;通,用清熱解毒湯送,二三服。
疙瘩瘟者,發塊如瘤,遍身流走,旦發夕死者是也,三稜針刺入委中三分,出血,及服人中黃散。
辰砂,雄黃(要透明者,各一錢五分),人中黃(一兩)
上為末。薄荷桔梗湯下二錢,日三服,夜二服。
絞腸瘟者,腸鳴、乾嘔、水泄不通者是也。探吐之,宜雙解散。
防風,麻黃,川芎,連翹,薄荷,當歸,芍藥,大黃,芒硝(各五錢),石膏,黃芩,桔梗(各一兩),白朮(薑汁拌,生用),荊芥,山梔,滑石,炙草(各三兩)
白話文:
[附,瘟疫治療方式]
瓜瓤瘟:患者胸部突出,肋骨凸顯,嘔吐物如鮮血,此為瓜瓤瘟病症。應使用生犀飲來治療。
所需藥材包括:犀角(磨成屑,約二錢)、蒼朮(先用米泔水浸泡後,再用麻油炒過)、黃連(各一錢)、黃土(五錢)、金汁(半盞)、茶葉(一大撮)。
將上述藥材用水煎煮,濾去藥渣,加入金汁攪拌均勻,白天服用三次,晚上服用二次。若病人虛弱,可加入鹽水炒過的人參;若大便祕結,可加入大黃;若口渴,可加入栝蔞根;若表面有熱象,則去掉蒼朮、黃土,加入桂枝、黃連;若排泄物帶有膿血,去掉蒼朮,增加黃土量,並加入黃柏;若排泄物過於稀滑,可用人中黃替代金汁。
大頭瘟:濕熱傷害頭部,會出現多汗、氣蒸等症狀。初期畏寒發燒,身體沉重,頭面部腫脹嚴重,眼睛無法張開,上氣不接下氣,咽喉不適,舌頭乾燥,口乾舌燥,若不及時治療,死亡率高達八九成,應使用普濟消毒散。若大便硬,可加入一二錢酒蒸大黃,慢慢服用,製成丸藥含服效果更佳。若額頭臉部泛紅腫脹,脈搏急促,可加入石膏;若內臟有實證,可加入大黃;若在耳上下前後以及額角旁邊出現紅腫,可加入柴胡、花粉;若大便實結,同樣加入大黃;若頭腦項下及耳後紅腫,可使用荊防敗毒散,加入黃芩、黃連。若情況嚴重,可以針灸治療。
普濟消毒散的藥材包括:黃連、黃芩(酒炒)、人參、黑薑、甘草、桔梗、連翹、牛蒡子(炒研)、升麻、白芷、馬勃(各一錢),僵蠶(炒,七分),板藍根(如無,以青黛代替),柴胡。
將上述藥材磨成粉末,一半用水煎煮,濾去藥渣,飯後慢慢服用。另一半用蜂蜜製成丸藥,含服後躺下,讓藥力上行。
荊防敗毒散的藥材包括:羌活、獨活、前胡、柴胡、人參、甘草(用人中黃更佳)、枳殼、桔梗、茯苓、川芎、薄荷、牛蒡子(炒)、荊芥(各一錢),防風(錢半)。
將上述藥材用水煎煮,慢慢服用,加入一杯金汁效果更佳。
捻頸瘟:喉嚨堵塞,聲音嘶啞,脖子腫大,腹部脹大如青蛙,此為捻頸瘟,應使用荊防敗毒散。
楊梅瘟:全身出現紫色斑塊,突然爆發出梅瘡,應使用清熱解毒湯及人中黃丸,並刺破斑塊放血。
清熱解毒湯的藥材包括:黃連(酒洗)、白芍(酒洗)、生地、黃芩(酒洗)、人參(各三錢)、石膏(雞蛋大小)、羌活、知母(各二錢)、甘草(一錢五分)、升麻、葛根(各一錢)、生薑(二錢)。
將上述藥材加入一斗水,煮至剩下五升,每次服用一升,白天三次,晚上二次。
人中黃丸的藥材包括:大黃(尿浸,三兩)、人中黃(如無,坑垢代替)、蒼朮(麻油炒)、桔梗、滑石(各三兩)、人參、黃連(酒洗)、防風(各五錢)、香附(薑汁拌炒,一兩五錢)。
神麯丸。若氣虛,可用四君子湯送服;若血虛,可用四物湯送服;若痰多,可用二陳湯送服;若熱度高,可用童便送服;若通暢,可用清熱解毒湯送服,二三服即可。
疙瘩瘟:身上長出像瘤一樣的塊狀物,全身遊走,早上發病,晚上可能就會死亡,應用三稜針在委中穴插入三分深,放血,並服用人中黃散。
辰砂、雄黃(需透明者,各一錢五分)、人中黃(一兩)。
將上述藥材磨成粉末。用薄荷桔梗湯送服二錢,白天三次,晚上二次。
絞腸瘟:腸鳴、乾嘔、水瀉不通,此為絞腸瘟,應催吐,並使用雙解散。
防風、麻黃、川芎、連翹、薄荷、當歸、芍藥、大黃、芒硝(各五錢)、石膏、黃芩、桔梗(各一兩)、白朮(薑汁拌,生用)、荊芥、山梔、滑石、炙草(各三兩)。
將上述藥材製成散劑。每次服用三錢,加入三片薑煎煮,濾去藥渣後服用。
軟腳瘟:排便清澈,排泄物呈白色,腳部腫脹難以移動,此為濕溫,應使用蒼朮白虎湯。
知母(六兩)、石膏(一斤)、甘草(二兩)、粳米(六合)、蒼朮(三兩)。
將上述藥材用水煮,待米煮熟後,濾去藥渣,再將其他四味藥材加入一起煮,煮至剩下八分量,溫服一升,每天服用三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