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氏寒疫論》~ 附,瘟疫方 (1)
附,瘟疫方 (1)
1. 附,瘟疫方
瓜瓤瘟者,胸高脅起,嘔血如汁者是也,宜生犀飲。
犀角(屑,二錢),蒼朮(泔浸,麻油炒),川連(各一錢),黃土(五錢),金汁(半盞),茶葉(一大撮)
上水煎,去渣,入金汁攪和,日三服,夜二服。虛,加鹽水炒人參;大便結,加大黃;渴,加栝蔞根;表熱,去蒼朮、黃土,加桂枝、川連;便膿血,去蒼朮,倍黃土,加黃柏;便滑,以人中黃代金汁。
白話文:
患瓜瓤瘟者,胸口高聳、肋骨隆起,吐出的血像汁液一樣,宜用生犀飲。取犀角屑二錢、蒼朮(以淘米水浸泡後,用麻油炒)、川連各一錢、黃土五錢、金汁半盞、茶葉一大撮,用水煎煮,去渣,加入金汁攪拌,每日服用三次,夜間服用兩次。虛弱者,加鹽水炒人參;大便便秘者,加生大黃;口渴者,加栝蔞根;表熱者,去蒼朮、黃土,加桂枝、川連;便中有膿血者,去蒼朮,加倍黃土,加黃柏;便溏者,以人中黃代替金汁。
大頭瘟者,其濕熱傷高巔,必多汗,氣蒸,初憎寒壯熱,體重,頭面腫甚,目不能開,上喘,咽喉不利,舌乾,口燥,不速治,十死八九,宜普濟消毒散。如大便硬,加酒蒸大黃一二錢,緩緩服,作丸噙化尤妙。若額面焮赤腫、脈數者,加石膏;內實,加大黃;若發於耳上下前後,並額角旁紅腫者,加柴胡、花粉;便實,亦加大黃;若發於頭腦項下,並耳後赤腫者,荊防敗毒散加芩、連。甚者,砭針刺之。
普濟消毒散
白話文:
患有頭瘟的人,其濕熱之氣侵襲頭頂,必定多汗、氣蒸,初期畏寒而發高燒,身體沉重,頭面腫脹嚴重,眼睛睜不開,呼吸急促,咽喉不暢,舌頭乾燥,口乾舌燥,如果不及时治疗,十之八九會死亡。建議服用普濟消毒散。
如果大便乾燥,可以加入酒蒸大黄一至二錢,慢慢服用,製成丸劑含服效果更佳。如果額頭和臉部發紅腫脹,脈搏快速,可以加石膏;如果是內熱實證,可以加大黄;如果病症發生在耳朵上下前後,以及額角兩側紅腫,可以加柴胡和花粉;大便不通,也可以加大黄;如果病症發生在頭部、腦部、項部,以及耳後紅腫,可以服用荊防敗毒散,並加入黃芩、黃連。病情嚴重者,可以用砭石針刺治療。
川連,黃芩(酒炒),人參,黑姜,甘草,桔梗,連翹,牛子(炒研),升麻,白芷,馬勃(各一錢)
殭蠶(炒,七分),板藍根(如無,以青黛代之),柴胡
上為末,半用水煎,去渣,食後徐服。半用蜜丸,噙化就臥,以令藥行上行也。
荊防敗毒散
白話文:
川連、黃芩(酒炒)、人參、黑姜、甘草、桔梗、連翹、牛子(炒研)、升麻、白芷、馬勃(各一錢),殭蠶(炒,七分),板藍根(如無,以青黛代之),柴胡,以上藥材混合研磨成粉末,取一半用清水煎煮,去渣後飯後慢慢服用。另一半則製成蜜丸,睡前含服,讓藥力向上行。此為荊防敗毒散。
羌活,獨活,前胡,柴胡,人參,甘草(人中黃更妙),枳殼,桔梗,茯苓,川芎,薄荷,牛子(炒),荊芥(各一錢),防風(錢半)
上水煎,緩服,加金汁一杯尤效。
捻頸瘟者,喉痹失音,頸大、腹脹如蝦蟆者是也,宜荊防敗毒散。
白話文:
這個藥方主要用於治療捻頸瘟,也就是脖子腫大、喉嚨痛、失聲的疾病。藥方由 13 味藥材組成,包括羌活、獨活、前胡、柴胡、人參、甘草、枳殼、桔梗、茯苓、川芎、薄荷、牛子、荊芥等。其中防風用量較多,為半錢。 藥材煎煮後溫服,加入金汁可以增強藥效。
如果病人出現脖子腫大、肚子脹如蛤蟆、喉嚨閉塞失聲等症狀,就可以考慮使用這個藥方。
楊梅瘟者,遍身紫塊,忽然發出梅瘡者是也。宜清熱解毒湯及人中黃丸,並刺塊出血。
清熱解毒湯
川連(酒洗),白芍(酒洗),生地,黃芩(酒洗),人參(各三錢),石膏(雞子大),羌活,知母(各二錢),甘草(一錢五分),升麻,葛根(各一錢),生薑(二錢)
上以水一斗,煮取五升,每服一升,日三夜二。
白話文:
清熱解毒湯
的組成:
川連(用酒洗淨),白芍(用酒洗淨),生地,黃芩(用酒洗淨),人參(各三錢),石膏(約雞蛋大小),羌活,知母(各二錢),甘草(一錢五分),升麻,葛根(各一錢),生薑(二錢)
將以上藥材用一斗水煮沸,熬至五升,每次服用一升,每日三次,夜間服用兩次。
注
- 中藥材的劑量單位為「錢」,現代常用克來表示,一錢約等於3.75克。
- 此處的「雞子」指的是雞蛋,並非藥材。
- 藥方中的「酒洗」指的是用酒浸泡藥材,目的是去除藥材的寒性或毒性。
- 以上僅為中醫文獻記載,並不代表現代醫學的治療方案。如有病症,請及時就醫。
人中黃丸
大黃(尿浸,三兩),人中黃(如無,坑垢代之),蒼朮(麻油炒),桔梗,滑石(各三兩),人參,川連(酒洗),防風(各五錢),香附(薑汁拌勻炒,一兩五錢)
神麯丸。氣虛,四君子湯送;血虛,四物湯送;痰甚,二陳湯送;熱甚,童便送;通,用清熱解毒湯送,二三服。
疙瘩瘟者,發塊如瘤,遍身流走,旦發夕死者是也,三稜針刺入委中三分,出血,及服人中黃散。
白話文:
這是一個治療疙瘩瘟的方劑,名叫“人中黃丸”。主要成分包括大黃、人中黃、蒼朮、桔梗、滑石、人參、川連、防風和香附。根據病人的不同體質,可以用不同的湯劑送服,如氣虛者用四君子湯,血虛者用四物湯,痰甚者用二陳湯,熱甚者用童便送服。如果服藥後症狀通暢,則用清熱解毒湯送服。另外,可以用三稜針刺入委中穴放血,並服用人中黃散來治療。
注意
- 疙瘩瘟是一種古代醫學名詞,現代醫學中沒有這種病名,因此無法對症下藥。
辰砂,雄黃(要透明者,各一錢五分),人中黃(一兩)
上為末。薄荷桔梗湯下二錢,日三服,夜二服。
絞腸瘟者,腸鳴、乾嘔、水泄不通者是也。探吐之,宜雙解散。
防風,麻黃,川芎,連翹,薄荷,當歸,芍藥,大黃,芒硝(各五錢),石膏,黃芩,桔梗(各一兩),白朮(薑汁拌,生用),荊芥,山梔,滑石,炙草(各三兩)
白話文:
取辰砂、透明雄黃各一錢五分,人中黃一兩,研磨成粉末。以薄荷桔梗湯二錢為引,一日服三次,夜間服二次。絞腸瘟患者,症狀為腸鳴、乾嘔、水瀉不通,可探吐,並可用雙解散方治療。另取防風、麻黃、川芎、連翹、薄荷、當歸、芍藥、大黃、芒硝各五錢,石膏、黃芩、桔梗各一兩,白朮(以薑汁拌,生用)一兩,荊芥、山梔、滑石、炙草各三兩。
上為散。每三錢,加姜三片煎,去渣服。
軟腳瘟者,便清、泄白、足腫難移者是也,即濕溫,宜蒼朮白虎湯。
知母(六兩),石膏(一斤),甘草(二兩),粳米(六合),蒼朮(三兩)
上以水煮,米熟去渣,內四味再煮,減八分,溫服一升,日三服。
白話文:
服用藥材時,每次取三錢,加入薑片三片煎煮,去渣服用。
軟腳瘟是指患者出現便清、泄白、足腫難移等症狀,屬於濕溫病症,宜服用蒼朮白虎湯。
方劑包括知母六兩,石膏一斤,甘草二兩,粳米六合,蒼朮三兩。先以水煮粳米,米熟後去渣,再加入其他四味藥材煎煮,煮至原量八分,溫服一升,每日服用三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