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氏寒疫論》~ 附類方 (2)
附類方 (2)
1. 附類方
陽明寒疫,或內入胃中,或外壓三焦之氣街以下,大腸營衛與胃氣皆傷,赤白注下,又成後重,其脈遲澀,遲為衛寒,澀為營傷,此方主之。
道氣丸(《赤水玄珠》)
青木香,萊菔子(炒),茴香(炒),檳榔,黑牽牛
上等分為末,粥丸。每三十丸,米飲下。
陽明寒疫,心下有水氣,進入胃中,傷中焦,赤白注下,小便不利,腹滿脹痛,上渴引飲,其脈沉遲。此方主之。
舟車丸(河間)
黑牽牛(炒,四兩),大黃(酒浸,三兩),甘遂(麵煨),大戟(麵煨),芫花(醋炒),青皮(醋炒,各一兩),木香(五錢),橘紅(一兩)
上為末,水丸椒目大。空心服五丸,日三服。痞悶者多服。煩滿者宜初服二丸,每加二丸,快利為度。
陽明寒疫,從上脘入胃,復從中脘,外傷營氣,又從三焦氣行,進入氣液之中,使水液不行,皆聚於腹,致滿脹、小便赤澀、口渴引飲,營衛皆閉不通,其脈遲大而弦,此方主之。
大黃丸(《潔古》),治瀉利久不愈,膿血稠黏,裡急後重,日夜無度。
用大黃一兩銼碎,好酒二大盞,浸半日許,煎至一盞半,去渣,分作二服,頓服之,利止勿服。如未止,再服,取利為度,後服芍藥湯和之。利止,再服白朮黃芩湯,盡撤其毒也。
陽明寒疫,循氣街而下,滿於中焦,則為沫白後沫。其脈浮而弱。浮者,三焦之氣傷;弱者,大陰營氣傷。邪氣滿於腹,腸胃之隙皆邪所樓,故里急後重,日夜無度,大黃蕩邪推陳,好酒調營散衛也。
芍藥湯,治行血調氣。經曰:溲而便膿血,知氣行而血止,行血則便自愈,調血則後重除。
芍藥(一兩),當歸(五錢),黃連(五錢),黃芩(五錢),大黃(三錢),肉桂(二錢半),甘草(炒,二錢),檳榔(二錢),木香(一錢)
如便後藏毒,加黃柏半兩。
上九味,㕮咀,每服五錢。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渣,溫服。如利不減,漸加大黃,食後服。
陽明寒疫,中焦沃白,與以大黃湯而即止。邪總傷營,營氣已復也。其營氣未復者,沃白必不止,邪盛而營氣不能驟復也。關上尺中遲弦而躁。遲弦者,太陰氣滯也;躁者,邪干太陰也。邪本居於太陰而上達於陽明也。熱者,加石膏。
白朮黃芩湯,服前藥,利疾總愈,更宜調服。
白朮(一兩),黃芩(七分),甘草(三錢)
上㕮咀,作二服,水一盞半,煎一盞,溫服。
更宜調服,謂營氣為邪所幹,病之大氣總除。太陰猶有餘熱而不和也。潔古三方,治寒疫沃白甚善,洵有功於世。但沃赤白而手足清冷、生呃逆者,尚當別處一方。
黃連阿膠丸(《和劑》),治冷熱不調,下利赤白,裡急後重,臍腹疼痛,口燥煩渴,小便不利。
白話文:
附類方
陽明寒疫,可能是病邪進入胃部,或是從外部壓迫三焦的氣街以下部位。這會導致大腸的營衛之氣和胃氣都受到損傷,出現赤白痢疾,並且有排便不暢、裡急後重的感覺。這種情況下,脈象會呈現遲緩且澀滯。遲脈代表衛氣虛寒,澀脈代表營血受損。這種情況適用以下方劑:
道氣丸
使用青木香、炒過的萊菔子、炒過的茴香、檳榔、黑牽牛,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用粥做成藥丸。每次服用三十丸,用米湯送服。
陽明寒疫,如果心下有水氣,病邪進入胃中,損傷中焦,就會出現赤白痢疾、小便不暢、腹部脹滿疼痛、口渴想喝水等症狀,脈象表現為沉緩。這種情況適用以下方劑:
舟車丸
使用炒過的黑牽牛(四兩)、用酒浸泡過的大黃(三兩)、用麵粉煨過的甘遂、用麵粉煨過的大戟、用醋炒過的芫花、用醋炒過的青皮(各一兩)、木香(五錢)、橘紅(一兩)。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用水做成如椒目大小的藥丸。空腹服用五丸,每日三次。如果腹部痞悶,可以多服。如果煩躁脹滿,可以先服用二丸,然後每次加服二丸,以排便順暢為度。
陽明寒疫,如果病邪從上脘進入胃部,然後又從中脘,向外損傷營氣,並順著三焦氣的運行進入體內水液之中,導致水液運行不暢,都聚集在腹部,引起腹部脹滿、小便赤澀、口渴想喝水等症狀,並且營衛之氣都閉塞不通,脈象表現為遲緩、洪大且弦。這種情況適用以下方劑:
大黃丸
這個方劑出自《潔古》,主要治療腹瀉久治不癒,膿血黏稠,裡急後重,晝夜排便不止的情況。
將一兩大黃切碎,用兩大杯好酒浸泡半日左右,然後煎至一杯半,去除藥渣,分兩次頓服。腹瀉停止就不要再服。如果腹瀉還沒有止住,可以再服,直到腹瀉停止。之後服用芍藥湯來調和。腹瀉停止後,再服用白朮黃芩湯,徹底清除體內餘毒。
陽明寒疫,病邪沿著氣街向下,充斥在中焦,就會導致排出的糞便先是黏液,然後才是大便。這種情況下,脈象會表現為浮而弱。浮脈代表三焦之氣受損,弱脈代表太陰營氣受損。病邪充斥在腹部,腸胃的縫隙都被邪氣佔據,所以會有裡急後重的感覺,晝夜排便不止。大黃的作用是盪滌邪氣,推陳致新,用好酒調和營氣、疏散衛氣。
芍藥湯
這個方劑可以活血調氣。醫書上說:如果小便排出膿血,就知道氣血運行,血止則小便也會恢復正常。活血則排便自然會好轉,調理氣血則裡急後重的感覺會消除。
使用芍藥(一兩)、當歸(五錢)、黃連(五錢)、黃芩(五錢)、大黃(三錢)、肉桂(二錢半)、炒甘草(二錢)、檳榔(二錢)、木香(一錢)。如果排便後仍然有毒素殘留,可以加入黃柏半兩。
將以上九味藥材切碎,每次服用五錢,用水兩杯煎至一杯,去除藥渣,溫服。如果腹瀉沒有減輕,可以逐漸加大黃的用量,飯後服用。
陽明寒疫,如果中焦出現黏液,用大黃湯就可以馬上停止。這是因為病邪主要損傷營氣,而現在營氣已經恢復了。如果營氣沒有恢復,黏液肯定會不止,這是因為邪氣旺盛而營氣不能迅速恢復的緣故。脈象會呈現關部和尺部遲緩、弦而躁動。遲弦代表太陰之氣滯塞,躁動代表邪氣侵犯太陰。病邪本來存在於太陰,然後上達到陽明。如果出現發熱,可以加入石膏。
白朮黃芩湯
這個方劑是在服用前方(指大黃湯)後,腹瀉都好了的情況下,用來調養身體的。
使用白朮(一兩)、黃芩(七分)、甘草(三錢)。將以上藥材切碎,分為兩次服用,用水一杯半煎至一杯,溫服。
更需要調養的意思是,由於營氣被邪氣侵犯,雖然疾病的主要症狀都消除了,但是太陰還留有餘熱,身體還不和諧。潔古所用的這三個方劑,治療寒疫引起的黏液性腹瀉效果非常好,確實對世人有很大貢獻。但是,如果出現赤白痢疾,並且手腳冰涼、打嗝不止的情況,還應該使用其他的方劑。
黃連阿膠丸
這個方劑出自《和劑》,主要治療寒熱不調、下痢赤白、裡急後重、肚臍腹部疼痛、口乾煩渴、小便不利等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