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疫瑣言》~ 正文 (5)
正文 (5)
1. 正文
無熱可清,必致傷其陽氣,陽氣一傷,不但變症蜂起,且恐內陷,根於是矣。或曰:達原飲不可用耶?曰:非也,必審其人形色充盛,聲音雄壯,症見煩渴、脈息實大有力,未嘗不可用也。要亦十中之一人耳,若一概用之,鮮有不誤者。仲景小柴胡湯,用黃芩是何等慎重。少陽篇首一條云:少陽之為病,口苦咽乾,目眩也。
口苦者,膽熱而氣蒸於上也。咽乾者,膽脈絡於咽,而火氣上炎也。目眩者,風火之氣搖動也。此三症,專指黃芩而言,有此三症,方可用黃芩。蓋黃芩為清膽熱之品,膽為甲木,為東方生氣,十一臟皆秉此生氣。故經云:十一臟皆取決於膽,而可妄行戕伐乎。生氣一傷,未有不輕病變重,重病變危者,近日達原飲之殺人,比比皆是,由其意中,只知《瘟疫論》一書,除《瘟疫論》而外,皆未嘗深究,甚至未嘗寓目。此倡彼和,不至敗壞不止。
及至敗壞,藉口內陷,使早知顧惜正氣,何至內陷,方案中預寫緊防內陷四字,而藥仍攻擊,不為預防於先,而欲令病家自防於後,不思彼若能防,請醫何事。
疫從口鼻而入,上焦之氣被壅,舌上白苔者氣為邪結也。舌根漸黃至中央者,邪壅於胃也。加大黃以通其大腑,胃氣得以下行,陽氣自得上升,自然汗解,何須三消飲之羌活、葛根、柴胡。不思邪從口鼻而入,斷無從皮毛而出之理。表藥無表可散,必致散及正氣,正氣一傷,變可立待,不可不慎也。
仲景三承氣湯,為陽明胃實而設。胃氣素秉亢燥,承其氣而治之。即經云:亢則害承乃制之義也。今疫症氣結於上,腸結於下,加大黃以通其腸胃,氣得下行為順,而後正氣得升,疫邪自解,無承製之義,不過取通而已。枳樸芒硝,切宜斟酌。
《瘟疫論》引用仲景五苓散、桃仁承氣湯、抵當湯,此仲景為太陽經犯本而設。何為犯本?足太陽胱膀經,為多氣多血之經,營衛均主之。風傷衛分,郁久不散,邪干本經氣分,小便不利,五苓散利其水,而衛陽得升。寒傷營分,郁久不散,邪干本經血分,少腹急結,桃仁承氣湯攻其血,而營陰自和。
二方中俱用桂枝,以其從太陽經來也。甚則瘀血凝結,少腹硬痛不可近,抵當湯主之。此太陽經之所有,余經則無也。疫從口鼻而入,與膀胱毫無干涉。若云由胃失下而瘀及血分,何以仲景陽明篇絕不一言,其不能幹於血分也明矣。疫症小便不利頗有之,由氣閉於上,失其清肅下行之道,開其肺氣,小便立通,若利水則大謬。
《瘟疫論》辨明傷寒時疫曰:夫傷寒必有感冒之因,或卑衣風露,或強力入水,或臨風脫衣,或當檐出浴,當覺肌肉粟起,既而四肢拘急,惡風惡寒,然後身疼頭痛,發熱惡寒,脈浮而數,脈緊無汗為傷寒,脈緩有汗為傷風雲云。不知仲景《傷寒論》,包六氣而言。天之六氣,傷及太陽膀胱寒水之經,故曰傷寒。
白話文:
沒有熱象卻使用清熱藥,一定會傷害身體的陽氣,陽氣一旦受損,不僅會引發各種變症,還可能導致病邪內陷,這都是因為濫用清熱藥造成的。有人問:「那達原飲就不能用了嗎?」我說:「不是的,一定要仔細觀察病人的體型是否壯實、氣色是否飽滿、聲音是否洪亮,如果病症表現為煩躁口渴、脈搏強勁有力,那麼使用達原飲也是可以的。但這種情況十個人中可能只有一個,如果不加區分地濫用,很少有不犯錯的。仲景用小柴胡湯時,使用黃芩是何等謹慎啊!少陽篇第一條就說:『少陽病的症狀是口苦咽乾、眼睛昏花。』
口苦是因為膽有熱,熱氣上蒸;咽乾是因為膽的經脈連接著咽喉,火熱之氣上炎;眼睛昏花是因為風火之氣擾動。這三個症狀,專門針對黃芩而言,只有出現這三個症狀,才可以使用黃芩。黃芩是清泄膽熱的藥物,膽屬甲木,代表東方生氣,所有臟腑都依賴這股生氣。所以經典上說:『十一臟腑都取決於膽』,怎麼可以隨意地損傷這股生氣呢?生氣一旦受損,輕病就會變成重病,重病就會變成危險的疾病。近來因為使用達原飲而導致死亡的例子比比皆是,原因就在於他們腦子裡只有《瘟疫論》這本書,除了《瘟疫論》之外,其他的醫學著作都未曾深入研究,甚至連看都沒看過。這人說可以這樣用,那人也跟著說可以這樣用,不把人治壞就不會停止。
等到病情惡化了,就藉口說是病邪內陷,如果早知道顧惜正氣,又怎麼會導致內陷呢?藥方中事先寫上『嚴防內陷』這四個字,但是藥物還是用攻伐的藥,這不是事先預防,而是想讓病人自己去防,想想病人如果自己能預防,還要醫生幹什麼?
瘟疫是從口鼻進入的,上焦的氣被堵塞,舌苔發白表示邪氣結聚;舌苔由根部逐漸變黃到中部,表示邪氣壅塞在胃。使用大黃來疏通大腸,胃氣就能夠下行,陽氣自然能夠上升,自然就會發汗而解,何必使用三消飲中的羌活、葛根、柴胡呢?沒有考慮到邪氣是從口鼻進入的,不可能從皮膚毛孔散出去的道理。表藥沒有可以疏散的邪氣,必然會耗散正氣,正氣一旦損傷,病情惡化是很快就會發生的,不得不謹慎啊!
仲景的三承氣湯,是為陽明胃實證而設的。胃氣原本就偏於亢盛燥熱,承順它的氣機而治療。這就符合經典上說的:『亢盛則會造成損害,承順它才能制約它』的道理。現在的瘟疫,氣結在上,腸結在下,用大黃來疏通腸胃,讓氣向下運行順暢,然後正氣才能夠上升,瘟疫邪氣自然就會解除,這並不是承順制約的意義,只不過是疏通而已。至於枳實、厚朴、芒硝,都要慎重斟酌使用。
《瘟疫論》引用仲景的五苓散、桃仁承氣湯、抵當湯,這些都是仲景為太陽經病邪深入而設的。什麼是深入呢?足太陽膀胱經,是多氣多血的經脈,營氣和衛氣都主導它。風邪傷了衛分,鬱積久了不散,邪氣干擾本經的氣分,導致小便不利,用五苓散來利水,衛陽就能夠上升。寒邪傷了營分,鬱積久了不散,邪氣干擾本經的血分,導致小腹急結,用桃仁承氣湯來攻破血瘀,營陰就能夠平和。
這兩個方子都用了桂枝,是因為病邪都是從太陽經來的。更嚴重的,瘀血凝結,小腹硬痛不能按壓,就要用抵當湯來治療。這些都是太陽經才有的情況,其他經脈沒有。瘟疫是從口鼻進入的,和膀胱沒有任何關係。如果說是胃氣不能下降導致血瘀,那為什麼仲景的陽明篇沒有說過一句話呢?由此可見,瘟疫是不會干擾到血分的。瘟疫導致的小便不利,大多是因為氣閉在上,失去了清肅下降的通路,開通肺氣,小便自然就通暢了,如果利水就會大錯特錯。
《瘟疫論》辨別傷寒和時疫說:『傷寒一定有感受外邪的原因,比如穿得少受風寒,或者用力過猛入水,或者臨風脫衣,或者淋雨後洗澡,當初會感覺肌肉發冷,接著四肢拘急,怕風怕冷,然後身體疼痛、頭痛、發熱怕冷,脈象浮而數,脈象緊沒有汗,就是傷寒,脈象緩有汗就是傷風等等。』殊不知仲景的《傷寒論》,包括了六氣致病。天上的六種氣,如果傷到了太陽膀胱寒水之經,就叫做傷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