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炳

《辨疫瑣言》~ 李翁醫記下 (1)

回本書目錄

李翁醫記下 (1)

1. 李翁醫記下

黃解元承吉之叔父,病傷寒。有葉生者,治以薑朮而煩減,將服附子。翁診曰:胃熱斂於脾,故減耳,更溫則脾爛矣,服大黃生,服附子死。葉不能爭,投以大承氣,兩目珠戴入於腦。翁曰:熱縱也。又下之,目珠出而頸軟頭不能直。翁曰:熱遁於足太陽,加滑石、甘草下之愈。葉生乃服。

江鶴亭之弟心培,病傷寒煩甚,服清涼之品未已,醫議下。翁診曰:病為格陽,服附子生,服大黃死,服附子狂走,目眥溢血。他醫悉謗翁,翁曰寒競也。力任其治,倍附子加人參,服之愈。

余門人吳潤之叔母,七月病寒熱,服姜而昏,不知人。一醫投大黃,一醫投附子,昏益深,諸醫皆曰:脈無根,中死法。翁診之獨曰:不中死法,脈弦而緩,非無根,病得之暑傷手少陰心,用大黃、附子皆死,用散藥生。令服鮮紫蘇汁,即能言,索飲食。他醫明日診之,皆曰脈有根,不中死法。

郡中一人病腹痛,似少陰證,醫以姜附溫之,益燥擾不能寐。延翁視之,翁曰:此非姜附證,若得數百年石灰投之,當立起。適坐客有從大同來者,篋中蓄此物,言得之長城土中,即煎一錢與之,果定。更一服,下蟲數百頭而愈。知者少陰脈必虛細,今乍大乍小,而有力,唇且紅色不定,非寒乃蟲也,得溫愈擾,故以灰殺之。

周小濂病牙齦潰爛,久不愈,醫莫能治。延翁,翁適衣破衣,周睨之。翁既診,不署方而行,周怪問故,翁曰:此病非吾藥莫能治,然君睨吾,輕我也。雖立方,必不服,何方為。周謝之。翁曰:此病非吾藥莫能治,然君輕我,必不服吾藥,不服吾藥,則必死,請屏諸醫,吾獨任其治,不愈甘受罰。乃用人參二錢,附子三錢,服五十劑而愈。

李艾堂痛疝,醫溫之不應。翁診曰:陰壅也,用半夏湯通之,愈。明年病腹痛,翁適赴河帥召,客淮上。他醫以為濕,治以茵陳,病益劇,將死矣。翁歸急視之,令服防風粥,已而下白糞如銀,病頓已。李遂名其屋為防風館。

趙仰葵習於醫,母病腹痛,不敢自治,卜之曰:三日死。翁診之曰:三日愈。病得之陽氣陷於陰,以吳茱萸、人參治之已。趙謝之,翁又診曰:未也。脈有燥氣,日午必煩,宜小承氣湯。已而果煩,下之愈。

汪氏女,或曰即汪劍潭司馬之女弟。病咳羸瘠,兩目畏日,醫以地黃治之。翁曰:服地黃必厥。果厥。乃以甘草生炙各半治之,八十日愈。病得之陰虛極,極虛者不可以重補,以炙草益陽以生陰,以生草緩陽以強陰也。

商僕某,每晨起咯血,醫治以地黃。翁診曰:病得之內而遇驚,膽蓄熱,夜騰於胃,至晨而出,於地黃藥加豬膽汁,曰:服藥病加則生。服藥病果加,以溫膽湯治之愈。引地黃入膽試之也,病加知所測之不誤矣。

白話文:

黃解元承吉的叔父得了傷寒,有個姓葉的醫生用薑和白朮治療,病情稍微減輕,準備用附子。李翁診斷後說:「這是胃熱收斂到脾,所以才減輕而已,如果再用溫熱藥物,脾會爛掉。吃大黃會活,吃附子會死。」葉醫生不服氣,就用了大承氣湯,結果病患眼睛翻白,眼珠子都要掉出來。李翁說:「這是熱邪太盛了。」又用瀉下的藥,眼珠子回到正常位置,但脖子軟趴趴的,頭抬不起來。李翁說:「熱邪跑到足太陽經了。」用滑石、甘草瀉下,病就好了。葉醫生才服氣。

江鶴亭的弟弟心培,得了傷寒發高燒,吃清涼的藥沒用,醫生建議用瀉下藥。李翁診斷後說:「這是格陽症,吃附子會活,吃大黃會死,吃附子可能會發狂亂跑,眼睛也會出血。」其他醫生都批評李翁,李翁說:「這是假寒症。」堅持自己的治療方法,用加倍的附子和人參,病就好了。

我的一個學生吳潤的嬸嬸,七月得了時寒時熱的病,吃了薑就昏迷不醒。一個醫生用大黃,另一個醫生用附子,結果昏迷更嚴重,醫生都說:「脈搏微弱,沒救了。」李翁診斷後卻說:「不會死,脈象弦而緩,並不是沒有脈,是得了暑邪傷到手少陰心經,用大黃和附子都會死,用發散的藥才能活。」讓她喝新鮮紫蘇汁,馬上就能說話,還想吃東西。其他醫生隔天診斷,都說脈象正常,不會死了。

郡裡有個人肚子痛,像少陰證,醫生用薑附溫補,結果更煩躁睡不著。請李翁來看,李翁說:「這不是用薑附的病,如果能用幾百年的石灰給他吃,馬上就能好。」剛好有客人從大同來,帶了這種東西,說是從長城土中挖出來的,煎了一錢給他吃,果然就好了。再吃一帖,就拉出幾百條蟲子,病就痊癒了。懂得醫理的人知道少陰脈應該微弱,現在卻時大時小,而且有力,嘴唇紅色不定,不是寒症而是蟲,用溫補藥會更煩躁,所以用石灰殺蟲。

周小濂牙齦潰爛,很久都沒好,醫生都沒辦法。請李翁來看,李翁剛好穿著破衣服,周小濂看了他一眼。李翁診斷完就走了,沒開藥方,周小濂覺得很奇怪問他原因,李翁說:「這個病只有我的藥能治,但是你輕視我,就算開藥方你也不會吃,開藥方幹嘛。」周小濂道歉。李翁說:「這個病只有我的藥能治,但是你輕視我,一定不會吃我的藥,不吃藥就會死,請把其他醫生都趕走,讓我來單獨治療,治不好我甘願受罰。」於是用了人參二錢、附子三錢,吃了五十帖就好了。

李艾堂得了疝氣,醫生用溫補的藥沒效。李翁診斷說:「這是陰氣阻塞,用半夏湯疏通,就好了。」隔年李艾堂肚子痛,李翁剛好被河道長官請去,住在淮河邊。其他醫生認為是濕氣,用茵陳治療,結果病情更嚴重,快要死了。李翁回來後趕緊去看,讓他喝防風粥,之後拉出像銀一樣的白色糞便,病就馬上好了。李艾堂因此把房子命名為防風館。

趙仰葵學醫,他的母親肚子痛,他不敢自己治,卜卦說:「三天會死。」李翁診斷說:「三天會好。」這是因為陽氣陷在陰裡面,用吳茱萸、人參治療就好了。趙仰葵感謝他,李翁又診斷說:「還沒好,脈象有燥熱,中午一定會煩躁,要用小承氣湯。」之後果然中午煩躁,用了小承氣湯就好了。

汪氏的女兒,有人說是汪劍潭司馬的妹妹。得了咳嗽和消瘦的病,眼睛怕光,醫生用熟地黃治療。李翁說:「吃熟地黃一定會昏厥。」果然昏厥。就用甘草(生甘草和炙甘草各一半)治療,八十天就好了。這是因為陰虛到了極點,極度虛弱的時候不能用太補的藥,用炙甘草來補充陽氣,用生甘草來緩解陽氣,增強陰氣。

有個姓商的僕人,每天早上起來都咳血,醫生用熟地黃治療。李翁診斷後說:「這是因為受到驚嚇,膽裡面有熱,晚上熱氣跑到胃,到早上就咳血。在熟地黃的藥裡面加豬膽汁,說:『吃藥病情如果加重就表示會活。』」吃藥後病情果然加重,用溫膽湯治療就好了。這是為了引導熟地黃進入膽,測試看看,如果病情加重,就表示判斷沒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