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濕溫時疫治療法》~ 第三章 病狀及療法 (5)
第三章 病狀及療法 (5)
1. 第三節,濕溫之化症
濕溫本病,一切現症及治法,前文已詳言之。惟其化症不一,最宜注重。如濕溫化痧氣,濕溫化霍亂,濕溫化瘧疾,濕溫化泄瀉,濕溫化黃疸,濕溫化痢疾,濕溫化水痘,濕溫化腫脹,變幻多端,辨認須的,庶無誤藥之弊。本會既抱人道主義,索性和盤托出,俾資醫師之研究,今將所化各症治療方法,分列如下。
甲,濕溫化痧氣
濕溫化痧氣,當分為急痧症、慢痧症二種。
急痧症,初起即胸膈緊悶,四肢麻木,躁擾昏亂,大叫腹痛,青筋外露,斑點隱隱。繼即閉目不語,昏厥如屍,手足反冷,脘腹約熱,脈多沉伏,舌多灰苔,或黃膩帶紫,此由濕穢阻滯氣極,溫毒內陷清竅,症勢最急最險。法宜內外兼治,外治如用飛龍奪命丹搐鼻以取嚏,刺兩手少商穴,以開肺氣,真薄荷油搽碗蓋口,即括後頸背脊至尾閭止,連括數十餘次,以現紫色點為度。觀音急救散,速點兩眼角以解痧毒。
內治宜芳香宣竅,清芬化濁,清快露一兩,和入行軍散三分,或瓜霜紫雪三四分,取效最捷,若兼食積,必胸脘高突,不可抑按,欲吐不得,欲瀉不能。當先進飛馬金丹三五粒,使上吐下瀉,以開達之。此種急痧,稍一失治,或緩治,其人即斃。
慢痧症,安起乍寒乍熱,繼則純熱無寒,或背微寒,頭重暈痛,四肢倦怠,甚或麻木,肌肉煩疼,胸脘痞滿,噁心欲嘔,心膈悶亂。甚則神識如蒙,右脈濡滯,或弦滯,舌苔白膩如粉,口黏不渴,治法宜芳香化濁,藿香正氣散去朮草,加紅靈丹一二分,最效。若舌苔黃膩,心煩口渴者,濕穢化火,偏於熱重也,周氏化濁湯,去川樸,加鮮竹葉青、連翹、青蒿露清化之。若苔兼厚膩,腹滿便秘者,濁滯黏涎,膠結於內也。
前方去玉樞丹,加控涎丹通逐之。輕則枳實導滯丸緩下之。下後,則以吳氏四苓湯加茵陳、貫仲,芳淡苦泄,肅清餘熱,以善其後。
乙,濕溫化霍亂
濕溫化霍亂,往往猝然而起,症有濕霍亂、熱霍亂、寒霍亂、乾霍亂之分別,此等險急之症,尤宜辨清界限,詳述如下。
偏於濕重者,為濕霍亂,症必上吐下瀉,胸痞腹痛,口膩不渴,小便知少,脈多弦滯,或沉而緩,舌苔白滑。治宜辛淡泄濕,芳香化濁,霍樸胃苓湯加紫金丹,最妙,王氏蠶矢湯、燃照湯等,亦效。
偏於熱重者,為熱霍亂,上吐黃水,或嘔酸水,暴注下逼,瀉出稠黏,心煩口渴,胸悶腹疼,溺赤短熱,脈多弦急,舌苔黃膩,或黃多白少。治宜苦辛通降,清涼芳烈,藿香左金湯連樸飲二方,奏功皆捷。惟霍亂一症,不拘濕重熱重,夾食者多,方中均可加山楂炭、六和曲、佛手片、焦雞金之類。若濕重而外中陰寒,內傷生冷者,則為寒霍亂,如俗稱癟腡痧、吊腳痧多屬此類。
白話文:
第三節,濕溫的變化症狀
濕溫這種疾病,所有的症狀和治療方法,前面已經詳細說明過了。但它會出現不同的變化症狀,最需要特別注意。像是濕溫轉變成痧氣、霍亂、瘧疾、泄瀉、黃疸、痢疾、水痘、腫脹等等,變化多端,一定要正確辨認,才不會用錯藥。我們秉持著人道主義的精神,將這些變化症狀都詳細說明,提供醫師們研究參考,現在把各種變化症狀的治療方法,分項列出如下。
甲,濕溫轉變成痧氣
濕溫轉變成痧氣,要分成急痧症和慢痧症兩種。
急痧症:
剛開始就感到胸悶、四肢麻木、煩躁不安、意識不清、大叫腹痛、青筋暴露、皮膚出現隱約的斑點。接著就會閉上眼睛不說話、昏倒像死了一樣、手腳冰冷、肚子熱熱的、脈搏大多沉伏、舌苔多為灰苔,或是黃膩帶紫,這是因為濕穢之氣阻礙氣的運行,溫毒入侵清竅(頭部的孔竅),症狀非常危急。治療方法應該內外兼顧,外治可以用飛龍奪命丹來刺激打噴嚏,用針刺兩手少商穴,來開通肺氣,用薄荷油塗在碗蓋口上,再從後頸背脊一直刮到尾椎骨,連續刮數十次,刮到皮膚出現紫色點為止。再用觀音急救散,快速點在兩眼角來解痧毒。
內治應該用芳香的藥物來開竅,用清香的藥物來化解濁氣,使用清快露一兩,加入行軍散三分,或是瓜霜紫雪三四分,效果最快。如果同時有食物積滯,一定會胸口、肚子高高鼓起,不能按壓,想吐又吐不出來,想瀉又瀉不出來,這時要先用飛馬金丹三五粒,讓病人上吐下瀉,來疏通氣機。這種急痧,如果稍微延誤治療,或是治療緩慢,病人就會死亡。
慢痧症:
剛開始會忽冷忽熱,接著就只有發熱沒有寒冷,或是背部微微發冷,頭重頭暈,四肢疲倦無力,甚至麻木,肌肉疼痛,胸悶、肚子脹滿,想吐,心煩意亂。嚴重時會意識模糊,右邊脈象濡滯或是弦滯,舌苔白膩像粉,口黏不渴,治療方法應該用芳香的藥物來化解濁氣,用藿香正氣散去掉蒼朮和甘草,加入紅靈丹一二分,效果最好。如果舌苔黃膩,心煩口渴,是濕穢之氣轉化成火,偏於熱重,可以用周氏化濁湯,去掉川樸,加入鮮竹葉、連翹、青蒿露來清熱化解。如果舌苔厚膩,肚子脹滿,大便不通,是濁氣和黏液膠結在體內,可以用前面的藥方去掉玉樞丹,加入控涎丹來疏通。如果症狀較輕,可以用枳實導滯丸來緩慢通便。通便後,再用吳氏四苓湯加入茵陳、貫仲,用芳香、清淡、苦味藥物來清除餘熱,使病情痊癒。
乙,濕溫轉變成霍亂
濕溫轉變成霍亂,往往是突然發作,症狀有濕霍亂、熱霍亂、寒霍亂、乾霍亂的區別,這些危急的疾病,更要仔細辨別清楚,以下詳細說明。
濕霍亂:
偏於濕氣重的,就是濕霍亂,症狀一定會上吐下瀉,胸悶腹痛,口中黏膩不渴,小便減少,脈象大多弦滯,或是沉而緩,舌苔白滑。治療方法應該用辛淡的藥物來去除濕氣,用芳香的藥物來化解濁氣,用霍樸胃苓湯加入紫金丹,效果最好,王氏蠶矢湯、燃照湯等也有效果。
熱霍亂:
偏於熱氣重的,就是熱霍亂,會吐出黃水,或是嘔吐酸水,猛烈地腹瀉,瀉出稠黏的糞便,心煩口渴,胸悶腹痛,小便赤黃短少,脈象大多弦急,舌苔黃膩,或是黃多白少。治療方法應該用苦辛的藥物來疏通下降,用清涼芳香的藥物,用藿香左金湯和連樸飲這兩個藥方,都能快速見效。但霍亂這個疾病,不論是濕重還是熱重,大多會夾雜食物積滯,所以在藥方中都可以加入山楂炭、六和曲、佛手片、焦雞內金之類的藥物。
寒霍亂:
如果濕重而且又感受了陰寒,或是因為吃生冷的食物導致的,就是寒霍亂,就像俗稱的癟腡痧、吊腳痧,大多屬於這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