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廉臣

《濕溫時疫治療法》~ 第四章 衛生及預防 (2)

回本書目錄

第四章 衛生及預防 (2)

1. 第二節,未病之預防

疾病之預防法,《內經》攝生一章,語皆精卓,但程度太高,難於履行。茲擇其淺近而易於從事者,節錄上海醫學研究所通告如下。

房室務祈灑掃,勿被塵汙,四壁宜用石灰刷新,或兼用除穢藥水澆灑,以杜濕毒之患。

垃圾為穢氣所乘,不宜任意傾倒,宜倒在桶內,候清道夫挑除。挑後,勿再作踐。大街小巷,時常清潔,可免一切疫癘。

晨起須將窗戶洞開,以出炭氣而入養氣,夜則不然,臥不息燈,與貪涼露宿,均宜切戒。

罐壇瓶缽一切器皿,積儲宿水,最易生蚊,如內地已設自來水,宜將此項屏棄勿用。天井陰溝,須時常沖洗,勿任閉塞。若將火油灌入陰溝,以免穢濕,斯為更妙。

停棺於家,最能遺患,設死者系患傳染之症,其害更不堪設想。故喪家宜將棺柩速葬為要。

蚊蠅最能傳病,故食物必須遮蓋,以免蚊蠅散毒,碗盞用時,須先洗淨,臥宿須垂帳子,勿使蚊蟲吮血,致生傳染之病。

各種生冷之物,俱有微生物含其中,故食物必須煮透煮熟。各物亦勿越宿再食,且勿與未煮之物置在一室,庶微生物不致侵入。水未煮過,慎勿入口,呵瀾水冰凍水,皆與人有害,瓜果亦易致病,均宜少食。

吐痰於地,最為穢德,且易傳病,宜向磁盂或陰溝吐之。方可無患。

有汗之衣,亟宜洗濯,慎勿於汗乾之後,再穿身上,致滋疾病。

登山憑眺,涉野環觀,用深呼吸法,吸收新鮮之空氣,最為預防時疫之要法。(新增)

時疫盛行之際,室中宜焚點闢瘟集祥香,以闢除其穢惡不正之氣,入病人室,宜啖囫圇皮蛋一枚。能飲者,佐以高粱酒少許,男婦老幼,俱宜佩太乙闢瘟丹一顆,以絳帛囊之,當心懸掛,不可近褻。(新增)

無論老少強弱之人,虛實寒熱之症,常以炒香枇杷葉泡湯代茗,肅清肺氣,可杜一切痧穢時邪。尤必慎起居,節飲食,薄滋味,謹嗜欲,夏令當茹素三五旬,其一切腥羶發物,俱宜還戒,房勞亦宜撙節。(新增)

食井中,每交夏令,宜入白礬雄精之整塊者,解水毒而闢蛇虺也。水缸內,宜浸鮮石菖蒲根及降香

選錄急性時疫方

犀地桑丹湯,見吳坤安先生《感症寶筏》,照原方略有加減。

犀角(八分),鮮生地(八錢),冬桑葉(三錢),粉丹皮(二錢),生山梔(三錢),青連翹(三錢),老紫草(三錢),青子芩(錢半),青蒿腦(錢半),元參心(二錢),池菊花(三錢),白知母(三錢)

先用活水蘆根二兩,鮮茅根二兩,嫩桑枝一兩,鮮竹葉五十片,煎湯代水。

按:犀角之功,取其透絡熱,清腦炎。凡溫熱邪陷血分,神昏發痙,斑點隱隱者,確有捷效。但原支犀角,只有一條統黑,或兩條統黑,除皆灰白之色,因中醫向有白入氧分黑入血分之說,故方中每寫定黑犀角,豈知同一犀角,白色最多,黑色最少,以致黑色者價增一倍,白色者往往染成黑色。欺人漁利,其實此說不必拘泥,庶幾家況平常者,尚可購服。

拔萃犀角地黃湯,見邵步青先生《溫毒病論》。

白犀角(一錢),鮮生地(兩半),生錦紋(三錢),小川連(一錢),青子芩(二錢)

犀羚白虎湯,見王孟英先生《醫案》。

白犀角(一錢),羚角片(錢半),生石膏(八錢),白知母(四錢),生甘草(八分),陳倉米(三錢,荷葉包),雙鉤藤(錢半),滁菊花(二錢)

先將犀羚二味用水四碗煎成二碗,代水煎藥。

千金生地黃煎,見《千金要方》。

玉竹(三錢),天花粉(三錢),地骨皮(三錢),辰茯神(三錢),生石膏(四錢),白知母(三錢),鮮生地汁,麥冬汁(各二瓢,沖),鮮竹瀝(一瓢),生薑汁(四滴,同沖),淨白蜜(半錢)

竹葉石膏湯,見仲景方。

西洋參(一錢),生石膏(三錢),生甘草(八分),原麥冬(錢半),仙露夏(一錢),鮮竹葉(三十片)

犀羚鎮痙湯,見陸定圃先生《冷廬醫話》。

白犀角(八分),羚羊角(錢半),鮮生地(八錢),青連翹(三錢),元參心(二錢),新銀花(二錢),滁菊花(三錢),甘中黃(一錢),生甘梢(六分),蓮子心(二分)

滋液救焚湯,見喻嘉言先生《醫門法律》。

白犀角(一錢),鮮生地(一兩),玄精石(一錢),原麥冬(二錢),西洋參(錢半),大麻仁(三錢),生甘草(三分),真阿膠(一錢),柏子仁(二錢),紫石英(三錢),西牛黃(一分),調服

瓜霜紫雪丹,見方省庵先生《喉科》。

白犀角,羚羊角,青木香,上沉香(各五錢),寒水石,石膏,靈磁石,飛滑石(各五兩),元參,升麻(各一兩六錢),飛硃砂(五錢),生甘草(八錢),公丁香(二錢),麝香(一錢二分),金箔(一兩),西瓜硝(八錢),冰片(三錢),製法照局方紫雪

龍膽瀉肝湯,見宋神宗《和劑局方》

龍膽草(八分),生山梔(錢半),青子芩(二錢),銀胡(一錢),鮮生地(五錢),車前子(錢半),生黃柏(八分),歸鬚(八分),建澤瀉(錢半),細木通(八分)

平陽清裡湯,見梁特岩先生《舌鑑辨正》。

生石膏(六錢),生甘草(六分),青子芩(錢半),白知母(三錢),小川連(八分),生川柏(六分)

先用白犀角六分,羚角一錢,煎湯代水。

阿膠雞子黃湯,見沈樾亭先生《驗方傳信》。

真阿膠(錢半),左牡蠣(五錢),大生地(四錢),生白芍(三錢),女貞子(三錢),黃甘菊(二錢),雞子黃(一枚),童便(一鍾)

選錄《慢性時疫方》

藿樸夏苓湯,見石芾南先生《醫原》

藿香(錢半至二錢),真川樸(八分至一錢),姜半夏(二錢至三錢),光杏仁(二錢至三錢),白蔻仁(八分沖),生米仁(四錢至六錢),帶皮苓(三錢至四錢),豬苓(錢半至二錢),建澤瀉(錢半至二錢)

先用絲通草三錢或五錢,煎湯代水。

附加減法,兼風者,汗出惡風。兼寒者,惡寒無汗,前法酌加蘇梗、桔梗、豆豉、蔥白、生薑之類。邪在經絡,一身掣痛,酌加桂枝、酒炒防己秦艽之類,以開毛竅經絡之壅。兼暑者,面赤,口渴,心煩,前法去蔻仁、半夏、厚朴,酌加青蒿腦,鮮荷葉,清香闢穢,連翹、山梔、滑石,輕清微苦淡滲,以解暑濕熱之結。

星香導痰丸,見朱丹溪先生《心法》。

制南星(三兩),生香附(三兩),皂角(水浸一周,時曬),法半夏(三兩),廣橘紅(五兩),薑汁糊丸

按:丹溪翁自言,此家傳秘方,治痰嗽無火累驗。

沉香百消曲,見德軒《普濟方》。

上沉香(一兩),五靈脂,制香附(各一斤),炒香黑白醜(各二兩)

按:原書云:此方秘於道藏,善能消水,消食,消痞,消痰,消氣,消滯,消瘀,消痢,消蠱,消膈,並痰迷心竅等症。修合濟人,費小功大,藥到病除,無不即愈。

枳桔梔豉湯,本會各職員《經驗方》。

枳殼(一錢至錢半),焦山梔(二錢至三錢),蘇薄荷(八分至一錢),苦桔梗(一錢至錢半),淡豆豉(二錢至三錢),青連翹(二錢至三錢),青子芩(一錢至錢半),生甘草(四分至六分),西茵陳(二錢至三錢),貫仲(二錢至三錢),鮮竹葉(三十片)

按:此方從長沙枳實豉湯,合河間桔梗湯,加茵陳、貫仲二味。治濕溫時疫之熱重於濕,兼受風邪而發者,屢投輒效。

清芬闢疫湯,見徐洄溪先生《醫案》。

活水蘆根(二兩),鮮茅根(一兩),鮮薄荷(錢半),鮮青蒿(三錢),澤蘭葉(三錢),鮮石菖蒲葉(錢半),解毒萬病丹(一粒,溫水磨沖)

按:此方清芬闢穢,涼血解毒,乃濕溫時疫,濕從燥化,溫從火化之良劑。凡治身熱神昏,悶亂煩躁,甚或嘔吐厥僵,其形如屍等症,投之輒效。蓋火邪逆上,諸竅皆閉,非此等清涼芳烈之藥,不能即令通達。本會各職員,歷經治驗,故敢新定其名曰:清芬闢疫湯。

解毒萬病丹,見徐靈胎先生《蘭臺軌範》。

雄黃精(五錢),山慈姑(二兩),川文蛤(二兩),千金霜(二兩),紅芽大戟(二兩),麝香(三錢),飛辰砂(五錢)

上七味,各研細末,和勻,以糯米粥為劑,每料分作四十粒。(按四十料太重,可分作八十粒)

按:洄溪先生曰:此秘藥中之第一方也,用藥之奇,不可思議。專治一切藥毒。菰子,鼠莽,惡菌疫死,牛馬河豚等毒,及時行瘟疫,山嵐瘴瘧,纏喉風痹,黃疸,赤眼,瘡癤熱毒上攻,或自縊,溺水,打撲傷損,癰疽發背,魚臍瘡腫,百蟲蛇犬所傷。男子婦人,癲邪狂走,鬼胎鬼氣,並宜服之。

由是觀之,此丹確為殺菌之第一要劑。其方下,明注曰惡菌疫死。則凡屬疫症之由於惡菌者,醫者可推廣其用矣,惟中醫通稱曰惡菌,西醫則通名曰毒菌,因其微細之極,又名曰細菌,且因善能腐敗物質,又名微菌。習新醫學者,輒詆中醫之不知毒菌,則其於中國醫書,未嘗博覽,已可概見。

但取中醫學說之可非難者一二端,指摘之以概全體,而棄我所長。新學之士,習聞其說,遂以中醫為一無可取,致使新舊之見,勢同冰炭,兩者益不相容。然如斯互相牴觸之棄,將誰受之。受其弊者非他,吾國之人民而已。竊願中西之二大醫術,日漸融和,共圖醫道之大進步,則本會各職員,實深厚望焉。

昌陽瀉心湯,見王孟英先生重訂《霍亂論》。

鮮石菖蒲(錢半),青子芩,仙露夏(各一錢),小川連(六分),紫蘇葉(三分),真川樸(八分),鮮竹茹(三錢),淡竹瀝(一羹,瓢沖),生薑汁(四滴沖)

先用炒香枇杷葉一兩,活水蘆根二兩,煎湯代水,其枇杷葉,必須先刷毛淨,剪去大筋,然後略炒微黃色為度。

按:菖蒲一名昌陽,辛香不燥,善能掃滌濁邪,昌發清陽之氣,合豬藥以為劑,共奏蠲痰泄熱展氣通津之績。凡治濕熱穢濁之邪,內蒙清竅,已歷試不爽矣。

食積,同前。

慈姑,川文蛤(各二兩),紅芽大戟,白檀香,安息香蘇合香油(各一兩五錢),千金霜(一兩),明雄黃,琥珀(各五錢),梅冰,當門子(各三錢)

以上十一味,各研極細,再合研勻,濃糯米飲杵丸,綠豆大,外以金箔為衣,每錢許,涼開水下。專治霍亂痧脹,嵐瘴中惡,水土不服,喉風中毒,蛇犬蟲傷,五絕暴厥,顛狂癰疽,鬼胎魔魅,及暴濕溫疫之邪,瀰漫薰蒸,神明昏亂,危急諸證。

按:薛一瓢先生曰:此方比蘇合丸而無熱,較至寶丹而不涼,兼玉樞丹之解毒,備二方之開閉,洵為濟生之仙品,立八百功之上藥也。由是推之,此丹合前解毒萬病丹二方,真中醫殺菌解毒之靈丹,不論時疫,大疫,癘疫,凡見方下詳註各症,均可酌用,以奏捷效。

厥症返魂丹,見王肯堂先生《類方準繩》。

真麝香,生玳瑁,雄黃精白芥子,飛辰砂(各二錢五分)

上藥同研如粉,於磁器中熔安息香和丸,如綠豆大,每服五丸,小兒只服一丸。

按:昏厥一症,最為急候,輕則漸蘇,重則即死,因怒而得者為氣厥,因瘀而得者為血厥,因痰而得者為痰厥,因食而得者為食厥,因酒而得者為酒厥,因痙而得者為痙厥,因痛而得者為痛厥,因驚而得者為驚厥,卒中而得者為暴厥,其狀如屍者為屍厥,其症皆忽然昏暈,默然不語,不省人事,均以此丹,隨症加入湯引急救之。歷試輒驗。

犀地清神湯,見石芾南先生《醫原》。

白犀角(八分至一錢),鮮生地(六錢至一兩),新銀花(二錢至三錢),青連翹(二錢至三錢),廣鬱金(三錢磨汁沖),鮮石菖蒲(錢半,後入),梨汁,竹瀝(各一羹瓢沖),生薑汁(二滴,沖)

先用活水蘆根二兩,燈芯三十支,煎湯代水,煎成,衝入犀角汁、鬱金汁、梨汁、竹瀝、薑汁等,乘熱即服。

按:濕熱濁邪,化燥傷陰,內陷心宮,神昏譫妄,舌赤無苔,此時用藥,最要空靈,神昏為內閉之象,閉則宜開,心宮乃虛靈之所,虛則忌實。此方四味用汁,地黃用鮮者,取其滑利,少加薑汁,涼藥熱飲,取其流通,此即陰陽開闔之理也。余氏春山曰:熱為濕鬱,不能外達下行,每見惡寒足冷。

若拘傷寒惡寒之說,投以溫散,其寒反甚。但用蘆根、燈草,甘淡通陽利竅,滾煎熱服,下咽即覺熱從外達,津津汗出而解,屢驗不爽。故此方合前諸藥以為劑,甘潤救陰,清涼芳透,既無苦寒冰伏之虞,又乏陰茅濁膩之弊。如此制方,確有精義,本會各職員,屢用輒效,特表彰之。

加減神犀湯合犀珀至寶丹方,醫學會正會長何廉臣君經驗方。

犀角尖(八分),鮮生地(二兩,拌搗淡豆豉,三錢),銀花(二錢),連翹(三錢),粉丹皮(錢半),元參心,老紫草(各三錢),大青葉(二錢),金汁(一兩,沖)

犀珀至寶丹一顆,去殼研細,先用藥湯調服,犀角仍磨汁沖。

犀珀至寶丹,同前。

白犀角(五錢),羚羊角(五錢),琥珀(三錢),麝香(一錢),蟾酥(五分),原桃仁(三錢),藏紅花(二錢),血竭(三錢),辰砂(五錢),鬱金(三錢),石菖蒲(三錢),穿山甲(二錢),杜赤豆(五錢),桂枝尖(二錢),連翹心(三錢)

以豬心血為丸,金箔為衣,每丸計重五分,大人每服一丸,小兒每服半丸,嬰兒每服半丸之半丸。

按:此丹專治一切時邪內陷血分,瘀塞心房,不省人事,昏厥如屍,目瞪口呆,四肢厥冷等症。又治婦人熱結血室,及產後瘀血衝心,小兒痘疹內陷,急驚暴厥,中風中惡等症,用之得當,奏功極速,歷驗如神。

犀連承氣湯,見呂槎村先生《傷寒窮源》

白犀角(一錢),小川連(一錢),生錦紋(二錢),小枳實(錢半),元明粉(三錢),真川樸(五分)

小陷胸湯合樸黃丸,小陷胸湯見張仲景先生《傷寒論》。

栝蔞仁(六錢),仙露夏(三錢),小川連(八分),樸黃丸(三錢)

上藥煎成,絹篩濾清服。

樸黃丸,見程鍾齡先生《醫學心悟》。

真川樸,廣陳皮(各十二兩),制錦紋(一斤四兩),廣木香(四兩)

上用荷葉水泛為丸,如綠豆大,每服三錢,開水送下,小兒二錢。

枳實導滯丸,見李東垣先生《脾胃論》。

小枳實,六神麯(各五錢),制錦紋(一兩),小川連(三錢),青子芩,生曬術(各三錢),浙茯苓(三錢),建澤瀉(二錢)

神芎導水丸,見劉完素先生《河間六書》。

生錦紋,青子芩(各二兩),炒黑醜,飛滑石(各四兩),小川連,川芎,蘇薄荷(各五錢)

共為細末,滴水為丸,如小豆大,溫水下十丸至十五丸,每服加十丸,日三服,冷水下亦得。

按:此丸,瀉濕熱,消酒食,清頭目,利咽喉,能令胃腸結滯宣通,氣和而愈,屢用輒效。

陸氏潤字丸,見陸養愚先生《三世醫驗》。

酒炒錦紋(一兩),製半夏,前胡山楂肉,天花粉,白朮,廣陳皮,枳實,檳榔(各一錢二分五釐)

每藥須曬乾為末,薑汁打神麯為丸,如梧子大,每服二三錢。

按:此丸,善治濕熱食積,胸滿不食,腹痛便閉,及夏秋赤白痢等症,最穩最靈。

桃仁承氣湯,見仲景方。

原桃仁(三錢),生錦紋(二錢),元明粉(錢半),川桂枝(三分),生甘草(六分)

按此湯,乃仲景原方,吳又可去桂枝甘草二味,加當歸赤芍丹皮各二錢,亦名桃仁承氣湯。吳鞠通去元明粉桂枝甘草三味,加細生地六錢,丹皮四錢,澤蘭二錢,人中白二錢,名加減桃仁承氣湯。同一治蓄血症,涼血通淤之功,較原方尤勝。

犀角鮮地黃,見孫真人《千金要方》。

白犀角(一錢),鮮生地(一兩),粉丹皮(三錢),赤芍(二錢)

茵陳蒿湯,見仲景方。

西茵陳(五錢),焦山梔(四錢),生錦紋(二錢)

參黃湯,見石芾南先生《醫原》。

別直參(錢半),生錦紋(錢半)

千金生地黃湯,見《千金要方》。

鮮生地(二兩),生錦紋(一錢),生甘草(八分),芒硝(一錢),大紅棗(四枚)

養榮承氣湯,見吳又可先生《溫疫論》。

鮮生地(一兩),油當歸(三錢),生白芍(二錢),白知母(三錢),生錦紋(一錢),小枳實(錢半),真川樸(五分)

雪羹,見王晉三先生《古方選注》。

漂淡陳海蜇(四兩),大荸芥(六個)

飛龍奪命丹,見王孟英先生《重訂霍亂論》。

飛辰砂(二兩),明雄黃,燈芯灰(各一兩),人中白(八錢),飛青黛,明礬(各五錢),梅冰,麻黃(各四錢),真珠,牙皂,當門子,蓬砂(各三錢),西牛黃(二錢),杜蟾酥,火硝(各錢半),飛真金(三百頁)

上十六味,各研極細合研勻,磁瓶緊收,毋令泄氣,以少許吹鼻取嚏。重者再用涼開水調服一分,小兒減半。

按:王孟英先生自按云:此丹芳香闢穢,化毒祛邪,宣氣通營,全體大用,真有斬關奪隘之功,而且起死回生之力也。

觀音救急丹,見甬東王松堂先生《經驗各科秘方輯要》。

真硃砂,雄黃精(各六兩),蓽茇(二錢),梅冰(二錢半),明礬(一兩),月石(二兩),牙硝(四兩,後下),當門子(二錢五分),真佛金(二百張)

上藥研末,用磁瓶收貯。每裝一分,黃蠟封口,切勿泄氣。如遇有急痧等症,急用此丹,先點兩眼角,再取半分,放入臍內,以膏藥貼之甚驗。若遇重症,可將余丹放舌上,陰陽水送服,無不立效。

按:王松堂自云:此丹功力甚大,即死一時,還可回生。孕婦忌服,小兒減半。

行軍散,見王孟英先生《重訂霍亂論》。

西牛黃,當門子,真珠,梅冰,蓬砂(各一錢),明雄黃(飛淨,八錢),火硝(三分),飛真金(二十頁)

上藥研極細如粉,再合研勻,磁瓶密收,以蠟封之。每三四分涼開水調下。

飛馬金丹,見沈樾亭先生《驗方傳信》。

巴豆霜,廣木香,賴橘紅(各三錢),五靈脂,廣鬱金生打,上雄黃,制錦紋(各一兩),飛辰砂(五錢),明乳香,淨沒藥山慈菇百草霜(各二錢)

各稱另研淨末分兩,再合研一時許,合勻。米醋法丸,金箔為衣,如綠豆大,隔紙曬乾,緊貯磁器,置高燥處。二十歲以上者,每服十二丸。稟強者,加三丸。老幼隨減,三兩歲者七丸,或五丸,七八十歲者九丸。溫開水送下,半日或一二時許,非吐必瀉。孕婦遇急症,七丸為度。

藿香正氣散,見王孟英先生《重訂霍亂論》。

藿香(三兩),川樸,陳皮,桔梗,白朮,半夏(各二兩),大腹皮白芷,浙茯苓,蘇葉(各三兩),炙甘草(一兩)

上十一味為末,每三錢姜三片棗三枚煎服。

紅靈丹,同前。

硃砂,牙硝(各一兩),飛雄黃,蓬砂(各六錢),煅礞石(四錢),梅冰,當門子(各三錢),飛真金(五十頁)

每一分涼開水送下,小兒減半。

周氏化濁湯,見周雪樵先生《中國醫學報》。

真川樸(錢半),杜藿梗(一錢),青子芩(錢半),前胡(一錢),佩蘭葉(一錢),大腹皮(一錢),小枳實(一錢),淡香豉(錢半),焦山梔(錢半),紫金片(二分,開水洋沖)

控涎丹,見陳無擇先生《三因方》。

白芥子,甘遂,大戟(各一兩)

研末薑汁糊丸,每服十丸,重則三十丸,淡薑湯送下。

吳氏四苓湯,見吳又可先生《溫疫論》。

帶皮苓(四錢),豬苓(二錢),澤瀉,廣皮(各錢半)

藿樸胃苓湯,樊開周先生《經驗方》。

杜藿梗(三錢),真川樸(一錢),杜蒼朮(八分),炒廣皮(錢半),炙甘草(五分),生曬術(錢半),浙茯苓(三錢),豬苓(錢半),建澤瀉(錢半),官桂(五分)

王氏蠶矢湯,見王孟英先生《重訂霍亂論》。

蠶砂(五錢),生苡仁(四錢),大豆卷(四錢),絲通草(一錢),陳木瓜(三錢),仙露夏(一錢),焦山梔(錢半),青子芩(一錢),吳茱萸(三分,拌炒),川連(二錢)

地漿或陰陽水煎,稍涼徐服。

燃照湯,同前。

飛滑石(四錢),真川樸(一錢),焦山梔(二錢),青子芩(錢半),製半夏(一錢),淡香豉(三錢),省豆草(錢半)

水煎去滓研沖白蔻仁八分溫服

藿香左金湯,同前。

杜藿香(三錢),吳茱萸(二分),小川連(六分),新會皮(二錢),姜半夏(錢半),炒枳殼(錢半),炒車前(錢半),赤苓(三錢),細木通(一錢),建澤瀉(二錢),豬苓(錢半),六一散(四錢,包煎)

先用鮮括淡竹茹五錢,炒香鮮枇杷葉一兩,井水河水各一碗,煎至一碗,分兩次服。服後毋多飲茶,多飲茶則連藥吐出,不得藥力矣,切宜忍耐。

連樸飲,同前。

小川連(一錢),真川樸(二錢),石菖蒲(一錢),淡香豉(三錢),製半夏(一錢),焦山梔(三錢)

活水蘆根二兩煎湯代水。

回陽急救散,同前。

吳茱萸(一兩八錢),母丁香(一兩二錢),上桂心(八錢),硫黃(五錢),當門子(四錢)

五味共研極細,磁瓶密收,每二三分安臍中,以膏藥封之,一時即愈。孕婦忌貼。

按:此方藥雖猛峻,而僅取其氣由臍入腹,自能溫通臟腑以逐寒邪,不致傷陰,誠為善策。惟口渴苔黃,下利極熱者,顯為陽證,雖見肢冷脈伏,亦勿妄用此散,更張其焰也。

椒附白通湯半硫丸,見吳鞠通先生《溫病條辨》。

川椒(二錢,炒黑),生附子(三錢,炒黑),淡乾薑(二錢),蔥白(三枚),豬膽汁(半燒酒杯,去渣後調入)

半硫丸,同前。

倭硫黃,姜半夏(各一兩)

為細末,蒸餅為丸,梧子大,每服一二錢,開水下。

霍亂定中酒,見滬上各報。

樟冰,丁香,木香,大茴香(各三錢),罌粟膏(三錢),廣陳皮(二錢),滴燒酒(一斤)

按:此方專治霍亂、癟螺痧、吊腳痧、絞腸痧、胸郁腹痛痢疾等症。用此酒半茶匙,飲之即愈,極其靈驗。

新加附子理中湯,見王清任先生《醫林改錯》。

黨參(八錢),淡附片(四錢),淡乾薑(四錢),炒白朮(四錢),炙甘草(三錢),原桃仁(二錢),杜紅花(二錢)

按:吐瀉一見轉筋,身冷汗多,非此方不可,莫畏病人大渴飲冷,不敢用。

來復丹,見宋《和劑局方》。

玄精石,倭硫黃,牙硝(各一兩),賴橘紅,小青皮,五靈脂(各二錢)

上藥為末,醋糊丸,每服二錢,或三十丸,空心醋湯下。

加減附子理中湯,見吳鞠通先生《溫病條辨》。

黑附塊,老東參(各錢半),生茅朮(三錢),真川樸(二錢),廣皮(錢半)

純陽正氣丸,見《紹興醫學報》。

杜藿香,紫蘇葉,生茅朮,生於術,白茯苓,姜半夏,廣皮,上官桂,公丁香,青木香(各一兩),紫降香(五錢)

上藥共研細末,水法為丸,如粟米大,外加紅靈丹一兩為衣,開水送服,每服五分,小兒減半,症重者酌加,孕婦忌服。

附姜歸桂湯,見喻嘉言先生《醫門法律》。

黑附塊,炮乾薑,全當歸,安邊桂(各一錢半)

上用水二大盞煎至一盞,入蜜一蛤蜊殼溫服。

參耆建中合二陳湯,何廉臣經驗方

潞黨參,棉耆(各錢半),川桂枝(五分),生白芍(錢半),炙甘草(八分),姜半夏(錢半),炒廣皮(一錢),浙茯苓(三錢),飴糖(三錢),鮮生薑(八分),大紅棗(四枚)

用水兩碗煎成一碗,去渣溫服。

附姜歸桂參甘湯,見喻嘉言先生《醫門法律》。

黑附塊,炮乾薑,全當歸,安邊桂(各一錢半),潞黨參,炙甘草(各二錢),鮮生薑(二片),大紅棗(二枚)

用水兩大盞煎至一盞,入蜜三蛤蜊殼,溫服。

辛溫平補湯,同前。

黑附塊,炮乾薑(各五分),全當歸(一錢),安邊桂(五分),潞黨參,炙甘草,蜜炙棉耆,土炒白朮,酒炒白芍(各二錢),五味子(十二粒),煨姜(三片),大紅棗(二枚)

用水二大盞,煎至一盞,加蜜五蛤蜊殼溫服。

麥門冬湯合半夏秫米,何廉臣經驗方。

原麥冬(三錢),潞黨參(錢半),姜半夏(二錢),北秫米(四錢),炙甘草(六分),大紅棗(二枚)

參麥茯神湯,見薛生白先生《濕熱條辨》。

西洋參(錢半),原麥冬(二錢),辰茯神(三錢),鮮石斛(三錢),甜石蓮(錢半),生穀芽(錢半),生甘草(六分),宣木瓜(八分)

人參白虎湯,仲景方。

潞黨參(錢半),生石膏(六錢),白知母(三錢),生甘草(六分),生粳米(三錢,荷葉包煎)

香砂二陳湯,見宋《和劑局方》。

廣木香(八分),春砂仁(八分),姜半夏(錢半),廣陳皮(錢半),浙茯苓(三錢),炙甘草(六分)

桂枝白虎湯,仲景方。

川桂枝(六分),生石膏(六分),白知母(三錢),生甘草(六分),生粳米(三錢,荷葉包煎)

清脾飲,見張路玉先生《醫通》。

柴胡(錢半),青子芩(錢半),姜半夏(一錢),真川樸(八分),草果仁(五分),生於術(八分),小青皮(七分),炙甘草(六分),鮮生薑(兩片),大紅棗(兩枚)

加減不食,見雷少逸先生《時病論》。

草果仁(五分),檳榔(錢半),真川樸(八分),炒白芍(錢半),炙甘草(五分),生川柏(五分),焦山梔(二錢),浙茯苓(三錢)

柴胡白虎湯,見丹波廉夫先生《傷寒廣要》。

川柴胡(八分),生石膏(六錢),白知母(三錢),生甘草(六分),生粳米(三錢,荷葉包煎),青子芩(二錢),仙露夏(錢半)

青蒿鱉甲煎,見吳鞠通先生《溫病條辨》。

青蒿腦(二錢),生鱉甲(五錢),細生地(四錢),白知母(二錢),粉丹皮(三錢)

新絳旋覆花湯,仲景方。

真新絳(一錢),旋覆花(三錢),蔥頭(十四枚)

秦艽弊甲湯,見《張氏醫通》。

左秦艽(錢半),生鱉甲(四錢),全當歸(錢半),白知母(錢半),川柴胡(八分),地骨皮(四錢),青蒿腦(錢半),烏梅肉(三分)

加味逍遙散,見薛立齋先生醫案。

白歸身,酒炒白芍(各錢半),土炒白朮,浙茯苓(各一錢),川柴胡,炙甘草(各五分),焦山梔,丹皮(各錢半),蘇薄荷(三分,沖。)

半貝丸,見徐氏《衛生業錄》。

生半夏(八錢),京川貝(一兩二錢,去心)

共研細末,炒至微黃,候冷,生薑汁搗勻煉丸,裝入磁瓶,弗令泄氣。每服一分五釐,開水半酒杯。於瘧未來時,先一時辰服,遲服則不效。重者下次再服一分五釐,無不愈。愈後,戒食發物及雞蛋南瓜等三個月,永不再發。

瘧疾五神丹,何廉臣經驗方。

姜半夏(八錢),京川貝(一兩二錢去心),青皮(八錢),全青蒿(一兩),金雞勒(二錢)

共研細末,淡姜水和丸,如綠豆大,硃砂為衣,每服一錢。

按:錢塘趙恕軒《本草綱目拾遺》云:金雞勒,細枝中空,儼如去骨遠志,味苦性熱,能達營衛,行氣血,用以治瘧,一服即愈。此方從儀徵楊賡起軍門家傳秘方,參酌而出,經驗多人,歷試不爽,妙在並無後患,功在金雞納霜丸之上,用敢公布。

丁蔻理中丸,見廣東陳利《濟藥局方》。

炒冬朮(二兩),潞黨參,炙甘草,乾薑(各一兩),公丁香(三錢),白豆蔻(二錢)

共研細末,水泛為丸,每服錢半至三錢,開水送下。

鱉甲煎丸,見仲景方。

鱉甲(十一分),赤硝(十二分),炒蜣螂,柴胡(各六分),炒䗪蟲,丹皮,芍藥(各五分),炙蜂房(四分),炒鼠婦,阿膠,大黃,烏扇,紫葳花,桂枝,乾薑,黃芩,川樸,石葦(各三分),桃仁,瞿麥(各二分),葶藶,半夏,人參(各一分)

上二十三味為末,取煅灶下灰一斗,清酒一斤五斗,浸灰,候酒盡一半,著鱉甲於中,煮令泛爛如膠漆,絞取汁。內諸藥煎為丸,如梧子大,空心服七十丸,日二服。

小承氣加黃連湯,見吳坤安先生《感症寶筏》。

生錦紋(錢半),小枳實(一錢),真川樸(八分),小川連(八分)

節齋化痰丸,見王節齋先生《明醫雜著》。

天冬,炒黃芩,栝蔞霜,海粉,廣橘紅(各一兩),苦桔梗,制香附,青連翹(各五錢),上青黛,風化硝(各三錢)

研細,煉蜜入薑汁丸,白湯送下。

茵陳五苓散,仲景方。

帶皮苓(四錢),豬苓,澤瀉(各二錢),生曬術(一錢),官桂(五分)

先用西茵陳五錢煎湯代水。

除疸丸,見何廉臣《重訂廣溫熱論》。

倭硫黃(三兩),淨青礬(一兩)

以上兩味,水泛為丸,姜半夏粉一兩為衣,每服一錢或錢半,一日兩次。

茵陳胃苓湯,見萬密齋先生《幼科發揮》。

杜蒼朮(一錢),真川樸(一錢),炒廣皮(錢半),浙茯苓(三錢),生曬術(錢半),川桂枝(五分),建澤瀉(錢半),豬苓(錢半),炙甘草(五分)

先用西茵陳八錢煎湯代水。

絳礬丸,見《張氏醫通》。

皂礬(五錢,面里燒紅),杜蒼朮(五錢),真川樸(八錢),廣皮(六錢),炒焦甘草(三錢)

煮紅棗肉為小丸,姜半夏粉一兩為衣,每服錢半,或二錢,一日兩次,淡薑湯送下。

梔子柏皮湯,仲景方。

焦山梔(五錢),生甘梢(一錢),生川柏(二錢)

三豐伐水丸,見王晉三先生《古方選注》。

製蒼朮(一斤),黃酒麴(二兩,同蒼朮炒赤色),皂礬(半斤)

醋拌曬乾入陽城罐火煅,以醋糊丸,梧子大,每服三四十丸,好酒米湯任下。

按:張三丰仙傳方云:此乃上清金蓬頭祖師所傳,治黃腫如土色,其效如神。李時珍云:絳礬丸,不及此方之妙。

代抵當湯,見楊歷三先生《寒溫條辨》。

醋炒錦紋(二錢),原桃仁,炒川甲,醋炒莪朮,元明粉,當歸尾,細生地(各一錢),安邊桂(三分)

葉氏絳覆湯,見葉天士先生醫案。

真新絳(錢半),旋覆花(三錢),青蔥管(五寸),桃仁,歸鬚(各錢半),柏子仁(三錢)

當歸龍薈丸,見陳修園先生《時方歌括》。

全當歸,龍膽草,焦山梔,小川連,生川柏,青子芩(各一兩),生錦紋,上青黛,蘆薈(各五錢),木香(二錢半),麝香(五分)

上藥炒神麯糊丸,薑湯下,每服二十丸。

行氣,即三黃甘草湯,見沈樾亭先生《驗方傳信》。

生錦紋(五錢),小川連,青子芩,生甘草(各二錢),沖白蜜(一兩)

五汁飲,同前。

生蘿蔔汁(二杯),生薑汁(半酒杯),白蜜,陳細茶汁,生藕汁(各一酒杯,和勻重湯燉,溫飲之,無蘿蔔時,以萊菔子五錢,清水擂浸一二時許絞汁用)

三參冬燕湯,樊開周先生驗方。

太子參,西洋參(各一錢),北沙參(四錢),提麥冬(二錢),光燕條(八分),青蔗漿(一酒杯),建蘭葉(三片)

加味白頭翁湯,見《良方集腋》。

白頭翁(三錢),小川連(八分),青子芩(二錢),生川柏(六分),北秦皮(五分),生白芍(三錢),益元散(四錢,荷葉包煎)

更衣丸,見陳修園先生《時方歌括》。

飛辰砂(五錢),蘆薈(七錢)

滴酒和丸,每服二錢。

黃連阿膠湯,仲景方。

小川連(四分),真阿膠(八分),青子芩(六分),生白芍(錢半),雞子黃(一枚生,放罐底切不可碎)

胃苓湯,即茵陳胃苓湯去茵陳。見《張氏醫通》。

枳實導滯湯,見《張氏醫通》。

小枳實(錢半),制川柏(一錢),酒洗生錦紋(八分),仙露夏(錢半),淨楂肉(三錢),青連翹(錢半),小川連(四分),海南子(錢半),老紫草(三錢),細木通(八分),炙甘草(五分)

七味白朮散,見祝春渠先生《歌方集論》。

生曬術,潞黨參(各錢半),浙茯苓(三錢),炙甘草(六分),煨木香(八分),杜藿香(一錢),煨葛根(錢半)

備急丸,見孫真人《千金方》。

生錦紋(一兩),巴豆霜(一錢),乾薑(八錢)

蜜丸,硃砂為衣,小豆大,每服二三丸,多則五七丸。

醉鄉玉屑,見徐春甫先生《醫統》。

杜蒼朮,真川樸(各八分),炒廣皮(一錢),炙甘草(六分),焦雞金(兩張),母丁香(三分),春砂仁(六分沖)

加味桃仁承氣湯,見吳茭山先生《醫案驗方》。

原桃仁(三錢),醋炒錦紋(一錢),元明粉(錢半),生甘草(八分),安邊桂(三分),蜜炙延胡(錢半),馬鞭草(三錢)

四汁飲,即前五汁飲去細茶汁。

五仁丸,見尤在涇先生《金匱翼》。

柏子仁(半兩),郁李淨仁,松子仁,原桃仁,甜杏仁(各一兩),炒廣皮(四兩)

先將五仁另研如膏,入廣皮末研勻,煉蜜丸,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米飲下。

人參芍藥湯,樊開周先生驗方。

太子參(一錢),生白芍(三錢),炙甘草(五分),甜石蓮(錢半),烏梅炭(三分),酒炒苦參子(二分),荔枝殼(三顆),薺菜乾(錢半)

千金駐車丸,見孫真人《千金方》。

真阿膠(三兩),炒川連,當歸(各兩半),黑炮姜(一兩)

醋煮阿膠為丸,梧子大,每服四五十丸,米飲送下。

四炭阿膠湯,見雷少逸先生醫案。

銀花炭,條芩炭,白芍炭(各錢半),生地炭(三錢),真阿膠(錢半),炒黃淮藥(三錢),廣陳皮,甜石蓮(各錢半)

倉廩湯,見喻嘉言先生《醫門法律》。

西潞黨(錢半),浙茯苓(三錢),柴胡,前胡(各八分),桔梗(一錢),炙甘草(六分),炒枳殼(錢半),羌活獨活(各五分),川芎(六分),鮮生薑(兩片),陳倉米(四錢,荷葉包煎)

犀角五汁飲,何廉臣經驗方。

犀角汁(一瓢),鮮生地汁(四瓢),金汁(一兩),梨汁(三瓢),甘蔗汁(二瓢,用重湯燉溫,頻頻灌服)

豬膚湯合黃連阿膠湯加茄楠香汁方,姚滋軒君驗方。

小川連(六分),真阿膠(錢半),生白芍(三錢),青子芩(錢半),雞子黃(一枚,先放罐底),茄楠香汁(二匙沖)

先用淨傷寒淨白蜜各一兩炒,米粉四錢煎湯代水。

增損復脈湯,見沈樾亭先生《驗方傳信》。

高麗參(錢半),提麥冬(三錢),大生地(三錢),炙甘草(一錢),生白芍(三錢),真阿膠(錢半),山萸肉(八分),北五味(三分),烏賊骨(三錢),淨白蠟(三錢)

參燕麥冬湯,見江筆花先生《醫鏡》。

米炒西洋參(錢半),光燕條(一錢),提麥冬(三錢),奎冰糖(四錢)

加味雪羹煎,見沈樾亭先生《驗方傳信》。

淡海蟄(四兩),大荸薺(二兩),真阿膠(二錢,另燉洋沖),山楂炭(三錢),陳細茶(三錢)

歸連石斤湯,同前。

油當歸(五錢),小川連(七分),鮮石斤(三錢),炒枳殼(一錢),鮮荷葉(一角,拌炒),長鬚生穀芽(四錢)

五葉蘆根湯,見薛生白先生《濕熱條辨》。

香葉,佩蘭葉,薄荷葉,鮮荷葉(各一錢)

先用去毛枇杷葉一兩,鮮冬瓜皮,活水蘆根各二兩,煎湯代水。

加味五皮飲,見陳修園先生《時方妙用》。

廣陳皮(錢半),苓皮(三錢),五加皮(三錢),大腹皮(三錢),生薑皮(一錢),光杏仁(錢半),紫蘇旁枝(錢半),防風(一錢)

加味翹荷湯,見吳鞠通先生《溫病條辨》。

青連翹,蘇薄荷,炒牛蒡,苦桔梗,焦梔皮,老紫草(各錢半),綠豆皮(二錢),生甘草(六分),蟬衣(十隻),葦莖(一錢)

防風解毒湯,見王晉三先生《古方選注》。

防風,荊芥穗,苦桔梗,竹葉,知母,通草(各八分),枳殼(七分),生石膏,青連翹,炒牛蒡(各一錢),蘇薄荷(七分),生甘草(三分)

三豆甘草湯,見張路玉先生醫通。

黑豆,杜赤小豆(各五錢),綠豆(一兩),生甘草(一錢)

香蘇五皮飲,見陳修園先生《時方妙用》。

制香附,紫蘇葉,廣皮(各錢半),浙苓皮,大腹皮,五加皮,桑白皮(各三錢),炙甘草(五分),鮮生薑(兩片),蔥白(兩枚)

麻杏三皮飲,見葉天士先生醫案。

蜜炙麻黃(一錢),光杏仁(三錢),浙苓皮(四錢),新會皮(錢半),炒牛蒡子(錢半),前胡(錢半),紫苑(八錢),生薑皮(一錢)

椒目五苓散,同前。

川椒目(五分),生曬術(錢半),浙茯苓(三錢),豬苓(二錢),建澤瀉(二錢),官桂(五分)

先用海金砂五錢煎湯代水。

麻附五皮飲,見周雪樵先生《中國醫學報》。

麻黃(一錢),淡附片(八分),新會皮(錢半),浙苓皮(四錢),生桑皮,大腹皮,五加皮(各三錢)

香砂春澤湯,見丹波廉夫先生《觀聚方要補》。

廣木香,帶殼春砂(各八分),老東參(錢半),江西術(二錢),豬苓,建澤瀉(各錢半),浙茯苓(三錢),安邊桂(五分)

吳氏二金湯,見吳鞠通先生《溫病條辨》。

焦雞金(三錢),海金砂(五錢),絲川樸(錢),大腹皮(三錢),豬苓(二錢),白通草(二錢)

胃苓五皮湯,見萬密齋先生《幼科發揮》。

杜蒼朮(八分),真川樸(一錢),生曬術(一錢),浙茯苓(三錢),建澤瀉(錢半),豬苓(錢半),草果仁(三分),安邊桂(三分),炙甘草(五分),新會皮(錢半),桑白皮,五加皮,大腹皮(各三錢),生薑皮(一錢)

五子五皮飲,見王孟英先生《溫熱經緯》。

光杏仁(三錢),磁石,萊菔子,蘇子(各錢半),白芥子(八分),新會皮(錢半),生桑皮,大腹皮,五加皮,浙苓皮(各三錢)

程氏和中丸,見程鍾齡先生《醫學心悟》。

炒白朮(四兩),炒扁豆(三兩),浙茯苓(兩半),炒枳實(二兩),炒廣皮(三兩),焦六曲,炒麥芽,焦山楂,制香附(各二兩),春砂仁(兩半),姜半夏,蘇丹參(各二兩),五穀蟲(三兩,酒拌炒焦,黃色),鮮荷葉(一枚)

煎水疊為丸,每日上午下午開水下二錢。

葉氏寬膨散,見葉天士先生醫案。

活癩蝦蟆十隻,將腹皮剖開。用五靈脂、砂仁末各半分量,墊滿腹中,用酒搗黃泥包裹炭火上煅燥,研極細末。每服一錢,一日三次,綠萼梅五分泡湯送下。

開鬱通絡飲,見薛瘦吟先生《醫贅》。

香圍皮(錢半),廣鬱金(三錢),炒延胡(錢半),遠志肉(八分),真新絳(錢半),陳木瓜(錢半),羌螂蟲(二錢),絲通草(一錢),佛手片(五分)

先用絲瓜絡一枚,路路通十個,生苡仁八錢,煎湯代水。

香殼散,見張路玉先生《醫通》。

制香附(三錢),炒枳殼(二錢),藏紅花(五分),歸尾(三錢),炒青皮(一錢),新會皮(一錢),臺烏藥(一錢),赤芍(一錢),醋炒莪朮(一錢),炙甘草(五分)

上藥共研為散,每用五錢,水煎去渣,沖童便半盞,空心溫服。若症勢極重,加白薇五錢,炒延胡錢半,炒川甲一錢,用原桃仁五錢,青糖五錢,陳酒一瓢,加水四碗,成兩碗,代水煎藥。

代抵當丸,同前。

酒炒錦紋(四兩),原桃仁(三十枚),炒川甲,醋炒莪朮,元明粉,歸尾,細生地(各一兩),安邊桂(三錢)

共研末蜜丸,每服三錢。

喬氏陰陽攻積丸,見李士材先生《醫宗必讀》。

吳茱萸,炮乾薑,安邊桂,炒川烏,姜炒川連,姜半夏,浙茯苓,延胡索,潞黨參(各一兩),上沉香,真琥珀(各五錢),巴豆霜(一錢)

上為末,皂角四兩煎汁糊丸,綠豆大,白蠟為衣,每服八分,加至一錢五分,薑湯下,與脾胃藥間服。

按:此方喬三餘先生所定,雖有參苓益氣,然藥多峻猛,妙用全在與脾胃藥間服。予曾效用此方,每令病人早服香砂六君丸三錢,夕服陰陽攻積丸八分,或服攻積丸一日,香砂六君丸二三日,隨人強弱而施,初服輒應,脹勢向衰,即令停服,專用程氏白朮丸調補脾胃。

程氏白朮丸,見程鍾齡先生《醫學心悟》。

江西術,浙茯苓,廣陳皮(各二兩),春砂仁,六神麯(各一兩五錢),五穀蟲(四兩)

用荷葉陳蒼米煎水疊為丸,每服三錢,開水送下。

局方禹餘糧丸,見宋《和劑局方》。

蛇含石禹餘糧(各三兩),真針砂(五兩),羌活,川芎,廣木香,淮牛膝,浙茯苓,安邊桂,白豆蔻,大茴香,蓬莪朮,淡附片,炮乾薑,小青皮,京三稜白蒺藜,全當歸(各五錢)

上為末,入前藥拌勻,以湯浸蒸餅,濾去水,和藥再杵為丸,梧子大。食前溫酒白湯,任下三十丸至五十丸。

按:此丸不動臟腑,而能去病,但最忌鹽,一毫不可入口,否則發疾愈甚。若陰虛內熱而為䐜脹者,忌服。

半硫理中丸,何廉臣經驗方。

半硫丸(一錢),理中丸(二錢)

和勻開水送服二錢。

濟生腎氣丸,見嚴濟生先生方。

浙茯苓(三兩),熟地(四兩),淮山藥,山萸肉,粉丹皮,建澤瀉,安邊桂(各一兩),淡附片(五錢),淮牛膝,車前子(各一兩)

按:此方本金匱腎氣丸中諸藥,各減過半。惟桂苓二味,仍照原方,更加牛膝、車前,為宣布五陽開發陰邪之專藥。但方中牛膝滑精,精氣不固者,勿用。

以上驗方,統計一百三十五劑,皆古今名醫治驗之良方,而為本會各職員屢投輒效者,爰敢公布。惟其間猛烈之品,重大之劑,務必辨症詳明,認病精確,始可對症選用,切勿草率從事,致貽鹵莽減裂之譏。慎㫋慎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