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廉臣

《濕溫時疫治療法》~ 第四章 衛生及預防 (1)

回本書目錄

第四章 衛生及預防 (1)

1. 第一節 已病之衛生

吾紹近今治病,一病之安危,惟責之醫家一人,一醫之良否,專系乎前方一劑,其藥宜多煎,宜少煎,宜先入,宜後入,宜多水,宜少水,非所知也。藥品之道地與否,制煉之合法與否,亦非所辨也。此外寢處不合法,寒暖不適宜,飲食不知節,病情不知察,更無論矣。似此,則醫家之功一,而病家之過十,縱有膚扁,能愈病乎。

況重大危險之病機,早晚不同,頃刻傳變,而惟恃一日一至之醫,一日一服之方,治變幻不測之病,庸有幸乎。余故曰:已病之衛生,為病家必要之智識,亦為病家應盡之義務。故凡良醫之能愈病,必先在開化病家,使病家諸人,看護周到,有助醫之力,不掣醫之肘,夫而後病之誤治也,始可以歸罪於醫。茲擇其最緊要最易實行者,條列如下。

白話文:

我觀察到現在治病的情況,病人病情的安危,只怪罪醫生一個人,醫生的醫術好壞,全靠藥方的一劑藥,藥材該多煎、少煎,先放、後放,多水、少水,病人並不知道。藥材產地的好壞,製煉是否合乎規範,病人也無法辨別。除此之外,病人睡眠休息不規律、寒暖不適宜、飲食不節制、病情觀察不周到,更不用說了。這樣的情況,醫生的責任只有一份,而病人的錯誤卻有十份,就算有神醫,又能治好病嗎?

更何況危重病症的病機,早晚變化很大,甚至瞬息萬變,卻只依靠一天一次的看診,一天一劑藥方,來治療變化無常的病症,怎麼會有好運呢?所以我說:病人患病後的保健,是病人必須具備的知識,也是病人應盡的義務。所以,好的醫生能治好病,必定先要啟發病人,讓病人及家人看護周到,幫助醫生,不拖醫生後腿,這樣,病症誤治才可歸咎於醫生。現在我將最重要、最容易實行的部分,條列如下。

一衣被宜潔淨也。清潔為各病所不可缺之要件,若患時疫病而不潔,則其病屢犯於危殆,且能致害於病者之家族及醫師。故病者須日日更換衣服,臥床被褥,尤須清潔。一切舊衣被等,凡可蒸發之物,必須安置空屋,鎖閉箱中。又如被覆過暖,亦能致病加重。重病即死者,以熱鬱於內而氣不宣達也。

竟有悶斃許久,而旁人但知其熟睡者。迨呼之不應,揭其蓋覆,始知其人已死,莫不曰死於急痧,近年來聞見頗多。

二飲食宜節制也。濕溫時疫,本屬胃腸伏邪,早已失其消化力,最宜忍飢耐餓,平臥安靜。不但油膩腥發,面糵炙煿薰灼臟腑者,固宜禁絕,即瓜果生冷,凡能冰伏脾胃者,亦宜禁不入口。最妙以蘿蔔湯陳乾菜湯,疏導其胃腸,渴則飲清快露和開水少許,或但飲細芽茶,輸運其津液。

白話文:

衣服和被子都要保持乾淨,這是所有疾病都不可或缺的要素。如果得了時疫病還不講究衛生,病情會更加危急,甚至會傳染給家人和醫生。所以病人每天都要換衣服,床上的被褥更要勤洗。所有舊衣服和被子,凡是可以蒸煮消毒的,都要放在空房子裡,鎖在箱子裡。另外,被子太厚也會加重病情,因為重病之人體內熱氣鬱積,無法順暢流通。

曾經有人悶死很久,旁邊的人還以為他睡着了。直到叫他沒有回應,掀開被子才發現已經死了,大家就說是急痧病死的,近些年來這種情況見得不少。

飲食要節制。濕溫時疫本就屬於胃腸積聚邪氣,消化能力已經減弱,最重要的是忍飢耐餓,平躺休息。不僅油膩腥羶,面食和烤炙熏灼的食物要禁絕,即使瓜果生冷,凡是能寒涼脾胃的,也要禁食。最好喝蘿蔔湯和陳乾菜湯,疏通胃腸,渴了就喝點涼白開水或細芽茶,補充水分。

病勢輕減後,可略進流動性之滋養品,如薄粥薄藕粉,及開水沖熟之雞蛋等,每日之次數宜多,每次之食量宜少,不過以之略充飢腸而已。病將就痊時,凡各種未熟之果實油類,及一切之固形物而不易消化者,均不宜入口。前哲龐安常先生云:凡病新瘥,只宜先進白稀粥,次進濃者,又次進糜粥,亦須少少與之,不得早吃肉食,他如酒餚甘脆肥鮮生冷等物,皆不可犯。

王孟英先生曰:瘥後必小便清,舌苔淨,始可吃粥飯,魚臺鯗之類,油膩酒體甜食新鮮補滯諸物,必解過堅矢新糞,始可徐徐而進,切勿欲速,以致轉病。此皆閱歷有得之名言歟。

白話文:

病情減輕後,可以少量食用流質營養品,例如稀粥、藕粉,以及開水沖熟的雞蛋等等,每天吃多次,每次少吃一點,只求稍微填飽肚子就好。快要痊癒的時候,所有未熟的水果、油類,以及任何不易消化的固體食物,都不要吃。古人龐安常先生說,剛病癒的人,應該先吃白稀粥,然後再吃稠一點的粥,最後再吃糜粥,每次都要少量食用,不能過早吃肉類。其他像酒、菜餚、甜食、油膩、生冷等食物,也都不能碰。

王孟英先生說,病癒後一定要小便清澈,舌苔乾淨,才能開始吃粥飯,像魚、台鯗之類的食物。油膩、酒類、甜食、新鮮、補氣的食物,都要等排泄物變硬、糞便正常後,才能慢慢食用,切勿心急,以免導致病情反覆。這些都是前人經驗之談,值得我們謹記。

三臥房宜寬綽,窗戶宜開爽也。二者皆注意室內之空氣,常使新鮮,最為病理衛生之首要。王孟英先生曰:人煙稠密之區,疫癘時行者,以地氣即熱,穢氣亦盛也。故住房不論大小,必要開爽通氣,掃除潔淨,庶清風徐來,疫氣自然消散。反是則熱氣濁氣,益為疫氣樹幟矣。凡時疫流行,罹此者,每多被褐藜藿之子,荊戶蓬室之人,皆由於此。

四侍人宜勿雜,燈火宜少燃也。吾紹病家習慣,凡病時疫,最怕鬼祟。不但夜間紅燭高燒,即日中於病室床內,亦必以多燃燈火為陽光。而滿屋皆侍病之人,駢肩並足,交頭接耳,七口八嘴,汗露交流。豈知人氣最熱,燈火最毒,濁氣多而清氣少,即使無病者久居此室,亦必頭目昏暈,胸膈氣悶,況在患時疫之人乎。口鼻之所吸受,肺胃之所浸淫,往往輕者重,重者即死,皆此等惡習慣階之厲也。

白話文:

臥室應該寬敞明亮,窗戶要經常打開通風。這兩點都是為了讓室內空氣保持新鮮,這是預防疾病的首要原則。王孟英先生說,人口稠密的地方,尤其在流行疾病的時候,地氣會很熱,污濁的空氣也很多。因此,無論住房大小,都要保持通風,經常打掃清潔,這樣清風才能徐徐吹進,病氣自然消散。反之,熱氣濁氣就會加重病氣的蔓延。每次瘟疫流行,染病的往往是那些衣食不足,居住簡陋的人,這都是由於環境惡劣造成的。

照顧病人的人要少,燈火也要少燃。我從病人家庭的習慣中了解到,患病時最忌諱鬼祟。不僅晚上要點燃紅燭,即使白天在病床邊也要多燃燈火,以驅散陰氣。但是,滿屋都是照顧病人的家人,擠在一起,交頭接耳,汗水交織。殊不知,人氣最熱,燈火最毒,濁氣多而清氣少。即使是健康的人長時間待在這樣的環境中,也會頭昏眼花,胸悶氣短,更何況是病人呢?他們呼吸進去的空氣,肺胃浸潤的都是濁氣,輕則病情加重,重則死亡,都是由於這些不良習慣造成的。

凡疫皆然,亦凡病皆然,正不獨濕溫時疫一種耳。

五擇醫宜精,任醫宜專也。王孟英先生曰:選醫難於選將,選得矣,或從有虛名而無實學,或飽學而非通才,或通才而無卓識,或見到而無膽略,或有膽而少周詳,皆不足以愈大證也。然則如何而可服其藥耶?但觀其臨證時,審問精詳,心思周到,辨證確切,方案明通,言詞直爽近情,舉止落落大方者,雖向未謀面之人,亦一見而知為良醫矣,其藥可服也。周雪樵先生曰:病者之安危,即為醫家之榮辱。

苟始終信任之,醫家之於病人,自有密切之關係,若朝暮易醫,則各騁意見,各施治法,勢必溫涼雜投,築室道謀,無一人任其咎而後已。而最為僨事者,則病家之略知醫藥者也,愈病不足,掣肘有餘,最為良醫之阻力。凡於方藥之有力量者,必不敢服,曰:恐其誤治也。於方藥之能速效者,又不敢服,曰:嫌其霸道也。

白話文:

所有瘟疫,以及其他疾病,都不僅僅是濕溫時疫這一種。選擇醫生要精挑細選,並且要專精於某個領域。王孟英先生說:選擇醫生難過選擇將領,即使選到了,也可能遇到名聲大卻沒有真才實學、學識淵博卻不是通才、通才卻沒有遠見卓識、見多識廣卻沒有膽識、有膽識卻不夠周全的醫生,這些都不足以治療重症。那麼,怎麼樣才能相信醫生的藥呢?只要觀察醫生在診病時,問診是否細緻入微,思考是否周全,辨證是否準確,方案是否明朗,說話是否直爽合情,舉止是否落落大方,即使是之前從未見過面的醫生,也能一眼看出是否為良醫,他的藥就可以服用。周雪樵先生說:病人的安危,就是醫生的榮辱。

如果從頭到尾都信任醫生,醫生和病人之間就會有密切的關係。如果經常更換醫生,就會各自發表意見,各自使用治療方法,勢必會出現寒熱藥物混用,互相矛盾的情況,沒有人願意擔當責任。最不利於治療的,就是病人自己略懂醫藥的人,他們既不能有效治療疾病,又總是干預醫生,成為了良醫最大的阻力。對於有效的藥物,他們不敢服用,說怕誤治;對於見效快的藥物,他們又不敢服用,說嫌藥性太猛。

及得至平易之方,則安然服之。病而不效,則又歸其咎於醫,曰:今固無良醫也。有如是之病家,而後投其所好,乃有今日之所謂名醫。故醫師之良者,不但不沾染病家之習氣,尤貴開通病家之智識。

六購藥宜謹,察藥宜慎也。徐洄溪先生曰:當時藥不市賣,皆醫者自取而備之。迨其後有不常用之品,後人欲得而用之。尋求採訪,或誤以他物充之。或以別種代之。又肆中未備,以近似者欺人取利,此藥遂失其真矣。藥失其真,藥性必殊,即審病極真,處方極當,奈其藥非當時之藥,則效亦不可必矣。

今之醫者,惟知定方,其藥則惟病家取之肆中,所以真假莫辨,雖有神醫,不能以假藥治真病也。陸定圃先生曰:藥之偽者不必論,即尋常藥品,肆中人粗心,往往以他物攙溷,以親自檢視,方免舛誤。有桐鄉陳李氏子,夏月霍亂,延醫定方,有製半夏二錢,適藥肆人少,而購藥者眾,誤以製附子與之。服後腹即大痛發狂,口中流血而卒。

白話文:

要得到簡單有效的療法,就安心服用。如果治療沒有效果,那麼就將責任歸咎於醫生,說:現在根本沒有好醫生。對於這樣的病人,只有根據他們的喜好,才能找到所謂的名醫。因此,優秀的醫生不僅不會受到病人的不良影響,還應該啟發病人的知識。

購買藥物應謹慎,辨別藥物需小心。徐洄溪先生說:過去藥物不是市場販售,而是醫生自行採集備用。等到後來出現一些不常用的藥品,後人想要使用時,尋找和採集,可能會誤用其他物品代替,或者用其他種類的藥物替代。又因為藥店裡沒有這些藥物,會用相似的藥物欺騙病人,以獲利,這樣藥物就失去了真實性。藥物失去真實性,藥性必然不同,即使診斷病情非常精確,開出的藥方也非常合適,但若藥物並非當初的藥物,那麼治療效果也不能確定。

現今的醫生只知道固定開方,他們的藥物只由病人在藥店購買,所以真假難辨,即使有神醫,也不能用假藥治療真正的疾病。陸定圃先生說:假藥不必討論,即使是常見的藥品,藥店的人粗心大意,往往會混入其他物品,只有自己仔細檢查,才能避免錯誤。有一位桐鄉陳李氏的兒子,在夏天發生霍亂,請醫生開方,有製作半夏兩錢,正好藥店人手不足,而買藥的人多,誤將製作附子給了他。服藥後腹痛嚴重,發狂,口中流血而亡。

李歸咎於醫,醫謂藥不誤,必有他故。索視藥渣,則附子在焉,遂控藥肆於官,愧以金乃已。此皆不辨藥品而致誤也,可不敬且懼乎。

白話文:

李姓病人怪罪醫生,醫生說藥方沒有出錯,一定有其他原因。查看了剩下的藥材後發現有烏頭(附子),於是告到衙門去,直到對方道歉並賠償才罷休。這些都是因為未分辨清楚藥物種類而出現錯誤的例子,能不敬畏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