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廉臣

《濕溫時疫治療法》~ 第四章 衛生及預防 (11)

回本書目錄

第四章 衛生及預防 (11)

1. 第二節,未病之預防

加減附子理中湯,見吳鞠通先生《溫病條辨》。

黑附塊,老東參(各錢半),生茅朮(三錢),真川樸(二錢),廣皮(錢半)

純陽正氣丸,見《紹興醫學報》。

杜藿香,紫蘇葉,生茅朮,生於術,白茯苓,姜半夏,廣皮,上官桂,公丁香,青木香(各一兩),紫降香(五錢)

上藥共研細末,水法為丸,如粟米大,外加紅靈丹一兩為衣,開水送服,每服五分,小兒減半,症重者酌加,孕婦忌服。

附姜歸桂湯,見喻嘉言先生《醫門法律》。

黑附塊,炮乾薑,全當歸,安邊桂(各一錢半)

上用水二大盞煎至一盞,入蜜一蛤蜊殼溫服。

參耆建中合二陳湯,何廉臣經驗方

潞黨參,棉耆(各錢半),川桂枝(五分),生白芍(錢半),炙甘草(八分),姜半夏(錢半),炒廣皮(一錢),浙茯苓(三錢),飴糖(三錢),鮮生薑(八分),大紅棗(四枚)

用水兩碗煎成一碗,去渣溫服。

附姜歸桂參甘湯,見喻嘉言先生《醫門法律》。

黑附塊,炮乾薑,全當歸,安邊桂(各一錢半),潞黨參,炙甘草(各二錢),鮮生薑(二片),大紅棗(二枚)

用水兩大盞煎至一盞,入蜜三蛤蜊殼,溫服。

辛溫平補湯,同前。

黑附塊,炮乾薑(各五分),全當歸(一錢),安邊桂(五分),潞黨參,炙甘草,蜜炙棉耆,土炒白朮,酒炒白芍(各二錢),五味子(十二粒),煨姜(三片),大紅棗(二枚)

用水二大盞,煎至一盞,加蜜五蛤蜊殼溫服。

麥門冬湯合半夏秫米湯,何廉臣經驗方。

原麥冬(三錢),潞黨參(錢半),姜半夏(二錢),北秫米(四錢),炙甘草(六分),大紅棗(二枚)

參麥茯神湯,見薛生白先生《濕熱條辨》。

西洋參(錢半),原麥冬(二錢),辰茯神(三錢),鮮石斛(三錢),甜石蓮(錢半),生穀芽(錢半),生甘草(六分),宣木瓜(八分)

人參白虎湯,仲景方。

潞黨參(錢半),生石膏(六錢),白知母(三錢),生甘草(六分),生粳米(三錢,荷葉包煎)

香砂二陳湯,見宋《和劑局方》。

廣木香(八分),春砂仁(八分),姜半夏(錢半),廣陳皮(錢半),浙茯苓(三錢),炙甘草(六分)

桂枝白虎湯,仲景方。

川桂枝(六分),生石膏(六分),白知母(三錢),生甘草(六分),生粳米(三錢,荷葉包煎)

清脾飲,見張路玉先生《醫通》。

川柴胡(錢半),青子芩(錢半),姜半夏(一錢),真川樸(八分),草果仁(五分),生於術(八分),小青皮(七分),炙甘草(六分),鮮生薑(兩片),大紅棗(兩枚)

加減達原飲,見雷少逸先生《時病論》。

白話文:

加減附子理中湯,出自吳鞠通先生的《溫病條辨》。

藥材包含:製過的黑附子,老東洋參(各約6克),生白朮(約9克),真正的川厚朴(約6克),廣陳皮(約4.5克)。

純陽正氣丸,出自《紹興醫學報》。

藥材包含:杜藿香、紫蘇葉、生白朮、生於朮、白茯苓、薑半夏、廣陳皮、上官桂、公丁香、青木香(各約30克),紫降香(約15克)。

將以上藥材一起研磨成細粉,用水調和製成丸狀,大小如小米粒。外層包覆紅靈丹(約30克)。用開水送服,每次服用約1.5克,兒童減半,病情嚴重者可酌量增加。孕婦禁用。

附姜歸桂湯,出自喻嘉言先生的《醫門法律》。

藥材包含:製過的黑附子、炮製過的乾薑、全當歸、安邊桂(各約4.5克)。

將以上藥材加兩大碗水煎煮至剩一碗,加入一小匙蜂蜜,溫服。

參耆建中合二陳湯,何廉臣的經驗方。

藥材包含:潞黨參、棉黃耆(各約4.5克),川桂枝(約1.5克),生白芍(約4.5克),炙甘草(約2.4克),薑半夏(約4.5克),炒過的廣陳皮(約3克),浙茯苓(約9克),麥芽糖(約9克),新鮮生薑(約2.4克),大紅棗(四顆)。

將以上藥材加兩碗水煎煮成一碗,去渣,溫服。

附姜歸桂參甘湯,出自喻嘉言先生的《醫門法律》。

藥材包含:製過的黑附子、炮製過的乾薑、全當歸、安邊桂(各約4.5克),潞黨參、炙甘草(各約6克),新鮮生薑(兩片),大紅棗(兩顆)。

將以上藥材加兩大碗水煎煮至剩一碗,加入約三小匙蜂蜜,溫服。

辛溫平補湯,同前(也出自《醫門法律》)。

藥材包含:製過的黑附子、炮製過的乾薑(各約1.5克),全當歸(約3克),安邊桂(約1.5克),潞黨參、炙甘草、蜜炙棉黃耆、土炒白朮、酒炒白芍(各約6克),五味子(約12粒),煨過的生薑(三片),大紅棗(兩顆)。

將以上藥材加兩大碗水煎煮至剩一碗,加入約五小匙蜂蜜,溫服。

麥門冬湯合半夏秫米湯,何廉臣的經驗方。

藥材包含:原麥門冬(約9克),潞黨參(約4.5克),薑半夏(約6克),北秫米(約12克),炙甘草(約1.8克),大紅棗(兩顆)。

參麥茯神湯,出自薛生白先生的《濕熱條辨》。

藥材包含:西洋參(約4.5克),原麥門冬(約6克),辰茯神(約9克),新鮮石斛(約9克),甜石蓮(約4.5克),生穀芽(約4.5克),生甘草(約1.8克),宣木瓜(約2.4克)。

人參白虎湯,仲景的方子。

藥材包含:潞黨參(約4.5克),生石膏(約18克),白知母(約9克),生甘草(約1.8克),生粳米(約9克,用荷葉包裹煎煮)。

香砂二陳湯,出自宋代的《和劑局方》。

藥材包含:廣木香(約2.4克),春砂仁(約2.4克),薑半夏(約4.5克),廣陳皮(約4.5克),浙茯苓(約9克),炙甘草(約1.8克)。

桂枝白虎湯,仲景的方子。

藥材包含:川桂枝(約1.8克),生石膏(約1.8克),白知母(約9克),生甘草(約1.8克),生粳米(約9克,用荷葉包裹煎煮)。

清脾飲,出自張路玉先生的《醫通》。

藥材包含:川柴胡(約4.5克),青子芩(約4.5克),薑半夏(約3克),真正的川厚朴(約2.4克),草果仁(約1.5克),生於術(約2.4克),小青皮(約2.1克),炙甘草(約1.8克),新鮮生薑(兩片),大紅棗(兩顆)。

加減達原飲,出自雷少逸先生的《時病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