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濕溫時疫治療法》~ 第四章 衛生及預防 (8)
第四章 衛生及預防 (8)
1. 第二節,未病之預防
枳實導滯丸,見李東垣先生《脾胃論》。
小枳實,六神麯(各五錢),制錦紋(一兩),小川連(三錢),青子芩,生曬術(各三錢),浙茯苓(三錢),建澤瀉(二錢)
神芎導水丸,見劉完素先生《河間六書》。
生錦紋,青子芩(各二兩),炒黑醜,飛滑石(各四兩),小川連,川芎,蘇薄荷(各五錢)
共為細末,滴水為丸,如小豆大,溫水下十丸至十五丸,每服加十丸,日三服,冷水下亦得。
按:此丸,瀉濕熱,消酒食,清頭目,利咽喉,能令胃腸結滯宣通,氣和而愈,屢用輒效。
陸氏潤字丸,見陸養愚先生《三世醫驗》。
酒炒錦紋(一兩),製半夏,前胡,山楂肉,天花粉,白朮,廣陳皮,枳實,檳榔(各一錢二分五釐)
每藥須曬乾為末,薑汁打神麯為丸,如梧子大,每服二三錢。
按:此丸,善治濕熱食積,胸滿不食,腹痛便閉,及夏秋赤白痢等症,最穩最靈。
桃仁承氣湯,見仲景方。
原桃仁(三錢),生錦紋(二錢),元明粉(錢半),川桂枝(三分),生甘草(六分)
按此湯,乃仲景原方,吳又可去桂枝甘草二味,加當歸赤芍丹皮各二錢,亦名桃仁承氣湯。吳鞠通去元明粉桂枝甘草三味,加細生地六錢,丹皮四錢,澤蘭二錢,人中白二錢,名加減桃仁承氣湯。同一治蓄血症,涼血通淤之功,較原方尤勝。
犀角鮮地黃湯,見孫真人《千金要方》。
白犀角(一錢),鮮生地(一兩),粉丹皮(三錢),赤芍(二錢)
茵陳蒿湯,見仲景方。
西茵陳(五錢),焦山梔(四錢),生錦紋(二錢)
參黃湯,見石芾南先生《醫原》。
別直參(錢半),生錦紋(錢半)
千金生地黃湯,見《千金要方》。
鮮生地(二兩),生錦紋(一錢),生甘草(八分),芒硝(一錢),大紅棗(四枚)
養榮承氣湯,見吳又可先生《溫疫論》。
鮮生地(一兩),油當歸(三錢),生白芍(二錢),白知母(三錢),生錦紋(一錢),小枳實(錢半),真川樸(五分)
雪羹,見王晉三先生《古方選注》。
漂淡陳海蜇(四兩),大荸芥(六個)
飛龍奪命丹,見王孟英先生《重訂霍亂論》。
飛辰砂(二兩),明雄黃,燈芯灰(各一兩),人中白(八錢),飛青黛,明礬(各五錢),梅冰,麻黃(各四錢),真珠,牙皂,當門子,蓬砂(各三錢),西牛黃(二錢),杜蟾酥,火硝(各錢半),飛真金(三百頁)
上十六味,各研極細合研勻,磁瓶緊收,毋令泄氣,以少許吹鼻取嚏。重者再用涼開水調服一分,小兒減半。
按:王孟英先生自按云:此丹芳香闢穢,化毒祛邪,宣氣通營,全體大用,真有斬關奪隘之功,而且起死回生之力也。
白話文:
第二節,未病之預防
枳實導滯丸,出自李東垣先生的《脾胃論》。
藥方組成:小枳實、六神麯(各五錢)、製過的錦紋(一兩)、小川連(三錢)、青子芩、生曬過的白朮(各三錢)、浙茯苓(三錢)、建澤瀉(二錢)。
神芎導水丸,出自劉完素先生的《河間六書》。
藥方組成:生錦紋、青子芩(各二兩)、炒黑丑、飛過的滑石(各四兩)、小川連、川芎、蘇薄荷(各五錢)。
製法:將以上藥材一起研磨成細粉,加水製成如小豆大小的藥丸,每次用溫水送服十丸至十五丸,之後每次服用可以增加十丸,每日服用三次,用冷水送服也可以。
說明:這個藥丸可以瀉除濕熱,消除因飲食引起的積滯,清醒頭目,疏利咽喉,能夠使腸胃中的積滯疏通,使氣機調和而痊癒,多次使用都有效果。
陸氏潤字丸,出自陸養愚先生的《三世醫驗》。
藥方組成:用酒炒過的錦紋(一兩)、製過的半夏、前胡、山楂肉、天花粉、白朮、廣陳皮、枳實、檳榔(各一錢二分五釐)。
製法:將每種藥材都曬乾後研磨成粉,用薑汁調和神麯製成如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二至三錢。
說明:這個藥丸擅長治療因濕熱和飲食積滯引起的胸悶不適、食慾不振、腹痛便秘,以及夏秋季節的赤白痢疾等症狀,效果很可靠也很快。
桃仁承氣湯,出自張仲景的醫方。
藥方組成:原桃仁(三錢)、生錦紋(二錢)、元明粉(一錢半)、川桂枝(三分)、生甘草(六分)。
說明:這個藥方是張仲景的原方。吳又可去掉了桂枝和甘草,加入了當歸、赤芍和丹皮各二錢,也叫做桃仁承氣湯。吳鞠通去掉了元明粉、桂枝和甘草,加入了細生地六錢、丹皮四錢、澤蘭二錢、人中白二錢,叫做加減桃仁承氣湯。這些藥方都用來治療體內蓄血的症狀,有涼血化瘀的功效,其中加減後的藥方效果比原方更好。
犀角鮮地黃湯,出自孫真人《千金要方》。
藥方組成:白犀角(一錢)、新鮮生地(一兩)、粉丹皮(三錢)、赤芍(二錢)。
茵陳蒿湯,出自張仲景的醫方。
藥方組成:西茵陳(五錢)、焦山梔(四錢)、生錦紋(二錢)。
參黃湯,出自石芾南先生的《醫原》。
藥方組成:別直參(一錢半)、生錦紋(一錢半)。
千金生地黃湯,出自《千金要方》。
藥方組成:新鮮生地(二兩)、生錦紋(一錢)、生甘草(八分)、芒硝(一錢)、大紅棗(四枚)。
養榮承氣湯,出自吳又可先生的《溫疫論》。
藥方組成:新鮮生地(一兩)、油當歸(三錢)、生白芍(二錢)、白知母(三錢)、生錦紋(一錢)、小枳實(一錢半)、真川樸(五分)。
雪羹,出自王晉三先生的《古方選注》。
藥方組成:漂淡過的陳海蜇(四兩)、大荸芥(六個)。
飛龍奪命丹,出自王孟英先生的《重訂霍亂論》。
藥方組成:飛過的辰砂(二兩)、明雄黃、燈芯灰(各一兩)、人中白(八錢)、飛過的青黛、明礬(各五錢)、梅冰、麻黃(各四錢)、珍珠、牙皂、當門子、蓬砂(各三錢)、西牛黃(二錢)、蟾酥、火硝(各一錢半)、飛過的真金(三百頁)。
製法:將以上十六味藥材分別研磨成極細的粉末,再混合均勻,裝入密封的磁瓶中,不要讓藥氣洩漏,用少量吹入鼻中以達到打噴嚏的效果。病情嚴重者可以用涼開水調服一分,兒童用量減半。
說明:王孟英先生自述說,這個藥丹氣味芳香能辟除穢氣,化解毒邪,宣通氣機,暢通營衛,藥效強大,真的有突破關卡、克服困難的效果,而且有起死回生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