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廉臣

《濕溫時疫治療法》~ 第四章 衛生及預防 (7)

回本書目錄

第四章 衛生及預防 (7)

1. 第二節,未病之預防

犀地清神湯,見石芾南先生《醫原》。

白犀角(八分至一錢),鮮生地(六錢至一兩),新銀花(二錢至三錢),青連翹(二錢至三錢),廣鬱金(三錢磨汁沖),鮮石菖蒲(錢半,後入),梨汁,竹瀝(各一羹瓢沖),生薑汁(二滴,沖)

先用活水蘆根二兩,燈芯三十支,煎湯代水,煎成,衝入犀角汁、鬱金汁、梨汁、竹瀝、薑汁等,乘熱即服。

按:濕熱濁邪,化燥傷陰,內陷心宮,神昏譫妄,舌赤無苔,此時用藥,最要空靈,神昏為內閉之象,閉則宜開,心宮乃虛靈之所,虛則忌實。此方四味用汁,地黃用鮮者,取其滑利,少加薑汁,涼藥熱飲,取其流通,此即陰陽開闔之理也。余氏春山曰:熱為濕鬱,不能外達下行,每見惡寒足冷。

若拘傷寒惡寒之說,投以溫散,其寒反甚。但用蘆根、燈草,甘淡通陽利竅,滾煎熱服,下咽即覺熱從外達,津津汗出而解,屢驗不爽。故此方合前諸藥以為劑,甘潤救陰,清涼芳透,既無苦寒冰伏之虞,又乏陰茅濁膩之弊。如此制方,確有精義,本會各職員,屢用輒效,特表彰之。

加減神犀湯合犀珀至寶丹方,醫學會正會長何廉臣君經驗方。

犀角尖(八分),鮮生地(二兩,拌搗淡豆豉,三錢),銀花(二錢),連翹(三錢),粉丹皮(錢半),元參心,老紫草(各三錢),大青葉(二錢),金汁(一兩,沖)

犀珀至寶丹一顆,去殼研細,先用藥湯調服,犀角仍磨汁沖。

犀珀至寶丹,同前。

白犀角(五錢),羚羊角(五錢),琥珀(三錢),麝香(一錢),蟾酥(五分),原桃仁(三錢),藏紅花(二錢),血竭(三錢),辰砂(五錢),鬱金(三錢),石菖蒲(三錢),穿山甲(二錢),杜赤豆(五錢),桂枝尖(二錢),連翹心(三錢)

以豬心血為丸,金箔為衣,每丸計重五分,大人每服一丸,小兒每服半丸,嬰兒每服半丸之半丸。

按:此丹專治一切時邪內陷血分,瘀塞心房,不省人事,昏厥如屍,目瞪口呆,四肢厥冷等症。又治婦人熱結血室,及產後瘀血衝心,小兒痘疹內陷,急驚暴厥,中風中惡等症,用之得當,奏功極速,歷驗如神。

犀連承氣湯,見呂槎村先生《傷寒窮源》

白犀角(一錢),小川連(一錢),生錦紋(二錢),小枳實(錢半),元明粉(三錢),真川樸(五分)

小陷胸湯合樸黃丸,小陷胸湯見張仲景先生《傷寒論》。

栝蔞仁(六錢),仙露夏(三錢),小川連(八分),樸黃丸(三錢)

上藥煎成,絹篩濾清服。

樸黃丸,見程鍾齡先生《醫學心悟》。

真川樸,廣陳皮(各十二兩),制錦紋(一斤四兩),廣木香(四兩)

上用荷葉水泛為丸,如綠豆大,每服三錢,開水送下,小兒二錢。

白話文:

第二節,預防疾病

犀地清神湯,出自石芾南先生的《醫原》。

配方:白犀角(2.4克至3.6克),新鮮生地(24克至60克),新開的銀花(6克至9克),青色連翹(6克至9克),廣鬱金(9克磨成汁沖服),新鮮石菖蒲(4.5克,後放),梨汁,竹瀝(各一湯匙沖服),生薑汁(幾滴,沖服)。

先用新鮮蘆根60克,燈心草30根,加水煎煮,用此藥湯代替水,煎好後,沖入犀角汁、鬱金汁、梨汁、竹瀝、薑汁等,趁熱立刻服用。

說明:濕熱邪氣積聚,轉為乾燥而損傷陰液,侵入心臟,導致神志不清、胡言亂語、舌頭紅而沒有舌苔。這時用藥,最重要的是要清靈透徹。神志不清是體內閉塞的表現,閉塞就要疏通;心臟是虛靈之所,虛就忌用補實的藥物。這個方子中的四味藥都用汁液,生地用新鮮的,取其滑利的作用,少加薑汁,用涼性藥物熱服,是為了讓藥性流通,這就是陰陽開合的道理。余春山說:熱是因為濕氣鬱積,無法向外散發或向下排泄,常常會出現怕冷、腳冷的現象。

如果拘泥於一般傷寒怕冷的說法,用溫熱的藥來發散,反而會使寒冷加重。應該用蘆根、燈心草這些甘淡的藥來疏通陽氣、通利竅道,用沸水煎煮後熱服,喝下去就會感覺熱從體外散發,微微出汗而痊癒,多次驗證都有效。所以這個方子結合之前的藥物,形成一個整體,用甘潤的藥物來滋陰,清涼又通透,既沒有苦寒藥物冰伏的弊端,也沒有滋膩的副作用。如此配方,確實有其精妙之處,本會的各位職員,多次使用都有效,特此表彰。

加減神犀湯合犀珀至寶丹方,是醫學會會長何廉臣先生的經驗方。

配方:犀角尖(2.4克),新鮮生地(60克,用淡豆豉9克拌搗),銀花(6克),連翹(9克),粉丹皮(4.5克),元參心、老紫草(各9克),大青葉(6克),金汁(30克,沖服)。

犀珀至寶丹一顆,去掉外殼研成細末,先用藥湯調服,犀角仍然磨成汁沖服。

犀珀至寶丹,配方同前。

配方:白犀角(15克),羚羊角(15克),琥珀(9克),麝香(3克),蟾酥(1.5克),桃仁(9克),藏紅花(6克),血竭(9克),辰砂(15克),鬱金(9克),石菖蒲(9克),穿山甲(6克),赤小豆(15克),桂枝尖(6克),連翹心(9克)。

用豬心血製成藥丸,外包金箔,每丸重1.5克。成人每次服用一丸,小兒每次服用半丸,嬰兒每次服用半丸的一半。

說明:此藥丸專門治療各種時疫邪氣侵入血分,瘀塞在心臟,導致不省人事、昏厥像死了一樣、眼睛直瞪、四肢冰冷等症狀。又可治療婦女因熱邪導致血結在血室、產後瘀血衝心、小兒痘疹內陷、急驚風、突然昏厥、中風等疾病。如果使用得當,療效迅速,多次驗證都像有神助一樣。

犀連承氣湯,出自呂槎村先生的《傷寒窮源》。

配方:白犀角(3克),小川連(3克),生大黃(6克),小枳實(4.5克),元明粉(9克),真川樸(1.5克)。

小陷胸湯合樸黃丸,小陷胸湯出自張仲景先生的《傷寒論》。

配方:瓜蔞仁(18克),半夏(9克),小川連(2.4克),樸黃丸(9克)。

以上藥材煎好後,用細絹過濾後服用。

樸黃丸,出自程鍾齡先生的《醫學心悟》。

配方:真川樸、廣陳皮(各360克),制大黃(500克),廣木香(120克)。

以上藥材用荷葉水製成藥丸,如綠豆大小,每次服用9克,用開水送服,小兒服用6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