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廉臣

《濕溫時疫治療法》~ 第四章 衛生及預防 (1)

回本書目錄

第四章 衛生及預防 (1)

1. 第四章 衛生及預防

2. 第一節 已病之衛生

吾紹近今治病,一病之安危,惟責之醫家一人,一醫之良否,專系乎前方一劑,其藥宜多煎,宜少煎,宜先入,宜後入,宜多水,宜少水,非所知也。藥品之道地與否,制煉之合法與否,亦非所辨也。此外寢處不合法,寒暖不適宜,飲食不知節,病情不知察,更無論矣。似此,則醫家之功一,而病家之過十,縱有膚扁,能愈病乎。

況重大危險之病機,早晚不同,頃刻傳變,而惟恃一日一至之醫,一日一服之方,治變幻不測之病,庸有幸乎。余故曰:已病之衛生,為病家必要之智識,亦為病家應盡之義務。故凡良醫之能愈病,必先在開化病家,使病家諸人,看護周到,有助醫之力,不掣醫之肘,夫而後病之誤治也,始可以歸罪於醫。茲擇其最緊要最易實行者,條列如下。

一衣被宜潔淨也。清潔為各病所不可缺之要件,若患時疫病而不潔,則其病屢犯於危殆,且能致害於病者之家族及醫師。故病者須日日更換衣服,臥床被褥,尤須清潔。一切舊衣被等,凡可蒸發之物,必須安置空屋,鎖閉箱中。又如被覆過暖,亦能致病加重。重病即死者,以熱鬱於內而氣不宣達也。

竟有悶斃許久,而旁人但知其熟睡者。迨呼之不應,揭其蓋覆,始知其人已死,莫不曰死於急痧,近年來聞見頗多。

二飲食宜節制也。濕溫時疫,本屬胃腸伏邪,早已失其消化力,最宜忍飢耐餓,平臥安靜。不但油膩腥發,面糵炙煿薰灼臟腑者,固宜禁絕,即瓜果生冷,凡能冰伏脾胃者,亦宜禁不入口。最妙以蘿蔔湯陳乾菜湯,疏導其胃腸,渴則飲清快露和開水少許,或但飲細芽茶,輸運其津液。

病勢輕減後,可略進流動性之滋養品,如薄粥薄藕粉,及開水沖熟之雞蛋等,每日之次數宜多,每次之食量宜少,不過以之略充飢腸而已。病將就痊時,凡各種未熟之果實油類,及一切之固形物而不易消化者,均不宜入口。前哲龐安常先生云:凡病新瘥,只宜先進白稀粥,次進濃者,又次進糜粥,亦須少少與之,不得早吃肉食,他如酒餚甘脆肥鮮生冷等物,皆不可犯。

王孟英先生曰:瘥後必小便清,舌苔淨,始可吃粥飯,魚臺鯗之類,油膩酒體甜食新鮮補滯諸物,必解過堅矢新糞,始可徐徐而進,切勿欲速,以致轉病。此皆閱歷有得之名言歟。

三臥房宜寬綽,窗戶宜開爽也。二者皆注意室內之空氣,常使新鮮,最為病理衛生之首要。王孟英先生曰:人煙稠密之區,疫癘時行者,以地氣即熱,穢氣亦盛也。故住房不論大小,必要開爽通氣,掃除潔淨,庶清風徐來,疫氣自然消散。反是則熱氣濁氣,益為疫氣樹幟矣。凡時疫流行,罹此者,每多被褐藜藿之子,荊戶蓬室之人,皆由於此。

四侍人宜勿雜,燈火宜少燃也。吾紹病家習慣,凡病時疫,最怕鬼祟。不但夜間紅燭高燒,即日中於病室床內,亦必以多燃燈火為陽光。而滿屋皆侍病之人,駢肩並足,交頭接耳,七口八嘴,汗露交流。豈知人氣最熱,燈火最毒,濁氣多而清氣少,即使無病者久居此室,亦必頭目昏暈,胸膈氣悶,況在患時疫之人乎。口鼻之所吸受,肺胃之所浸淫,往往輕者重,重者即死,皆此等惡習慣階之厲也。

白話文:

第一節 已病之衛生

我最近觀察到現在的醫療情況,病人一旦生病,所有安危都歸咎於醫生一人,而醫生的好壞,又完全取決於他開的藥方,藥要煎多久、水要加多少、哪些藥先放、哪些藥後放,這些病人都不了解。藥材的產地是否純正、炮製方法是否正確,病人也無法分辨。更不用說,病人還可能忽略了臥室是否舒適、保暖是否足夠、飲食是否節制、病情是否仔細觀察等等。這樣一來,醫生的努力只有一分,而病人的過失卻有十分,縱使有扁鵲這樣高明的醫生,又怎能治好病呢?

更何況,重大的危急疾病,病情早晚不同,隨時都在變化,如果只依賴一天來一次的醫生,一天只吃一次的藥,要治療這種變化莫測的疾病,又怎麼能僥倖成功呢?所以我說,生病後的保健,是病人必須具備的知識,也是病人應盡的義務。所以,凡是能治好病的良醫,一定會先教導病人,讓病人的家屬們,都能周到地照顧病人,幫助醫生,而不是扯醫生後腿,這樣,如果還是沒治好病,才能把責任歸咎於醫生。現在我挑選最重要、最容易實行的幾點,列舉如下:

一、衣物被褥要保持乾淨。清潔是各種疾病都不可缺少的要素,如果得了傳染病又不注意清潔,病情就會變得非常危險,而且還可能傳染給家人和醫生。所以,病人每天都要更換衣服,臥床的被褥也要保持清潔。所有舊的衣物被褥等,凡是能散發氣味的物品,都必須放在空房間,鎖在箱子裡。此外,被子蓋得太暖,也會使病情加重。重病甚至死亡,都是因為熱氣鬱積在體內,氣血無法順暢流通。

竟然有人被悶死許久,而旁邊的人還以為他只是睡熟了。等到叫他沒有回應,掀開被子才發現他已經死了,大家都會說他是死於急痧,近年來聽到的例子很多。

二、飲食要節制。濕溫和時疫,本來就是胃腸有邪氣潛伏,消化能力已經很差,最適合忍飢耐餓,安靜平躺。不僅油膩腥膻、難消化、煎炸燒烤等傷及臟腑的食物應該絕對禁止,連瓜果生冷等會使脾胃受寒的食物,也都不應該吃。最好是用蘿蔔湯或陳年乾菜湯來疏通腸胃,口渴時可以喝少許清涼甘露或開水,或者只喝淡淡的茶,幫助身體輸送水分。

等病情稍微好轉後,可以稍微吃一些流質的滋養品,像是稀粥、稀藕粉,或是用開水沖熟的雞蛋等,每天吃的次數可以多一點,每次吃的量要少一點,只是用來稍微充飢而已。等病情快要痊癒時,凡是各種未成熟的水果、油類,以及所有固體、不容易消化的食物,都不應該吃。前代的龐安常先生說:「凡是剛痊癒的病人,只適合先吃白稀粥,再吃濃一點的粥,最後吃爛粥,而且每次都要少量給予,不可以太早吃肉類食物,其他像是酒、菜餚、甜點、肥膩、新鮮、容易滯脹的食物等,都不能吃。」

王孟英先生說:「病癒後必須小便清澈、舌苔乾淨,才能開始吃粥飯、魚、肉等食物,油膩、酒類、甜食、新鮮或不易消化的食物,必須等到排泄出堅硬的宿便後,才能慢慢地吃,千萬不要急於求成,導致病情復發。」這些都是前人從經驗中得到的寶貴名言。

三、臥房要寬敞,窗戶要打開保持通風。這兩點都是為了注意室內空氣,保持新鮮,這是疾病保健的首要原則。王孟英先生說:「人口稠密的地方,容易流行傳染病,因為地氣太熱,穢氣也多。所以,不論房間大小,都要保持通風透氣,打掃乾淨,這樣清風吹來,病氣自然會消散。反之,熱氣濁氣會使病氣更加猖獗。凡是流行傳染病時,罹患疾病的,大多是貧苦人家,住在簡陋房子的人,都是因為這個原因。」

四、照顧病人的人不要太多,燈火要少點。我們這裡的病家習慣,凡是生病,最怕鬼祟。不僅晚上要點紅燭,就連白天在病床邊,也要點很多燈火,當作是陽光。而且滿屋子都是照顧病人的人,肩並肩,頭碰頭,七嘴八舌,汗水交流。殊不知人氣最熱,燈火也最毒,濁氣多而清氣少,即使是沒生病的人,長久待在這樣的房間,也會頭昏眼花、胸悶氣短,更何況是生病的人呢?口鼻吸入的,肺胃吸收的,往往會使病情從輕變重,從重變死,都是這些壞習慣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