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廉臣

《濕溫時疫治療法》~ 第三章 病狀及療法 (9)

回本書目錄

第三章 病狀及療法 (9)

1. 第三節,濕溫之化症

赤白痢者,《內經》所謂腸澼便膿血是也。先辨其白多紅少,或紅多白少。白多者,雖屬大腸,而內關脾臟,每有因過食瓜果,痼冷在腸,其症胸腹脹痛,腸鳴下痢,痛一陣,痢一陣,下痢後,乃後重不暢,苔白且嘔,脈多弦滯,治宜藿樸胃苓湯,加公丁香、紫金片,溫化冷滯以止痛。

若下痢頻迸,腹痛拒按,舌滑而厚者,宜先服備急丸五七粒,速攻其積,積去而痢自減,繼以醉鄉玉屑調理之。赤多者,雖屬小腸,而內關肝臟,每多因瘀血與食滯互結,橫截氣機,致氣上下升降不利,其症脘腹劇痛,下痢紫黑血絲,甚或夾有瘀血塊,舌色紫暗,脈多弦澀,甚或弦勁,速用加味桃仁承氣湯,去其瘀積,輕則四汁飲,送五仁丸,亦足見功。

繼用人參芍藥湯,加駐車丸,酸甘化陰,酸苦泄肝,待痛止痢減,即用四炭阿膠湯,清餘熱,滋任陰,以善其後。

若赤白痢初起,見頭痛怕冷,身熱無汗者,均屬有表,當從汗解。如口舌不燥渴,胸腹不悶痛,舌或無苔,或淡白且滑,為濕溫兼風而發。宜喻氏倉廩湯,日夜連進二三服,水煎熱服取汗,汗透而痢便減。若見心煩躁渴,面色膩滯,唇舌紅赤,小便赤熱,苔上黃燥或滑者,為濕溫兼暑所化,宜藿樸夏苓湯,加青蒿、薄荷、連翹、滑石、六神麯等,連進三四服,得汗透而痢亦自止。此表分陰陽之兩大法也。

此而一誤,為嘔為呃,不寐不食,神昏耳聾而危矣。(俗稱傷寒帶痢疾,皆屬此類)。

五色痢者,即青黃赤白黑雜下也。青者膽汁,黃者糞,赤者血,白者膿,黑者宿垢,最重難治。仲景所謂五液注下,臍築痛,命將難全是也。症雖有虛有實,畢竟虛多而實少。實症屬毒火,晝夜一二百次,不能起床,但飲水而不進食,其痛甚厲,肛門如火烙,揚手擲足,躁擾無奈,脈弦勁緊急,不為指撓,舌色純紅,甚或焦黑,其勢如焚,救焚須在頃刻。

若二三日外,腸胃朽腐矣,急宜重用三黃甘草湯,或拔萃犀角地黃湯,晝夜連進,循環急灌,服至脈勢和柔,知病可愈。但用急法,不用急藥,改以犀角五汁飲,急救津液,終用三參冬燕湯,滋養陰氣以養後。虛症屬陰虧,張石頑所謂痢下五色,膿血稠黏,滑泄無度,多屬陰虛是也。

不拘次數多寡,便見腰膝痠軟,耳鳴心悸,咽乾目眩,不寐多煩,或次數雖多,而胸腹不甚痛,或每痢後而煩困更增,掣痛反甚,飲食不思,速用豬膚湯合黃連阿膠湯,加茄楠香汁,甘鹹救陰,苦味堅腸。若虛坐努責,按腹不痛,一日數十度,小腹腰膂抽掣痠軟,不耐坐立。

寢食俱廢者,陰虛欲垂脫之候也。急宜增損復脈湯,提補酸澀以止之。遲則無濟,幸而挽救得轉,可用參燕麥冬湯,滋養氣液,以善其後。若痢止後,猶有積滯未淨,郁在下焦,小腹結痛,心煩口燥,夜甚不寐,宜用加味雪羹煎,標本兼顧,肅清余積。

白話文:

第三節,濕溫引起的痢疾變化

拉出紅白色痢疾,就是《內經》所說的腸道積滯,大便帶膿血的狀況。首先要分辨是白色多紅色少,還是紅色多白色少。白色多的,雖然病位在大腸,但其實跟脾臟有關,常常是因為吃太多瓜果,導致寒氣積在腸道,症狀是胸腹脹痛,肚子咕嚕叫、拉肚子,痛一陣、拉一陣,拉完後有便意卻排不出來,舌苔白且噁心想吐,脈象多為弦而澀滯,治療適合用藿樸胃苓湯,加上公丁香、紫金片,用溫熱藥性來化解寒氣,緩解疼痛。

如果拉肚子很頻繁,腹痛且按壓會更痛,舌頭濕滑厚重,應該先服用幾顆備急丸,快速清除腸道積滯,積滯清除了,拉肚子自然會減少,接著用醉鄉玉屑來調理。紅色多的,雖然病位在小腸,但其實跟肝臟有關,常常是因為瘀血和食物積滯互相結在一起,阻礙氣機運行,導致氣的上升下降都不順暢,症狀是肚子劇烈疼痛,拉出紫黑色帶血絲的痢疾,甚至夾雜血塊,舌頭呈現紫黑色,脈象多為弦而澀,甚至弦而有力,要趕快用加味桃仁承氣湯,去除瘀積,輕微的可以用四汁飲,搭配五仁丸,也能見效。

接著用人參芍藥湯,加上駐車丸,用酸味和甘味藥材來滋養陰液,酸味和苦味藥材來疏泄肝氣,等到疼痛停止、拉肚子減少,就用四炭阿膠湯,清除剩餘熱邪,滋養陰液,來好好調養身體。

如果紅白色痢疾剛開始發作,出現頭痛怕冷、發燒無汗,這些都屬於表證,應該用發汗的方式來解除。如果口舌不乾燥也不覺得渴,胸腹不悶痛,舌苔或沒有,或是淡白且濕滑,這是濕溫兼有風邪所引起的,適合用喻氏倉廩湯,一天晚上連續服用二到三劑,用水煎煮後熱服,讓身體發汗,汗一出,拉肚子就會減少。如果出現心煩躁渴、臉色油膩、嘴唇和舌頭紅赤、小便赤熱、舌苔黃燥或濕滑,這是濕溫兼有暑邪所引起的,適合用藿樸夏苓湯,加上青蒿、薄荷、連翹、滑石、六神麯等藥材,連續服用三四劑,發汗後拉肚子也會停止。這是區分表證陰陽兩種情況的治療方法。

如果治療錯誤,就會出現嘔吐、打嗝、失眠、吃不下飯、神智不清、耳聾等危險狀況(俗稱傷寒帶痢疾,都屬於這類情況)。

拉出五色痢疾,就是指青色、黃色、紅色、白色、黑色雜亂混合的痢疾。青色是膽汁,黃色是糞便,紅色是血,白色是膿,黑色是宿便,這種情況最嚴重也最難治療。就像張仲景說的五液往下流注,肚臍周圍疼痛,生命危在旦夕。雖然有虛證和實證之分,但虛證多而實證少。實證屬於毒火,一天拉一兩百次,無法下床,只能喝水不能吃飯,疼痛劇烈,肛門像火燒一樣,手舞足蹈,焦躁不安,脈象弦而有力且緊急,按壓不動,舌頭呈現純紅色,甚至焦黑,情況像火燒一樣危急,必須立刻搶救。

如果在兩三天後,腸胃已經敗壞,要趕緊大量服用三黃甘草湯,或是拔萃犀角地黃湯,日夜連續服用,反覆灌藥,直到脈象變得緩和,才能知道病可以治癒。但是要用緊急的治療方法,而不要用急性的藥物,改用犀角五汁飲,緊急補充津液,最後用三參冬燕湯,滋養陰氣來調養身體。虛證屬於陰液虧虛,就像張石頑說的拉出五色痢疾,膿血濃稠黏膩,滑瀉不止,多半屬於陰虛。

不論拉肚子次數多少,只要出現腰膝痠軟、耳鳴心悸、咽喉乾燥、眼睛昏花、失眠多夢、煩躁不安,或是拉肚子次數雖然多,但胸腹不怎麼痛,或是每次拉完肚子後反而更加煩躁疲憊、抽痛加劇,食慾不振,要趕快用豬膚湯合黃連阿膠湯,加上茄楠香汁,用甘味和鹹味藥材來滋養陰液,用苦味藥材來固澀腸道。如果虛弱到坐著也想用力排便,按壓腹部不會痛,一天拉幾十次,小腹腰部抽痛痠軟,無法久坐久站,吃不下睡不著,這是陰虛快要脫竭的徵兆,要趕快用增損復脈湯,用補益、酸澀的藥材來止瀉。如果太晚治療就無力回天,幸好能搶救回來,可以用參燕麥冬湯,滋養氣液來調養身體。如果拉肚子停止後,還有積滯沒有完全清除,鬱積在下焦,導致小腹脹痛、心煩口燥、晚上更嚴重而失眠,適合用加味雪羹煎,標本兼顧,清除剩餘的積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