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旭高

《溫疫明辨歌訣》~ 辨溫疫夾水(水即飲也)

回本書目錄

辨溫疫夾水(水即飲也)

1. 辨溫疫夾水(水即飲也)

時疫夾水證如何,滿悶心胸常欲摩。以手按之無硬痛,揉之漉漉響聲過。(水在胸膈,心下雖滿,按之不硬,揉之漉漉有聲,不比結胸硬滿手不可按為辨。)脈遲而緩舌苔白,與疫相違治莫訛。(時疫之脈必數,而夾水之脈反見遲緩,治法亦異,不可不辨。)即見昏狂將化燥,舌仍白潤渴無多。

(時疫化燥苔必黃黑,若水在胸膈,即見昏狂諸證,而舌仍白膩,口不甚渴。)間有轉黃見黑者,半邊中段白仍鋪。(時疫夾水化燥,間有苔轉黃黑者,然必仍有白苔,或滿舌黃黑,半邊夾一二條,或舌尖舌本俱黃,中夾一段白色,此時疫夾水舌之辨也。)二陳(湯)平胃(散)四苓(散)輩,淡滲辛通兩法和。

(時疫夾水,雖有表證脈,不宜純用辛涼散表;純用辛涼,表必不解,轉增沉困。雖有里證,不可遽用苦寒清裡;早用苦寒,里必不除,轉加昏憒,此水氣鬱遏熱邪,宜於散解清裡藥中加辛燥利水理氣之品,以祛水氣。水氣去,鬱熱得發,然後議清議攻,施無不效矣。如蒼朮、厚朴、半夏、茯苓之類,皆必用之藥。

余加芫花、大戟、甘遂,乃千中一試耳。)

白話文:

[辨識夾雜飲水的溫疫症狀]

如何判斷溫疫夾雜飲水的症狀?患者常感到胸口滿悶,不自覺地想要摩擦胸部舒緩不適。用手按壓胸口,沒有明顯的硬塊或疼痛感,但揉搓時會聽到漉漉的水聲。(這表示水分積聚在胸膈之間,雖然胸口感覺脹滿,但按壓不會覺得硬,揉搓時會有漉漉的聲音,與結胸硬滿的情況不同,不能僅憑手按來辨別。)

脈象表現爲遲緩,舌苔呈白色,這些症狀與一般溫疫有別,治療上需注意區別。(溫疫的脈象通常快速,但夾雜飲水的脈象則可能變得遲緩,治療方法也有所不同,必須加以區分。)

即使出現昏迷狂躁的跡象,似乎病情正在惡化,但舌頭依然呈現白潤狀態,並沒有過多的口渴感。(一般溫疫惡化,舌苔會變成黃黑色,但如果水分積聚在胸膈間,即使出現昏迷狂躁等症狀,舌苔仍然保持白色膩滑,口渴並不明顯。)

有時候,舌苔會轉爲黃色或帶有黑色,但總有一部分區域保留着白色。(溫疫夾雜飲水導致病情惡化時,舌苔可能轉爲黃黑色,然而總有一部分區域保留着白色,可能是整個舌面黃黑,但一側夾雜一兩條白色條紋,或者舌尖及舌根都變黃,但在中間部位卻夾雜一段白色,這是辨識溫疫夾雜飲水的舌象特徵。)

治療時,可以採用二陳湯、平胃散、四苓散等方劑,結合淡滲和辛通兩種治療方法。

(對於溫疫夾雜飲水的情況,即便有表證脈象,也不宜完全使用辛涼藥物發汗解表;如果只用辛涼藥,表證可能無法緩解,反而加重病情。即便有裏證,也不能立即使用苦寒藥物清熱;過早使用苦寒藥,裏證未必能消除,反而可能導致意識模糊。這是因爲水氣鬱積,阻礙了熱邪的散發,因此在清熱解表的藥物中應加入辛燥利水、理氣的成分,以去除體內水氣。水氣去除後,鬱熱得以散發,之後再考慮清熱攻邪,治療效果自然顯著。常用的藥物如蒼朮、厚朴、半夏、茯苓等都是必備的。

我有時會加入芫花、大戟、甘遂等藥材,但這只是極少數情況下的嘗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