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源元凱

《溫病之研究》~ 卷上 (8)

回本書目錄

卷上 (8)

1. 自汗

第一論云。有汗無汗。存邪結之輕重。然亦因津液之多寡。凡瘟疫首尾。漐漐有汗者。為津液有餘也。雖不亟解。竟易透表。無汗皮燥如灼。津液先虧也。必成里證。或生局外之變。瘟疫熱大半解。而汗出不止者。餘熱從汗解。勿拘於汗。宜茈胡清燥。茈胡養榮。諸湯擇用。

若熱已解食能進。而自汗盜汗者。新造榮衛。不勝穀氣也。殺穀則止。又熱已解食不進。肢體無力。汗出不止。脈數者屬虛象。宜麥門冬飲。盜汗同法方。

麥門冬飲方

麥門冬,人參,五味子,黃耆,當歸,生地黃

上六味照常煎服。

邪入陰熱自減。有汗亦應止。(論曰。三陰不得有汗。)而汗易出者。亡陽之兆也。雖唇舌乾燥。渴而大便不通。宜急與真武四逆輩。時師畏此假熱證。不知敢行附子。所以世多冤魂也。

白話文:

[自汗]

首先討論到,是否有出汗,可以反映體內病邪凝結的嚴重程度,但也受到體內津液多寡的影響。在瘟疫初期到後期,如果持續有微汗,代表體內津液充足。即使病情不會立即好轉,但最終較容易透表散邪。反之,如果皮膚乾燥且發熱,是津液已經不足的徵兆,這可能會發展成內臟疾病,甚至出現其他併發症。當瘟疫熱度已大半消退,但仍然不停出汗,這是剩餘的熱毒隨汗排出,不必過度擔心出汗的情況,應使用茈胡清燥湯或茈胡養榮湯等湯劑治療。

如果熱度已退,可以進食,卻出現自汗或盜汗,這可能是新生成的營衛之氣無法承受食物氣息的結果,減少飲食即可停止出汗。另外,如果熱度已退但無法進食,四肢無力,不停出汗,且脈搏頻率加快,這顯示虛弱的現象,應該服用麥門冬飲,盜汗的處理方式相同。

麥門冬飲的成分包括:麥門冬、人參、五味子、黃耆、當歸、生地黃。將以上六種藥材按照一般方法煎煮服用。

當邪氣進入陰分,熱度自然會降低,出汗也會停止。理論上,三陰經不應該有出汗的現象。然而,如果仍然容易出汗,這可能是陽氣耗盡的徵兆。即使嘴脣和舌頭乾燥,口渴且大便不通,應立即給予真武湯或四逆湯等補陽藥物。一些醫師害怕這種類似熱象的假象,不敢使用附子,因此世界上出現許多無辜的冤魂。

以上就是中醫古文對於自汗的解釋及治療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