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病之研究》~ 卷上 (8)
卷上 (8)
1. 瘖啞
松峰說疫。劉秉錦曰。失瘖者。舌仍能轉運。而喉中寂然無聲也。與舌強不能言者。自難混呼矣。溫病無聲。十不救一。所謂熱病喑啞不言。三四日。不得汗出者死也。此證總由溫邪入藏。熱氣衝寒。燔灼所致。余考經文(宣明五紀篇。)曰。邪搏陰則為瘖。又(脈解篇。)曰。
內奪而厥。則為瘖俳。此腎虛也。腎脈俠舌本。邪入腎經脈不流。故瘖不得言也。吳劉二氏。以為心氣耗損而然。劉又舉病因數條。果然也否。但值此證常不多。故適值亦不經意。逢變方噬臍。不知者仍恝然不介意。豈可不講乎哉。
白話文:
松峰談論疫病。劉秉錦說:失音症患者,舌頭仍然能夠轉動,但喉嚨中卻寂靜無聲,這與舌頭僵硬不能說話的症狀截然不同,不能混淆。溫病無聲,十之八九無法救治。所謂熱病導致失聲不語,三四天內無法出汗者,就會死亡。此病症是由於溫邪入侵內臟,熱氣衝擊寒氣,導致灼傷所致。
我查閱經文,如《宣明五紀篇》中說:「邪氣搏擊陰氣就會導致失音。」又《脈解篇》中說:「內氣被奪而昏厥,就會導致失音俳諧,這是腎虛所致。」因為腎脈與舌根相連,邪氣入侵腎經脈絡,無法流通,所以導致失音無法說話。
吳氏和劉氏認為,這是心氣耗損所致。劉氏還列舉了幾個病因,這些說法是否正確?但是,這種病症並不多見,所以人們往往沒有注意,遇到變化才追悔莫及。不知道的人仍然無動於衷,難道不應該講解嗎?
2. 數疾脈
數疾脈。狀如奔馬。又如急湍。脈法曰。脈數疾。衛氣失度。浮滑之豚數疾。發熱汗者。此為不治。夫衛氣失度。藏府經絡。四肢百骸。無所不失度。猶之天之日月星辰。纏度之有差。纏度之有差。因北極之機樞有變動也。衛氣之失度。乃下元之失守也。豈此容易之事乎。故得此脈者。
病輒為難治。譬之自鳴鐘。去其雌墜。則大小諸輪。一時急轉。輷然雄墜直下。下盡至地則休。及其未至地。以雌墜掛下之。復更諸輪瑟瑟轉。常度行無舒疾。雄墜之下亦平也。所謂雌墜者。下元之守也。諸輪之轉者。榮衛之行度也。雄墜之直下者。脈之數疾也。至地則休者。
白話文:
脈搏跳動頻快,如同奔馬疾馳,又像急流奔涌。醫書記載,脈搏數而疾,說明衛氣失衡,脈象浮滑而數疾,伴隨發熱出汗,此為不治之症。衛氣失衡,則五臟六腑、經絡、四肢百骸皆失常度,如同日月星辰失其運行規律,皆因北極星樞紐發生變化而致。衛氣失衡,乃下元失守,豈是容易之事?因此,若得此脈象,病症往往難治。如同自鳴鐘,去掉其雌墜,則大小齒輪瞬間急轉,雄墜直落,直到落地才停止。若未落地,將雌墜掛下,齒輪仍瑟瑟作響,不斷轉動,無法平穩運作,雄墜下落亦不平穩。所謂雌墜,即下元之守;齒輪轉動,即榮衛之運行;雄墜直落,即脈搏數疾;落地即止,指病勢已至終末。
其人死也。及其未至地。以雌墜掛之者。投附子以回下元之陽也。能及其時。則營衛復常。脈息得度。數疾之退。乃雄墜之平也。世醫不會到此理。隨證與茈胡投承氣。反能殺人。余每遇此脈。輒舍證取脈。候脈狀之復。而後隨餘證療之。或回生於九原下。
白話文:
當人死後,靈魂尚未到達地府,可用雌墜掛住,再以附子回補下元之陽氣。若能在靈魂到達地府之前施救,則氣血循環恢復正常,脈搏呼吸也恢復平穩,病症逐漸退去,這就是雄墜平復的道理。世俗醫生不明白此理,只會依症狀用茈胡配承氣湯,反而會致命。我每遇此脈象,都會捨棄症狀,專注觀察脈象的變化,待脈象恢復正常,再根據其他症狀治療。有時甚至能將人從九泉之下救回來。
3. 掐陰
溫疫陰證。偶有掐陰器不休者。於失下證亦有。比比皆死。但至見此證。精神已惛蒙。詰問不得何故所為然。近頃一兒染疫。六七日。煩躁讝語。神惛不寧。頻掐陰。坐臥不休。余診之。少陽孿結。連於少腹。按之至橫骨傍則蹙額。如痛難堪狀。而所掐便止。放手復掐。體作隨手。
照餘證。與加減真武湯。八九日而熱解。神少蘇。所掐漸止。於是問其所以掐。兒曰。䘒痛不掐不堪。故掐。始知此藏結證。所云脅下痛連少腹。入陰筋者死。是也。余嘗療幾人不治。斯兒獨得生者。非吾之力也。蓋因精氣未散。混然天機完固也。聊記備後案。
白話文:
溫疫陰證,偶爾會出現不停撫摸下體的情況,在失去下痢的症狀時也會這樣。這種情況通常都很嚴重,患者往往無法活著看到症狀被發現。當出現這種症狀時,患者的意識已經變得混沌,無法回答他們為什麼這樣做。近來有一個孩子染上了瘟疫,病了六七天,焦慮、胡言亂語,精神混亂不安,經常撫摸下體,無論是坐還是躺都停不下來。我診斷後發現,他的少陽經絡和小腹處有堵塞,按壓到橫骨旁時,他會皺眉,表現出極度痛苦的樣子,但只要一停止撫摸,痛苦就會緩解,放開手後又開始撫摸。根據他的症狀,我給予了「加減真武湯」治療,經過八九天的治療,熱情逐漸消退,他的意識開始恢復,撫摸下體的行為也逐漸減少。接著我詢問他為什麼要撫摸下體,他說因為下體疼痛,如果不撫摸就無法忍受,所以才這樣做。我終於知道,這就是所謂的陰藏結證,指的是脅下疼痛連接少腹,深入陰筋,如果不治療就會導致死亡的狀況。我曾經治療過幾個人,但他們沒有得到救治,而這個孩子卻能夠存活,這不是我的力量,而是因為他的精氣還沒有散去,自然的機制仍然堅固。這是一個臨牀案例的記錄,供後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