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源元凱

《溫病之研究》~ 卷上 (5)

回本書目錄

卷上 (5)

1. 盜汗

難經曰。漏水下百刻。榮衛行陽二十五度。行陰亦二十五度。為一周也。又可氏曰。人目張則衛氣行於陽。目瞑則衛氣行於陰。行陽謂升發於表。行陰謂斂降於內。難經所說。謂榮衛之常度。又可氏以寤寐。發明此義。誠千古之確論。

白話文:

《難經》說:「漏水下百刻,榮衛行陽二十五度,行陰亦二十五度,為一周也。」

又《可氏》曰:「人目張則衛氣行於陽,目瞑則衛氣行於陰。行陽謂升發於表,行陰謂斂降於內。」

《難經》所說的是榮衛氣運行的常規度數,而《可氏》則以人醒睡的狀態,進一步闡明了這個道理。這真是千古以來確切的論述。

2. 狂汗

(傷寒陽明病。內有水寒。陽氣格而不通。則為骨節痛。若能食者。水不勝穀氣。卒然狂汗而解。按傷寒狂汗。為腹內事。吳氏以為肌表事。亦髮長沙之餘緒。)

狂汗候頓發狂。躁煩瞋目驚呼。其狀可怖。但其證甚稀。不知此候者。瞠然無所措手足耳。

白話文:

傷寒陽明病,如果體內有寒邪入侵,陽氣被阻隔無法流通,就會造成骨節疼痛。如果病人還能進食,但水氣無法消化穀物,突然狂汗而病癒。根據傷寒學說,狂汗是來自腹內,吳氏卻認為是肌表問題,仍然沿襲長沙派的觀點。

狂汗症狀發作突然,病人躁動不安、煩躁、瞪眼、驚呼,狀甚恐怖,但這種病症十分罕見。若不了解此症狀,就會不知所措。

3. 發斑

(按外臺傷寒發斑。系胃爛內熱。危甚。溫疫發斑。因伏邪已潰。外出榮分為易治。輕重之間。豈翅霄壤耶。)

斑之所由發。詳於斑汗合論中。但斑每易內陷。急與舉斑湯。托之為要。若毒內陷者。宜副用底裡野加。

一人大發斑。其色濃紅。如緋桃花。三四十日不解。其際熱有潮汐。食有增減。體罷神倦。似勢難支。勉與舉斑湯。時副用半夏藿香湯。二閱月而全愈。所謂斑發。血分重濁。難化可知。又有伏邪已潰。大半傳少陰。小半傳血分。外發斑。內下利善寐。於是舍斑護少陰。與真武加當歸。若有熱。以生地代當歸。日後斑自消。而不為害。

白話文:

(按外臺傷寒發斑。系胃爛內熱。危甚。溫疫發斑。因伏邪已潰。外出榮分為易治。輕重之間。豈翅霄壤耶。)

發斑的原因在《斑汗合論》中有詳細說明。但是發斑往往容易向內部發展,必須迅速使用「舉斑湯」,以便將它托出體外。如果毒素已經深入內部,則需要配合使用「底裡野加」。

有一個案例,患者大量發斑,斑點顏色濃紅,如紅桃花瓣。數十天後仍然沒有消退。這時,患者的熱度會有潮汐般起伏,飲食量有增減,體力下降,精神疲倦,似乎病情難以控制。在此情況下,可以使用「舉斑湯」,並配合使用「半夏藿香湯」。經過兩個月的治療,病情完全康復。這表明,發斑是血液循環系統的問題,難以快速改善。還有一些情況,由於潛藏的病邪已經破壞,大部分影響了少陰經,小部分影響了血液循環系統。外部發斑,內部有腹瀉且睡眠良好。因此,在這種情況下,應集中治療少陰經,使用「真武加當歸」。如果有熱象,可用生地代替當歸。日後斑點自然消退,不會造成危害。

4. 數下亡陰

陰證下利。多日不止。亦有兩目加澀。口舌乾燥。尚宜真武。甚者副用童便。如白通加人尿豬膽湯。邪盡津液回。亦是一術。

白話文:

陰證下利,長時間未止,且有眼窩感到沈重、口舌乾燥的情況,此時可考慮使用真武湯進行治療。如果情況較為嚴重,可以輔以童便一起服用。若能達到邪氣盡除,津液恢復的效果,這也是一種有效的療法。

5. 解後宜養陰條

溫疫解後。餘熱動支飲。痰涎湧甚。胸膈不清者。與蔞貝養榮湯。不出五七貼而有效。及十餘貼無效者。非其證也。宜更張。又有下虛證。客氣動膈。咳痰不休者。宜主用生薑附子。其證多大便下利。脈狀不實。

白話文:

溫疫痊癒後,仍有餘熱未消,導致身體發熱、疼痛,痰液湧出很多,胸口憋悶不舒,可以用蔞貝養榮湯來治療。一般五到七貼藥就會有效,如果十貼以上仍然沒有效果,就不是這個症狀,應該要重新診察。

另外,有些人是體虛,外邪入侵導致胸膈不舒,不停咳嗽、咳痰,這種情況應該要以生薑和附子為主藥來治療。這種情況通常伴隨大便稀溏,脈象虛弱。

6. 用參宜忌條

又可氏於人參。其意中焦無虛候者。斷不可與之。今實者再三投之。即加變證云云。又可氏之所云太佳。可針砭乎時師之俗腸。但至於其謂人參行血里之補藥。不能無論。欲說之。辭涉繁衍。姑置不記。所謂變證者。腹脹不食。嘔逆趺腫。小便不利等是也。

一官娃甫四十餘。初患輕疫。誤治延日。幾乎一月所。請余診。身熱不食。唇燥舌燥。錯語困臥。大便滑。寸口脈微。趺陽微而不鼓。神彩甚衰。辭不治。固請。與之變證加附子。頓奏奇效。熱減諸證良輕。尚與前劑。至於五六日。前證復起。腹脹食減。趺腫更加。神氣惛懵。

白話文:

又可氏說,凡是中焦沒有虛寒症狀的人,絕對不能服用人參。現在病人已經是實證了,卻一再服用人參,還出現了新的症狀。又可氏的說法實在太好了,可以針砭時下醫生的習氣。不過他說人參是行血里的補藥,這點我不能苟同,想說又怕說得太繁瑣,就暫且不提。所謂新的症狀,就是指腹脹不食、嘔逆、腳腫、小便不利等等。

一位四十多歲的官員,一開始患了輕微的瘟疫,誤治拖延了好幾天,幾乎一個月了。他請我診治,發現他身體發熱、食慾不振、嘴唇乾燥、舌頭乾燥、言語錯亂、昏昏欲睡、大便稀薄、寸口脈微弱、趺陽脈微弱而無力、精神狀態非常衰弱,說不想治病,卻又一再懇求。我給他加了附子治療新的症狀,馬上就見效,發熱減退,其他症狀也減輕了,就繼續服用之前的藥方。過了五六天,之前的症狀又出現了,腹脹、食慾減退、腳腫加重、精神恍惚。

知是過用參附之所致。更與安心養血湯。亦不利。前後投藥旬日。而固辭。後月餘赴聞至。私考此。非參附為害。幾微神氣。固屬不治。偶藉參附之力。挽回餘氣。暫照殘光耳。

白話文:

瞭解這是因為過度使用了人參和附子導致的。我會提供他「養血安神湯」。這並無益處。在前後施藥十天後,他堅決拒絕了。幾個月後,我聽到他的消息後私下調查,發現並非是人參和附子有傷害,而是身體的微妙精神氣息已經無法治療。只是偶然藉助了人參和附子的力量,輓回了一些生命氣息,讓他暫時還有一線生機而已。

7. 下後反痞

心胸即心中。為上焦。邪留上焦。無可下之理。又可氏指心下。言心胸。一家之常言。且心下痞證。長沙禁下之。若遇此證。能可審虛實。妄勿下之。

一老夫。溫疫得下證。下之諸證。除去七八。精神稍蘇。言語略正。五六日。而心下更硬滿。按之痛。下證復具。雖老人不得不下。斟酌復下之。心下反逆滿。氣促急。投真武加減湯。峻補連進。毫無寸效。精神日衰而死。

白話文:

心胸就是指的心臟。心臟屬於上焦。邪氣停留在上焦,沒有向下走的道理。另外,古人用「心下」來指代心胸,這是大家常用的說法。而且,心下痞證是長沙醫家忌諱下瀉的。如果遇到這種病症,一定要仔細判斷虛實,不要隨便下瀉。

有一位老人,感染溫疫後出現下瀉症狀,下瀉之後症狀減輕了七八成,精神稍有好轉,言語也稍微清晰了些。過了五到六天,心下卻更加硬滿,按壓時疼痛,下瀉的症狀又出現了。雖然是老人,但不得不下瀉,於是就謹慎地再次下瀉。結果心下反而更加逆滿,呼吸急促,於是服用真武湯加減方,急補連續服用,卻毫無效果,精神日漸衰弱,最終去世。

8. 下後反嘔

又可氏云。下後反嘔為胃寒。亦有屬蛔蟲。詳見於本條。飲家亦能發嘔。

一婦人。甫三十歲所。溫疫經日。身熱不已。唇口乾燥。喘咳卒甚。不食小便不利。脈滑而數。余與蔞貝養榮湯。一貼得效。二三貼。而唇舌生津。食進小便利。脈亦靜。忽發嘔時吐食。更與乾薑半夏湯。嘔吐不日而愈。按此婦。身體肥白。素為飲家。故投此湯而愈。

白話文:

古籍中記載,下後反嘔可能是胃寒,也可能與蛔蟲有關,詳細內容請參閱本條。喝酒的人也容易出現嘔吐。

一位三十歲的婦人,患溫疫多日,持續發燒,口唇乾燥,喘咳加重,不願進食,小便不利,脈象滑數。我給她服用蔞貝養榮湯,一帖見效,二三帖後,唇舌生津,食慾恢復,小便順暢,脈象也平靜了。突然發生嘔吐,又吐出食物,便給她服用乾薑半夏湯,嘔吐不久就痊癒了。這位婦人體型肥胖,皮膚白皙,平時嗜酒,所以服用此湯後才得以痊癒。

9. 奪液無汗

又有不汗下。以奪液而無汗者。津液素不充也。雖脈浮。不可強責其汗。假今何藥。每無遺滋陰。為上策。但於滋陰藥。有膩膈妨食者。亟卻去勿與之。欲津液之回。莫善谷焉。蒞於此際。百斤地黃不如一杯飯。時師不知此理。謂熱病不食。其常事。有強滋陰。愈增不食。中焦先虧。變證百出。無遑於求津液。而噬臍者。

白話文:

又有病人不發汗,而且是身體缺水卻不流汗的情況。這是因為體內的津液本來就不足。雖然脈象浮,也不要強迫病人出汗。在這種情況下,用藥必須注重滋陰,這是最好的策略。但是,有些滋陰藥會造成胃口不好,影響食慾,這種藥就要果斷地停掉,不要再給病人服用。想要讓津液恢復,最好的方法就是飲食。在這種情況下,一百斤地黃不如一杯米飯。有的醫生不懂這個道理,認為熱病不愛吃飯是常事,反而強行給病人滋陰,結果反而加重了不愛吃飯的情況。中焦(脾胃)最先受到損傷,各種併發症紛紛出現,病人沒有精力去補救津液,只能後悔莫及。

10. 補瀉兼施

循衣摸床。撮空理線。筋惕肉瞤。肢體振戰。目中不了了等證。又可氏云。精神殆盡。邪火獨存。則致此證。將黃龍湯。冀回生於萬一。余說異之。至於此際。勿論於邪火。耑系乎神氣虛憊之極。言如雜病之無邪熱者。在瀕地之時。尚見此候。豈可言之邪火。而攻之耶。如以石投卵。

未有不潰者矣。故余臨此證。輒用真武加減方。甘草以緩熱和胃。附子以引火歸原。勺藥養榮。生薑化飲回陽。茯苓定心煩。如此或有反日之功。然此證補瀉不及。兩無生理。與其仰黃龍而死。孰若服玄武而亡乎。似又可氏未會此理矣。

白話文:

病人出現循衣摸床、撮空理線、筋惕肉瞤、肢體振戰、目中不了了等症狀。有人說,這是因為精神耗盡,邪火獨存,所以才導致這些症狀,並主張用黃龍湯治療,希望能死中求生。我卻不認同這個觀點。到了這個地步,不論是邪火還是神氣虛憊,都已經到了極限。就像許多沒有邪熱的雜病,在病人瀕臨死亡之際,也會出現這些症狀,怎麼能說這是邪火,就用藥攻伐呢?就像用石頭丟雞蛋,怎麼可能不破?所以,我遇到這種情況,就用真武湯加減方來治療。甘草緩熱和胃,附子引火歸原,芍藥養榮,生薑化飲回陽,茯苓定心煩,希望能起死回生。然而,病人已經到了補瀉都無濟於事的地步,與其仰賴黃龍湯而死,不如服用玄武湯而亡。看來這位先生還沒有理解這個道理。

又可氏又曰。云云等證。此皆大虛之候。將危之證也。急用人參養榮湯。虛候少退。速可屏去。余按證候甚危急。藥劑甚柔緩。主八分之人參。合之多味。以欲敵之。猶之以滕薛之兵。欲掩齊師。固無可勝之理。倉公曰。病重而劑輕不治。是也。又又可氏云。虛候少退。速可屏去。恐非經驗言矣。

白話文:

又可氏又說,雲雲等症狀,這些都是大虛的徵兆,將要危及生命的表現。應該緊急服用人參養榮湯。虛弱的症狀略微減退,就可以很快停止用藥。

我認為,這些症狀非常危急,而藥方卻過於溫和。主要藥材人參佔了八分之八,再配以多種藥材,是想以柔克剛,就像滕薛的軍隊想掩蓋齊國的軍隊,肯定不可能取勝。

倉公說,病情嚴重而藥劑輕微,是無法治好的。這句話說得對。又可氏說,虛弱的症狀略微減退,就可以很快停止用藥,恐怕不是經驗之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