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病之研究》~ 卷下 (4)
卷下 (4)
1. 舍病治弊
一醫看此條。縱飲冷水。大熱頓解。脫然而愈。適值大渴證。今恣飲水。至二十餘盞。而渴止則腹中暴脹。發喘而死。此輕視長沙與水禁之過也。
白話文:
一位醫生看到這條訊息後,隨意飲用了大量冷水,之後立刻感到熱度消退,症狀痊癒。正當他感到口渴時,便隨意大量飲水,達到二十多杯,但當口渴停止時,腹部卻突然腫脹,開始喘不過氣,最後死亡。這就是對東南藥王(指李東垣,字伯能,號東垣老人)和飲水禁忌的輕忽所造成的後果。
2. 輕疫誤治條
傷寒論平脈篇。脈浮而大條云。久久為痂癩。太陽篇。傷寒吐下後條云。久而成痿。陽明篇。陽明病。若中寒者條云。欲作固瘕。如此等證。皆因誤治成痼疾。又可氏於此篇。發其餘緒。示雖輕疫。不可忽視。余嘗視溫疫差後。發狂者。為虛勞者。應查看下項。主客交條。
白話文:
《傷寒論》中提到,脉浮而大条,久久会导致痂癩。太阳篇中又说,伤寒吐下后脉条,久久会变成痿。阳明篇中提到,阳明病若中寒,则会导致欲作固瘕。这些症状都是因为误治而导致的痼疾。此外,还可以从这篇论述中引申出其他内容,说明即使是轻微的疫病,也不可忽视。我曾见过温疫痊愈后发狂的人,也见过患虚劳的人。这些情况都应查看下一条主客交的论述。
3. 肢體浮腫
下後比熱稍解。稍知食味。有跗上微腫。其人或微頭痛。此陽明氣通。非虛候也。飲食調理。不藥自愈。
白話文:
在治療後,熱度稍微減退,對食物的口味有了一點認識。腳踝稍微有些腫脹。此人可能有輕微頭痛。這是陽明經氣流通的表現,並非虛弱的症狀。只要適度調理飲食,不用藥也能自行康復。
4. 服寒劑反熱
氣為邪阻。抑鬱為火。火邪混同。發作大熱。此邪本也。火末也。邪退氣自通。火消熱自清。故邪不除。無熱清之理。但邪非汗下不除。今無可汗可下之證。無邪可逐之路。不得已以苦寒清熱為務。不唯熱不清。反抑遏胃氣。氣益不伸。火更屈曲。所以反熱也。此又可氏之意。
善道清熱之無益。而不置治方。其意任下而取之。若遇其無下證者。將如之何也。欲汗下以驅邪。無可逐之證。欲苦寒以清熱、抑遏胃氣。欲養榮以勝熱。黏膈不受。此余所疑而不決也。療多人之間。若值下焦一隅之有闕者。輒本甘下火之語。主用甘草附子降火和胃。引火歸原。
大熱過半減卻。神氣少蘇。所餘小半之邪熱。此自易化。談笑可治耳。
白話文:
由於體內氣機受阻,導致鬱熱積聚,熱邪與氣機交纏,引發高熱。這是病根所在,熱症的根本原因。一旦邪氣消散,氣機通暢,熱症自然退去。然而,邪氣無法通過汗液排出,也無法通過其他方法驅逐,只能用苦寒藥物來清熱。但苦寒藥物不僅無法有效清熱,反而會抑制胃氣,導致氣機更不通暢,熱症更加嚴重,這正是病症反复發作的原因。
有些人明白清熱藥物無效,卻置之不理,任由病症發展,企圖通過排泄來驅除邪氣。但如果患者不適合排泄,又該怎麼辦呢?如果想通過汗液排出邪氣,卻無可驅逐之症;如果想用苦寒藥物清熱,卻會抑制胃氣;如果想用補益藥物來抵抗熱症,卻又無法被脾胃吸收,這些都是我感到疑惑不解的地方。治療過程中,如果遇到下焦虛弱的患者,我通常會根據甘草附子降火和胃的原則,引導火氣回歸正常。
當高熱消退一半以上,精神有所恢復,剩下的少量熱邪自然會消散,甚至談笑風生就能痊癒。
5. 知一
論感疫而熱。與飲酒而醉。其趣即一。宛然好比喻。語曰。能近取譬。是之謂也。
白話文:
"論感疫而熱,與飲酒而醉,其趣即一。宛然好比喻。語曰:能近取譬,是之謂也。"
"談論受到感染導致發熱,與因飲酒過量而醉倒,這兩者的情況實際上是相似的。作者喜歡用類比的方式來說明道理。有句話說:能夠從身邊的事物中找到類似或相對應的例子來解釋問題,這就是所謂的道理所在。"
6. 四損
吳氏曰。四損。言正氣。真血。真陰。真陽之毀損。當此之際。忽又加疫。邪氣雖輕。併為難治。以正氣先虧。邪氣自陷。故諺有云。傷寒死下虛人。所云。真陽虧損邪氣陷。死下虛並言邪氣陷少陰也。又云。氣不足以息。言不足以聽。即汲汲少氣也。欲言而不能。即瘖而無聲也。
並屬下虛證。所云。四肢厥逆。下利清穀。肌體惡寒。恆多泄瀉。至夜益甚。口鼻冷氣。即是少陰證。感邪雖重。反無發熱燥渴胎刺等證。今視少陰證。多兼此等證。(但舍此等證恃通腎氣為佳。)又云。陰凝不化。即腎氣不通也。邪留而不行。即不傳於他也。余按。於四損中。
白話文:
吳氏說:所謂「四損」,是指正氣、真血、真陰、真陽的損傷。當人體處於這種狀態時,如果又遇上疫病,即使邪氣並不嚴重,也會變得難以治療。這是因為正氣已經先被損耗,邪氣便趁虛而入。所以有句俗話說:「傷寒死下虛人。」這句話的意思就是真陽虧損,邪氣就會陷於下焦,也就是說邪氣侵入少陰經。
還有句話說:「氣不足以息,言不足以聽。」意思是呼吸微弱,聽力減退,這是氣虛的表現。又說:「欲言而不能,即瘖而無聲。」意思是想要說話卻說不出來,這是失音的表現。
以上這些症狀都屬於下虛證。所謂「四肢厥逆、下利清穀、肌體惡寒、恆多泄瀉、至夜益甚、口鼻冷氣」,這些都是少陰經證。雖然邪氣入侵很重,但卻沒有發熱、口渴、胎刺等症狀。現在觀察少陰證,多半會同時出現這些症狀(但是除了這些症狀之外,更重要的是要通達腎氣)。
又說:「陰凝不化,即腎氣不通也。邪留而不行,即不傳於他也。」
我(吳氏)認為,在四損之中,……
除亡血家之外。總是少陰證也。自指陰證。不言陰證。而謂溫疫無陰證。又云。陰證散見諸篇。其言不一定。竊以似吳氏於己心。有所不安。以不置治方。是以世讀溫疫論者。不知瘟疫有陰證。而過人最多。是所以余鄭重論辨也。
吳氏曰。真血不足者。即亡血虛家也。真陰不足者。即津液乾涸也。津液屬腎。血屬心。雖所治異位。至於榮養四肢百骸。乃血液無貳。今血液乾涸。熱邪乘之。藏府經絡。一時乾焦。滋陰養榮。無暇施及。神氣飄蕩而死。但有真陽一點之資者。或回生於萬一。
白話文:
除了失血的患者之外,其他大部分都是少陰證。少陰證就是指陰證,雖然沒有明說陰證,但卻說溫疫沒有陰證。又說陰證散見於各篇,說法並不一致。我認為這就像吳氏對自己的心意有所不安,所以不願意制定治療方案。因此,世人閱讀溫疫論時,不知道瘟疫有陰證,因此誤診的人很多。所以,我鄭重地進行論辯。
吳氏說,真血不足就是失血虛弱的體質,真陰不足就是津液枯竭。津液屬腎,血液屬心,雖然治療部位不同,但滋養四肢百骸都靠血液。現在血液枯竭,熱邪乘虛而入,臟腑經絡同時乾燥焦灼,滋陰養榮無暇顧及,神氣飄散而死。只有真陽有一點餘力的,才能有一線生機。
7. 勞復 食復
一少婦罹疫。以婿家少看護。移病於外家。而請治。余診證屬失下。越三十日。邪熱已解。肪證俱平。唯血氣未復。余囑父母曰。古語云。病如少愈。看護勿懈。頃之。少婦坐不堪曠閒。請行藥拜舅姑。遂去宿婿家。翌晡發大熱。煩渴口舌乾燥。不食。病勢日加重。藥無寸效。
六七日而逝。又一男子病腳氣新瘥。但脈數未平。傍人曰。彼宿有合巹約定。婿在近。而難愆期。奈之何。余曰。外臺云。腳氣因腎虛。今娶必死耳。不聽遂娶。其夜衝心而死。女勞之復。如此其急。豈可不慎乎。
一婦人甫廿有五。病疫為下虛上實證。四十餘日。而邪熱已解。飲食漸進。時至過飽。制之不肯。一日大吃食肉。卒發大腹痛。四肢厥逆。頭汗淋漓。六脈虛微。急與四逆加人參湯。數貼方回陽。續大熱復發。飲食大減。諸如前日證。更與茈胡清燥湯。十有五日。才復舊觀。食後證。有如此甚者。
白話文:
一位年輕婦女染上疫病,因為丈夫家沒有人照顧她,所以她便到娘家養病,並請醫生診治。我診斷出她屬於氣血虧虛,導致虛脫。過了三十天,她的發熱和其它症狀都消失了,只剩下氣血未恢復。我叮囑她的父母說,古人說「病如少愈,看護勿懈」,現在她病才剛剛好轉,照顧她的人不能鬆懈。過了一會兒,這位婦女坐不住了,想要去拜訪公婆,於是就回到丈夫家。隔天下午,她突然發高燒,口渴舌燥,無法進食,病況越來越嚴重,藥物也毫無效果。六七天後,她就去世了。
還有一位男子患了腳氣病,剛痊癒不久,但脈象還不平穩。周圍的人說,他以前和妻子約定了婚期,而丈夫家就在附近,難以違背婚期,怎麼辦呢?我說,《外台秘要》記載,腳氣病是因腎虛引起的,現在結婚,他一定會死。他不聽勸告,還是結婚了。當晚,他突發心痛而死。女人勞累過度,結果就會像這樣,真是急迫難耐,難道不應該謹慎嗎?
有一位婦女,年僅二十五歲,患了疫病,屬於下虛上實的症狀。四十多天後,她的發熱和其它症狀都消失了,飲食也漸漸恢復正常。但有時她會吃過飽,我勸她不要這樣,她卻不聽。有一天,她吃很多肉,結果突然肚子痛,四肢冰冷,頭上冒汗,脈象微弱。我緊急給她服用四逆加人參湯,服用了幾帖藥後,她的陽氣回來了。接著,她又再次發高燒,食慾大減,症狀跟以前一樣。我又給她服用茈胡清燥湯,十多天後,她才恢復正常。吃飽後出現這種症狀,真是嚴重啊。
8. 溫瘧
前條二則。一論瘧疾數日。而見疫證。一證疫熱已解而見瘧狀。此條所論。乃瘧而見下證。即瘧疫兼證耳。不可別建溫瘧之目。
一婦歲四十餘病瘧。七八發。用劫法截之。六七日後。復更發熱。勢甚於前日。連發數日。發無定期。或一日再發。及其發也。兩腳指頭焮痛。號呼動傍人。不可觸近。已及其醒。痛亦隨減。診之。舌上黑胎。大便難不食。脈微欲絕。或沈伏不應。此瘧兼微疫。失下之所致。
殆為脈厥。與知母湯。(見願體廣類集。)加鱉甲大黃。取下日二三行。至六七行。瘧勢隨減。痛亦隨已。旬有餘日而愈。
白話文:
以前提到兩種情況,一種是瘧疾發作數日後出現疫症,另一種是疫熱已解卻出現瘧疾症狀。這一條討論的是瘧疾伴隨下證,也就是瘧疾和疫病兼有的症狀。不應另外設立溫瘧的分類。
一位四十多歲的婦女患瘧疾,七八天發作一次,用劫法治療後截斷了瘧疾,但六七天后又發熱,比之前更嚴重,連續發作數日,發作時間不固定,甚至一天發作兩次。發作時腳趾頭發熱疼痛,患者號叫並推動旁邊的人,不能靠近。清醒後疼痛減輕。診斷發現舌苔黑,大便困難,食慾不振,脈象微弱將斷,或沉伏不應。這是瘧疾合併微疫,失於下瀉導致的。
幾乎是脈厥,應該使用知母湯,並加入鱉甲和大黃,每日瀉下二三行,直到六七行,瘧疾症狀就會減輕,疼痛也會消除。十多天後就會痊癒。
9. 瘟疫腳氣兼證
瘟疫十餘日。一夜心下大痛。下利三四行。嗣後痛減。而下利不止。小便日減。腳漸痹痛。經數日復熱加重。唇舌乾燥。胸腹大滿。兩腳不舉。神氣惛蒙。二便遺失。脈沈數而弱。趺陽少陰。伏而不應。時師與桂附劑。數日無效。請余診之。曰。此證因下利。下焦衰弱。腳氣乘其虛也。
是為溫疫腳氣兼證。今雖表無大熱毒。引毒已薄心。危在旦夕。若不忍坐視。莫如用紫雪。幸有利。熱毒並解。為一舉兩得矣。病家怖而不服。不日而逝。又向視梅毒腳氣兼證。衝心氣急。旦不待夕。余將紫雪救燒發之急。不得全效。然延命數日。若及未瀕死。或得迴天之功爾。
以其則不遠。附言於此。
白話文:
病人患瘟疫十多天,有一天晚上突然心痛难忍,腹泻不止,排出三四行粪便。之后疼痛减轻,但腹泻依然持续,小便量逐渐减少,双脚开始麻木疼痛。过了几天,病情加重,口唇舌头干燥,胸腹胀满,双脚无力,神志昏蒙,大小便失禁,脉象沉数无力,趺阳少阴脉沉陷不应。当地医生用桂枝附子汤治疗,数日无效。病人求我诊治,我诊断后说,这是因为腹泻导致下焦虚弱,脚气乘虚而入,是温疫和脚气并发的病症。虽然现在没有明显的热毒症状,但毒素已经侵入心脉,情况危急,若不及时治疗,将会危及生命。建议服用紫雪丹,既能治疗腹泻,又能解毒,一举两得。但病人害怕不敢服用,不久就去世了。另外,我也曾遇到梅毒和脚气并发症,病人胸闷气促,情况十分危急,我用紫雪丹救治,虽然没有完全治好,但延缓了生命数日。如果病人在病危前及时服用,或许还有机会挽回性命。因为这种病症并不罕见,特此记录下来,以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