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又可溫疫論歌括》~ 溫疫總訣
溫疫總訣
1. 溫疫總訣
雜氣為邪,著無常處,氣有盛衰,所傷亦異。方其初起,脈數而洪。凜凜發熱,眾人所同。邪張之際,勢不可止。速離膜原,便是要旨。後段工夫,須識九傳。非為一病,隨人變遷。其傳變也,各不相類。表裡虛實,全須參匯。但表不里,身痛頭疼,惡寒發熱,內無痞悶,能飲能食,不煩不渴。
此邪外傳,由表而出。或從汗解,或從斑消。汗出仍熱,白虎宜調。斑出不透,舉斑為要。邪未盡者,表而再表。若但在裡,毫無表症,惟胸膈滿,欲吐不盡。此邪在上,汗下俱禁。引而越之,瓜蒂功迅。邪居中下,胸腹脹痞,舌黃便秘,須從承氣。三焦皆病,下奪克濟。表裡分傳,三消堪倚。
下後復熱,頭痛脈浮。一服白虎,汗出便瘳。不能汗者,加參乃優。氣化津回,汗液斯流。凡此九傳,最怕四損:大勞大欲,大病久病。前後虛實,須審乘除。既虛且實,補瀉兼施。若論陰證,時疫罕有。陽極似陰,熱深厥咎。總之脈證,非可類推。全憑神色,以察安危。能知標本,始可言醫。
行邪伏邪,治有難易。舍病治藥,舍病治弊。微疫誤治,延綿不已。正不勝邪,必無生理。
白話文:
疾病是由各種不同的病邪引起,病邪侵襲人體的部位並無定規,它們的強弱會隨時間變化,對人體造成的傷害也因此有所不同。在疾病剛開始的時候,脈搏會變得快速而洪大。患者會感覺到冷卻又發燒,這是所有溫疫患者共同的症狀。當病邪肆虐時,其勢力強大難以阻止,必須迅速將其從膜原(一種中醫理論中的組織)中排出,這是治療的核心。後期的治療工作,必須瞭解九種病邪的傳播途徑。這不是一種固定的疾病,而是會根據不同的人而發生變化。病邪的傳播方式各有不同,需綜合考慮表裡、虛實等多種因素。如果只有表症而無裡症,如身體疼痛、頭痛、畏寒發燒,但內部沒有痞悶感,飲食正常,無煩躁和口渴的現象。
這種情況下,病邪正在向外傳播,可能通過出汗或出現皮疹來消散。如果出汗後仍然發燒,應調理白虎湯。如果皮疹出現但未能完全透出,則需重點處理皮疹。如果病邪尚未完全消散,可能需要多次治療表症。如果病邪只存在於裡部,無任何表症,只感到胸膈滿脹,有嘔吐感但無法完全吐出。這種情況下,病邪位於上部,不能用出汗或下瀉的方式治療,應該使用瓜蒂來引導病邪排出,效果迅速。如果病邪位於中下部,會造成胸腹脹滿,舌苔黃厚,大便祕結,此時應使用承氣湯。如果三焦(中醫學說中的三個區域)都受到影響,則需使用下奪法。表裡兩部分的病邪分別傳播,可用三消湯來治療。
下瀉後再次發燒,頭痛脈浮,服用白虎湯後,出汗即可康復。如果無法出汗,可以加入人參來改善。當氣血恢復,汗液就會自然流動。以上九種病邪的傳播,最怕四種情況:過度勞累、過度縱慾、長期患病或重病。在治療前後,必須評估虛實的平衡。虛實並存的情況下,應同時進行補充和排泄。對於陰性症狀,溫疫中較少見。陽極轉陰,是因為熱毒深重所致。總的來說,脈象和症狀不能簡單歸類,必須全面考慮。治療時,應觀察患者的面色和精神狀態,來判斷病情的輕重。只有理解了主要和次要症狀,才能稱為真正的醫生。
對於潛伏的病邪和活動的病邪,治療難易程度不同。不能單純根據病症開藥,也不能僅僅解決表面問題。如果溫疫初期治療失誤,病情可能會持續惡化。如果體內正氣無法抵抗病邪,生命就會受到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