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疫論私評》~ 卷下 (14)
卷下 (14)
1. 婦人時疫
婦人傷寒時疫。與男子無二。惟經水適斷適來。及崩漏產後。與男子稍有不同。夫經水之來。乃諸經血滿。歸注於血室。下泄為月水。血室者。一名血海。即衝任脈也。為諸經之總任。經水適來。疫邪不入於胃。乘勢入於血室。故夜發熱譫語。蓋衛氣晝行於陽。不與陰爭。故晝則明瞭。
夜行於陰。與邪相搏。故夜則發熱譫語。至夜止發熱而不譫語者。亦為熱入血室。因有輕重之分。不必拘於譫語也。經曰。無犯胃氣及上二焦。必愈。蓋言胸膈並胃無邪。勿以譫語為胃實而妄攻之。但熱隨血下。故自愈。若有如結胸狀者。血因邪結也。當刺期門以通其結。以柴胡湯治之。
不若刺者功捷。經水適斷。血室空虛。其邪乘勢傳入。邪勝正虧。經氣不振。不能鼓散其邪。為難治。且不從血泄。邪氣何由即解。與適來者。有血虛血實之分。宜柴胡養榮湯。新產亡血過多。衝任空虛。與夫素善崩漏經氣久虛。皆能受邪。與經水適斷同法。
質曰。吳氏以血室。為任衝脈者。非也。按金匱。大黃甘遂湯條曰。婦人小腹滿。如敦(音對。盛黍稷器。上狹下豐。鏤以波文。)狀。是生後者。水與血俱結在血室。可見血室即子宮矣。夫月三十日而為盈虛。經亦三十日而滿損。上應於月。故謂之月水。素問云。地有十二經水。
人有十二經脈。又云。女子二七天癸通。經水始下。七七陰道絕。經水斷矣。蓋癸為水。故謂之經水也。夫婦人與男子不同者。不特有經水之變。崩漏產後之異也。蓋以其筋脈軟弱。經氣不奮。不能鼓散其邪而速使分離。動過期為壞證。醫務在促分離也。經水適來適斷者。不止所謂熱入血室之證。
多變不食病。吐涎腥臭。連綿不止。或胸膈煩悶。或咽喉窒塞。頸項強急。眼花耳罄。身熱不去。小便赤少。或喜怒如狂。或懵昧如癡。是皆邪氣未盡。更加子宮之病也。其治在子宮。兼治胃。荏苒不愈。已經二旬者。雖熱除而脈遲。肌肉不消。色脈不亂。為難治。若至吐清冷透徹。
狀如牛涎。不可抱斷之物。雖司命不可如之何矣。期門穴。在乳下一寸五分。刺之勿使針直立。恐傷肋膜也。須以指頭。撮起肌肉。循其脈理而斜刺之。針入一二分。見血即效矣。凡熱病之可刺者。其證雖多端。要之熱實而無汗者。是由其氣血凝泣。或運行太過也。不論證之表裡。
不問脈之虛實。須放尺澤而去血。是達其鬱也。其鬱一達。正氣得從而暢。汗出而熱減。邪氣從此而衰。藥亦易取效。至期劃然愈。必不可少之術也。去血多少。雖隨其人之虛實。率以六十錢為準。多則虛難復。少則邪不衰。邪實勢急。血虛病緩。緩者易治。急者難救。與其少寧多。
白話文:
[婦女流行疾病]
婦女受到寒氣和流行疾病的影響,與男性並無二致。然而,對於正值生理期、剛結束生理期、或是崩漏產後的婦女來說,病情發展會略有不同。生理期的到來,是因為身體各部位的血液充盈,匯聚到「血室」(又稱血海,即衝脈和任脈的交匯處,負責調節全身的血液),然後通過月經排出體外。當婦女正值生理期時,如果感染了流行病,病毒不會進入胃部,反而會趁著血室開放的時候侵入。這就是為什麼她們在夜晚會出現發燒和囈語的症狀。因為人體的防禦系統白天在陽性狀態下運作,不會與陰性病毒抗衡,所以白天神智清醒;到了夜晚,防禦系統轉為陰性,開始與病毒作戰,因此夜晚才會出現發燒和囈語的情況。如果只是晚上發燒但沒有囈語,也同樣屬於熱邪進入血室的情況,只不過病情較輕。《內經》提到,只要不影響胃氣和上焦的運作,就能痊癒。這意謂著只要胸膈和胃部沒有被病毒入侵,就不要誤以為囈語是因為胃部實火旺盛而胡亂開刀。因為熱邪會隨著月經一起排出,自然就會好轉。如果患者出現類似胸脹的症狀,那是因為病毒導致血液凝結,應該在期門穴刺針來疏通血液,再配合柴胡湯治療,效果更佳。
當婦女剛結束生理期,血室空虛,病毒趁機入侵,如果正氣不足,經氣無法振作,就難以抵抗病毒,病情也就更難治癒。而且,病毒不會隨月經排出,病情如何能夠好轉?這種情況和正值生理期的婦女相比,前者血液較虛弱,後者血液較充沛,治療方式應有所不同,可以使用柴胡養榮湯。
對於產後大量失血或長期崩漏的婦女,衝脈和任脈都已空虛,容易受到病毒的侵襲,處理方式和剛結束生理期的婦女相同。
有人認為血室就是子宮,其實不然。根據《金匱要略》,大黃甘遂湯條提到,婦女小腹像敦一樣腫脹,這是因為產後水和血液都在子宮裡凝結。由此可見,血室就是子宮。月經每三十天來一次,就像月亮的盈虧一樣,因此稱為月經。《黃帝內經》提到,人體有十二條經脈,和大地上的十二條經水相呼應;女性二七十四歲時,天癸開始流動,月經開始來臨;七七四十九歲時,陰道閉塞,月經停止。天癸代表水分,所以月經又被稱為經水。女性與男性的不同之處,不僅僅是月經的變化、崩漏和產後的差異,還因為女性的筋脈比較柔弱,經氣不足,無法迅速擊退病毒,容易超出預期地變成嚴重病情。醫生必須盡快幫助病毒和血液分離。月經期間或剛結束的婦女,不僅會出現熱邪進入血室的症狀,還可能產生其他病變,例如食慾不振、口吐腥臭的涎沫、胸膈煩悶、咽喉阻塞、頸項僵硬、視力模糊、聽力下降、體溫居高不下、小便顏色深紅、情緒失控、精神恍惚等。這些都是病毒尚未完全清除,同時又受到子宮疾病的影響。治療方法是針對子宮和胃部進行雙管齊下的治療。如果病情拖延二十天以上,即使發燒退去,但脈搏緩慢,肌肉萎縮,面色蒼白,病情就難以治癒。如果進一步發展到口吐清冷的液體,形狀像牛的涎液,那就無法治療了。
期門穴位於乳下一寸五分的位置,刺針時要注意不要讓針頭直立,以免傷到肋骨。應該用手指捏住肌肉,沿著脈絡斜向刺針,針頭插入一二分即可見效。對於熱病而言,如果熱度很高但不出汗,可能是因為血液凝固或運行過度,無論是表裡證狀還是虛實脈象,都需要在尺澤穴放血,以達到疏通的效果。一旦鬱結被打通,正氣得以順暢,汗水流出,熱度降低,病毒逐漸衰弱,藥物也能更容易發揮作用。等到病情在一定時間內完全好轉,這個方法就不可或缺了。放血的量應根據個人的虛實狀況而定,通常以六十錢為標準。如果放血太多,身體虛弱難以恢復;如果放血太少,病毒就不會減弱。病毒旺盛且情勢緊急時,血液虛弱且病情緩慢,病情緩慢的容易治癒,病情緊急的難以挽救。如果在放血量上有所懷疑,寧願多一些也不要少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