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秋吉質

《溫疫論私評》~ 卷下 (9)

回本書目錄

卷下 (9)

1. 論陽證似陰

凡陽厥,手足皆冷,或冷過肘膝,甚至手足指甲皆青黑,劇則遍身冰冷如石,血凝青紫成片,或六脈無力,或脈微欲絕。以上脈證,悉見純陰,猶以為陽證何也?及審內證,氣噴如火,齦爛口臭,煩渴譫語,口燥舌乾,舌胎黃黑,或生芒刺,心腹痞滿,小腹疼痛,小便赤澀,涓滴作痛,非大便燥結,即大腸膠閉,非協熱下利,即熱結傍流。以上內三焦,悉見陽證,所以為陽厥也。粗工不察內多下證,但見表證脈體純陰,誤投溫劑,禍不旋踵。凡陽證似陰證者,溫疫與正傷寒,通有之。其有陰證似陽者,此正傷寒家事,在溫疫,無有此讓,故不附載。

(詳見傷寒實錄)溫疫陽證似陰者,始必由膜原,以漸傳裡,先幾日發熱,以後四肢逆冷。傷寒陽證似陰者,始必由陽經,發熱脈浮而數,邪氣自外漸次傳裡,裡氣壅閉,脈體方沉,乃至四肢厥逆,蓋非一日矣。其真陰者,始則惡寒而不發熱,其脈沉細,當即四肢逆冷,急投附子回陽,二三日失治即死。捷要辨法,凡陽證似陰,外寒而內必熱,故小便血赤。以陰證似陽者,格陽之證也,上熱下寒,故小便清白。但以小便赤白為據,以此推之,萬不失一。

質按。長沙曰:「病有發熱惡寒者,發於陽也;無熱惡寒者,發於陰也。」又曰:「小便色白者,少陰病形具。」吳氏蓋本於此,然是謂其常也。至於言其變,有少陰病始得之,反發熱云云之類,不可固執也。

白話文:

[討論陽證類似陰證的情況]

凡是屬於陽厥的狀況,手腳會非常冷,有的冷到超過肘部和膝蓋,甚至手腳的指甲都呈現青黑色。嚴重時,全身冰冷像石頭一樣,皮膚因為血液凝固而呈現青紫色,甚至整片都是。有的人脈搏弱無力,或者脈搏微弱到幾乎感覺不到。從以上的脈象和症狀來看,全是陰證的表現,但為什麼我們認為這是陽證呢?

如果進一步檢查內部症狀,會發現患者呼吸如火,牙齦腐爛口臭,煩躁口渴,胡言亂語,口乾舌燥,舌苔黃黑,或舌頭表面出現尖刺。心腹部脹滿,小腹疼痛,小便顏色深紅,排尿時疼痛,不是大便乾燥結塊,就是大腸膠著難解,不是配合熱氣的下痢,就是熱氣在腸道凝結造成旁邊的血液流動受阻。以上這些內部三焦的症狀,全是陽證的表現,因此我們判定這是陽厥。

一些經驗不足的醫生,沒有注意到內部多是下痢的症狀,只看到表面症狀和脈象純粹是陰證的表現,錯誤地使用溫補藥物,結果往往造成無法挽回的後果。通常陽證類似陰證的情況,在瘟疫和一般的傷寒中都會出現。而陰證類似陽證的情況,主要出現在一般的傷寒中,瘟疫中並不會出現這種情況,所以這裡不附帶說明。

詳細情況可以參考《傷寒實錄》。在瘟疫中,陽證類似陰證的情況,通常是由膜原開始,逐漸傳入內部,先幾天發燒,之後四肢冰冷。而在一般的傷寒中,陽證類似陰證的情況,通常是由陽經開始,發燒脈搏浮動且快速,邪氣從外部逐漸傳入內部,當內部氣血阻塞,脈象才會沉下去,直到四肢冰冷,這過程不是一天兩天就能發生的。對於真正屬於陰證的病情,一開始會畏寒但不會發燒,脈象沉細,四肢很快就會冰冷,應立即使用附子等藥物回陽,若延遲兩三天未治療,病人就會死亡。判斷的要訣是,陽證類似陰證的情況,外表看似寒冷,但內部一定有熱氣,所以小便顏色會偏紅;而陰證類似陽證的情況,屬於格陽的現象,上半身熱下半身寒,所以小便顏色會偏白。只要以小便顏色為依據,以此推論,絕對不會錯。

根據長沙先生的說法,發燒畏寒的病情,是由陽氣引發的;不發燒只畏寒的病情,是由陰氣引發的。又說小便顏色偏白,是少陰病的特徵。吳先生的觀點正是基於此。然而,這只是常態,至於異常的情況,如少陰病一開始就發燒等等,就不能太固執了。]

2. 舍病治藥

嘗遇微疫。醫者誤進白虎湯數劑。續得四肢厥逆。病勢轉劇。更醫。謬指為陰證。投附子湯病愈。此非治病。實治藥也。雖誤病原。藥則偶中。醫者之庸。病者之福也。蓋病本不藥自愈之證。因連進白虎。寒涼剽悍。抑遏胃氣。以致四肢厥逆。疫邪強伏。故病增劇。今投溫劑。胃氣通行。微邪流散。故愈。若果直中無陽陰證。誤投白虎。一劑立斃。豈容數劑耶。

白話文:

曾經遇到一種輕微的瘟疫,但醫生錯誤地連續開了幾劑白虎湯。之後病人出現四肢冰冷的症狀,病情反而變得更加嚴重。再換了一位醫生,卻錯誤地診斷為陰證,開了附子湯,結果病人的病竟然好了。這其實不是在治療疾病,而是在處理藥物副作用。雖然醫生對病因的判斷有誤,但開的藥卻意外地對症,對於醫生的平庸,反而是病人的好運。因為原本這種病是不用藥也會自愈的,但因為連續服用了白虎湯,其寒涼且強烈的性質抑制了胃氣,導致四肢冰冷,瘟疫的邪氣被強制壓制,所以病情加重。現在改用溫和的藥物,胃氣得以流通,微小的病邪得以散去,因此病情得到改善。如果真的是直接中無陽的陰證,錯投了白虎湯,一劑就會致命,怎麼可能還會讓病人喝好幾劑呢。

3. 舍病治弊

一人感疫。發熱煩渴。思飲冰水。醫者以為凡病須忌生冷。禁止甚嚴。病者苦索勿與。遂至兩目火迸。咽喉焦燥。不時煙焰上騰。晝夜不寐。目中見鬼無數。病劇苦甚。自謂但得冷飲一滴下咽。雖死無恨。於是乘隙匍匐。竊取井水一盆。置之枕傍。飲一杯頓覺清亮。二杯鬼物潛消。

三杯咽喉聲出。四杯筋骨舒暢。飲至六杯。不知盞落枕傍。竟而熟睡。俄而大汗如雨。衣被濕透。脫然而愈。蓋因其人瘦而多火。素稟陽藏。始則加之以熱。經絡枯燥。既而邪氣傳表。不能作正汗而解。誤投升散。則病轉劇。今得冷飲。表裡和潤。所謂除弊便是興利。自然汗解宜矣。

更有因食因痰。因寒劑。而致虛陷。疾不愈者。皆當舍病治弊。以此類推。可以應變於無窮矣。

白話文:

有一個人感染了瘟疫,發熱且口乾舌燥,非常想喝冰冷的水。醫生卻認爲,生病時應避免生冷食物,所以嚴格禁止他飲用。病人苦苦哀求,但醫生還是不給。結果,他的眼睛像是要噴出火來,喉嚨乾燥到像在冒煙,日夜無法入眠,甚至在眼中看見無數的鬼影。病情非常痛苦,他覺得自己只要能喝到一口冷水,就算死了也無憾。於是,趁人不注意的時候,他爬去拿了一盆井水,放在枕頭旁,喝了一杯後頓時覺得清涼。喝了兩杯後,那些鬼影就消失了。

喝到第三杯,他的喉嚨開始發出聲音。第四杯下肚,全身筋骨都感到舒暢。喝到第六杯時,他已不知道杯子落在枕邊,竟然沉沉睡去。不久,他身上開始大量出汗,衣服和被子都被汗水溼透,就這樣,他的病好了。原來,這個人身體瘦弱,體內火氣旺盛,體質偏向陽。一開始,因爲發熱導致經絡乾燥。之後,邪氣傳到了體表,無法通過正常的出汗來解除。如果誤用升散藥物,只會讓病情更嚴重。現在喝了冷水,表裏都得到了滋潤,所謂除去弊端就是創造好處,自然就會出汗,病情也就好了。

還有些人是因爲飲食不當、痰多、或服用寒性藥物導致身體虛弱,疾病無法痊癒的,都應該捨棄病症本身,轉而治療病因。這樣的治療方法可以應對各種變化,無窮無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