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秋吉質

《溫疫論私評》~ 卷下 (8)

回本書目錄

卷下 (8)

1. 應補諸證

向謂傷寒無補法者。(和劑局方。許洪指南總論說。)蓋傷寒時疫,均是客邪。然傷於寒者,不過風寒,乃天地之正氣,尚嫌其填實,而不可補。今感疫氣者,乃天地之毒氣,補之則壅裹甚毒,邪火愈熾,設誤補之,為害尤甚於傷寒。此言其常也。及言其變,則又有應補者。

或日久失下,形神幾脫,或久病先虧,或先受大勞,或老人枯竭,皆當補瀉兼施。設因行而增虛證者,宜急峻補。(虛證散在諸篇,此不再贅)虛證少退,切忌再補。(詳見前虛後實)補後虛證不退,及加變證者危。下後虛證不見,乃意度其虛,輒用補劑,法所大忌。凡用補劑,

本日不見佳處,即非應補。蓋人參為益元氣之極品,開胃氣之神丹,下咽之後,其效立見。若用參之後,元氣不回,胃氣不轉者,勿謂人參之功不捷,蓋因投之不當耳。急宜另作主張。若恣意投之,必加變證,加而更投之者死。

質按。吳氏謂,人參下咽,其效立見,是本因下之,元氣暴奪者耳。若夫久虛以漸者,豈得如此效捷耶。

白話文:

[適用補法的情況]

常有人認為感冒發燒期間不能進補,這種觀點出自《和劑局方》與許洪的《指南總論說》。感冒和流行性感冒都是由外來病毒引起,其中感冒只是普通的風寒,雖然風寒是自然界正常的現象,但身體在風寒影響下會變得較實,因此不適合進補。若是感染了流行性感冒病毒,那是自然界中的毒性物質,進補反而會使毒素更加聚集,讓病情更加嚴重。如果誤補,對身體的危害比感冒還要嚴重。這是通常情況下的原則。

然而,在特殊情況下,進補也是必要的。例如,生病多日未能排便,身體和精神已接近崩潰;或是長期疾病導致身體衰弱;或者在生病前就已經過度勞累;亦或是老年人身體機能衰退,這些情況下都應該採用補瀉並用的方式。如果治療過程中出現虛弱加重的情況,應該立即進行強烈的補充。虛弱症狀稍微減緩,切記不要再繼續進補。補充後,如果虛弱症狀沒有改善,甚至出現新的症狀,這是很危險的。如果排便後未見虛弱症狀,但僅憑感覺認為身體虛弱,隨意使用補藥,這是治療上的一大禁忌。使用補藥時,

如果當天未見好轉,那說明這不是該進補的時候。人參作為提升元氣的頂級補品,能開胃促進消化,服用後效果立竿見影。但如果服用人參後,元氣沒有恢復,胃口也沒有好轉,不要以為是人參的功效不顯著,而是因為使用不當。此時應立即調整治療方案,若仍一意孤行地繼續服用,必然會導致病情惡化,持續這樣的行為會致命。

吳氏指出,人參吞服下去,效果馬上就會顯現,這是因為原本因為排便導致元氣被突然奪走。但對於長時間逐漸虛弱的情況,效果就不會那麼快顯現。

2. 論陰證世間罕有

傷寒陰陽二證,方書皆以對待言之。凡論陽證,即繼之以陰證。讀者以為陰陽二證,世間均有之病,所以臨診之際,先將陰陽二證,在於胸次,往來躊躇,最易致誤。甚有不辨脈證,但窺其人,多蓄少艾。(孟子曰:知好色則慕少艾。爾雅云:少艾美好也。)或適在妓家,或房事後得病,

或病適至行房,醫問及此,便疑為陰證。殊不知病之將至,雖僧尼寡婦,室女童男,曠夫閹宦,亦皆有之。與房欲何與焉?即使多儲少艾,頻宿娼妓,房事後適病,病適至行房,此際偶值病邪發行,膜原氣壅火鬱,未免發熱,到底終是陽證,與陰證何與焉?況又不知陰證實乃世間罕有之證,

而陽證似陰者,何日無之?究甚所?以然者。蓋不論傷寒溫疫,傳入胃家,陽氣內郁,不能外布,即便四逆,所謂陽厥是也。又曰。(傷寒論‧厥陰篇。)厥微熱亦微,厥深熱亦深,其厥深者,甚至冷過肘膝,脈沉而微,劇則通身冰冷,脈微欲絕,雖有輕重之分,總之為陽厥,

因其觸目皆是,苟不得其要領,於是誤認者良多。況且溫疫每類傷寒,苟不得要領,最易混淆。夫溫疫熱病也,從無感寒,陰自何來?一也。治溫疫數百人,才遇二三正傷寒,二也。及治正傷寒數百人,才遇二三真陰證,三也。前後統論,苟非歷治多人,焉能一見陰證?豈非世間罕有之病耶?

觀今傷寒科盛行之醫,歷數年間,或偶得遇一真陰證者有之。由之觀是,又何必才見傷寒,便疑陰證?況多溫疫,又非傷寒者乎?

質按:吳氏所謂溫疫,即長沙陽明病,固無陰證。然因誤汗誤下,陽氣脫者,適有見陰證。

白話文:

【討論陰證在世上極為罕見】

對於傷寒中的陰證和陽證,醫書上總是將二者相對比來說明。每當討論到陽證時,緊接著就會提到陰證,使得讀者誤以為陰證和陽證都是世界上常見的病症。因此,在臨牀診斷時,醫生往往會先將陰陽兩種病症放在心中來反覆斟酌,這最容易導致誤診。更有一些醫生,不辨別脈象和病症,只看病人是否身邊有年輕女子陪伴,或者是否剛從妓院出來,或者是在性行為後生病。

或者病症剛好在性行為時發生,醫生一旦問及這些情況,就很容易懷疑病人是陰證。然而,事實上,病症即將降臨時,無論是僧侶、尼姑、寡婦、處女、少年、單身漢還是太監,都有可能患病,這和性行為又有什麼關係呢?就算身邊有眾多年輕女子,經常出入妓院,在性行為後恰好生病,或者病發時正在進行性行為,此時若恰逢病邪肆虐,腠理阻塞,氣血鬱結,難免會發燒,但最終還是陽證,和陰證又有什麼關係呢?更何況,他們並不知道,陰證其實是世上極為罕見的病症。

而陽證看似陰證的情況,每天都在發生。究其原因,無論是傷寒還是瘟疫,一旦進入胃部,陽氣內鬱,無法向外擴散,就會出現四肢冰涼的情況,這就是所謂的陽厥。又說(出自《傷寒論·厥陰篇》),四肢微涼時體溫也會稍微升高,四肢涼得越厲害,體溫升高的也越厲害。四肢涼得非常嚴重時,甚至會冷到手肘和膝蓋,脈搏沉而微弱,病情惡化時全身冰冷,脈搏幾乎消失,雖然有輕重之分,但總之都是陽厥。

因為這種情況非常普遍,如果醫生沒有掌握關鍵知識,很容易誤診。再者,瘟疫常常類似傷寒,如果醫生沒有掌握關鍵知識,最容易混淆。瘟疫是熱病,從不會感受寒冷,陰證從何而來呢?這是第一點。治療幾百個瘟疫患者,才會遇到兩三個真正的傷寒病例,這是第二點。等到治療了幾百個真正傷寒患者,才會遇到兩三個真正的陰證病例,這是第三點。綜上所述,除非醫生治療過大量患者,否則很難見到一例陰證,這難道不是世上極為罕見的病症嗎?

看看現在盛行的傷寒學派醫生,歷經幾年的時間,偶爾會遇到一個真正的陰證病例,由此可見,何必一看到傷寒就懷疑是陰證,況且更多時候遇到的是瘟疫,而不是傷寒。

根據吳氏的定義,所謂的瘟疫就是長沙陽明病,本來就沒有陰證,但如果因為誤用發汗法或瀉下法導致陽氣流失,就有可能出現陰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