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疫論私評》~ 卷上 (23)
卷上 (23)
1. 大便
照常煎服。日後更燥者。宜六味丸少減澤瀉。
質按。補足三陰不足。故名六成。六者水成數。即天一生水。地六成之之義也。
七成湯
破故紙(炒錘碎三錢),熟附子(一錢),遼五味(八分),白茯苓(一錢),人參(一錢),甘草(炙五分)
照常煎服。愈後更發者。宜八味丸倍加附子。
質按。補命門真陽。故名七成。七者火生數。即天二生火。地七成之之義也。
白話文:
大便
照舊煎藥服用。之後如果大便更加乾燥,可以服用六味丸,但要稍微減少澤瀉的用量。
(註解:)這個方子的重點是補足肝、脾、腎三陰的不足,所以叫做六成。這裡的「六」代表水生成的數目,也就是「天一生水,地六成之」的意思。
七成湯
破故紙(炒過並搗碎,三錢),熟附子(一錢),遼五味(八分),白茯苓(一錢),人參(一錢),甘草(炙過,五分)
照舊煎藥服用。病癒後如果再復發,可以服用八味丸,但要加倍附子的用量。
(註解:)這個方子的重點是補足命門的真陽,所以叫做七成。這裡的「七」代表火生成的數目,也就是「天二生火,地七成之」的意思。
2. 小便
熱到膀胱。小便赤色。邪到膀胱。干於氣分。小便膠濁。(邪從小便分離)干於血分。溺血畜血。留邪欲去。小便數急。膀胱不約。小便自遺。膀胱熱結。小便閉塞。
質曰。吳氏分邪之與熱。而明本之與標。其說極細矣。蓋亦原長沙。長沙黃連湯之條曰。胸中有熱。胃中有邪氣。腹中痛欲嘔吐也。蓋遺尿與尿閉。俱有虛實之分。不可概論也。
熱到膀胱者。其邪在胃。胃熱灼於下焦在膀胱。但有熱而無邪。惟令小便赤色而已。其治在胃。
質曰。傳變不常條云。與導赤散五苓五皮之類。分毫無效者。得大承氣一服。小便如注而愈。可以參考。
邪到膀胱者。乃疫邪分布下焦。膀胱實有之邪。不止於熱也。從胃家來。治在胃。兼治膀胱。若純治膀胱。胃氣乘勢。擁入膀胱。非其治矣。若腸胃無邪。獨小便急數。或白膏如馬遺。(遺者。尿也。漢書東方朔傳。遺殿上。)其治在膀胱。宜豬苓湯。
豬苓湯,邪干氣分者。宜之。
豬苓(二錢),澤瀉(二錢),滑石(五錢),甘草(八分),木通(一錢),車前(二錢)
燈心煎服。
桃仁湯,邪乾血分者。宜之。
桃仁(三錢研如泥),丹皮(一錢),當歸(一錢),赤芍(一錢),阿膠(二錢),滑石(五錢)
照常煎服。小腹痛。按之硬痛。小便自調者。畜血也。加大黃三錢。甚則抵當湯。藥分三等。(桃仁湯。桃仁加大黃。抵當湯也。)隨其病之輕重而施治。
質曰。小便膠濁。及溺血者。宜長沙豬苓湯。若兼畜血有。宜桃仁湯。劇者大黃牡丹湯。其效優於抵當湯遠矣。
白話文:
這段文字談的是小便異常的情況,包括顏色、質地以及頻率的變化,這些異常可能由熱毒或邪氣影響膀胱所導致。
當熱毒影響膀胱時,會讓小便呈現赤色。這種情況源於胃部的熱毒影響下焦的膀胱,但此時只有熱毒並無邪氣,僅會使小便呈現赤色,治療應著眼於胃部。
然而,如果邪氣侵入膀胱,情況就不一樣了。這是由於疫邪影響下焦,膀胱內存在實邪,不僅僅是熱毒。此種情況需同時治療胃和膀胱,單純只治療膀胱,胃氣可能會趁機進入膀胱,反而造成反效果。若腸胃沒有邪氣,但小便頻繁且急迫,或是尿液像馬尿一樣呈現白色膏狀,這時治療應集中在膀胱,可考慮使用豬苓湯。
豬苓湯適用於邪氣影響氣分的情況,成分包括豬苓、澤瀉、滑石、甘草、木通和車前,可用水煎煮後服用。
若邪氣影響血分,則可使用桃仁湯,成分包括桃仁、丹皮、當歸、赤芍、阿膠和滑石,按照一般方式煎煮後服用。若小腹疼痛且按壓有硬感,小便正常,可能是蓄血的徵兆,此時可加入大黃,嚴重時甚至需要使用抵當湯,藥物的使用需根據病情的輕重來調整。
小便呈現膠濁或帶血的情況,可使用豬苓湯;若同時有蓄血的症狀,則可考慮使用桃仁湯,嚴重時可使用大黃牡丹湯,其效果比抵當湯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