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秋吉質
《溫疫論私評》~ 卷上 (10)
卷上 (10)
1. 畜血
抵當湯
大黃(五錢),虻蟲(二十枚炙乾研末),桃仁(五錢研如泥),水蛭(炙乾為末五分)
照常煎服。
質曰。長沙審於脈與證。略於臟腑經絡。故病在裡者。不必謂在某藏某府。單謂臟謂里謂內也。其在表者。亦不必謂在某經某腧。單謂經謂表謂外也。如曰內寒外熱。救里攻表。在經動經。胸中腹中。臟寒臟燥。臟無他病。為熱入血室。為熱結膀胱。為蛔上而入膈。心下有水氣。
寒結胞門之類。可以觀也。今小腹急結。若硬滿者。小腹即膀胱之部。蓋膀胱之腑。主足太陽經。故謂熱隨經入腑耳。吳氏拘泥其辭。以為區區說。謂抵當桃仁之證。膀胱實有畜血者。不亦迂也哉。
白話文:
抵當湯的藥方是:大黃五錢、虻蟲二十枚(烤乾磨成粉)、桃仁五錢(磨成泥)、水蛭五分(烤乾磨成粉)。
照一般煎藥的方式煎煮服用。
張元素說,張仲景在診斷時,著重在脈象和病症,較少提及臟腑經絡。所以病在身體內部,不一定指明是哪個臟或哪個腑,只說是臟、裡或內。病在身體外部,也不一定指明是哪條經脈或哪個穴位,只說是經、表或外。例如說內寒外熱,就採取溫裡散寒、攻逐表邪的方式;病在經脈,就治療經脈;胸中或腹中不舒服,臟腑有寒或燥的症狀,或者臟腑沒有其他疾病,只是熱邪侵入血室,或是熱邪在膀胱結聚,或是蛔蟲往上跑到橫膈膜,或是心下有水氣,又或是寒邪在胞門結聚等狀況,這些都是可以觀察到的。現在病人小腹緊縮疼痛,摸起來硬硬脹脹的,小腹就是膀胱的部位。因為膀胱是腑,主要對應足太陽經,所以說熱邪是沿著經脈進入到腑。吳氏拘泥於字面上的意思,認為抵當湯治療的桃仁證,膀胱裡面一定有瘀血,這種說法不是太過迂腐了嗎?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