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旭高
《薛氏濕熱論歌訣》~ 餘邪滯絡
餘邪滯絡
1. 餘邪滯絡
濕熱病後陰液虧,餘邪留滯絡中羈。口渴汗出骨節痛不已,元米湯泡於朮奇。隔宿去朮煎飲服,養陰逐濕好思維。(病後濕邪未盡,陰液已傷,故口渴汗出。骨節隱痛不已,乃餘邪留滯經絡中也。此時救液則助濕,祛濕則劫陰,宗仲景麻沸湯之意,取氣不取味,走陽不走陰;用糯米湯泡於朮,隔一宿去朮煎飲之,養陰逐濕,兩擅其長,真匪夷所思者。)
原注:此原本第十九條。
白話文:
在濕熱疾病康復後,身體的陰液會有損耗,這時候殘餘的邪氣會滯留在經絡中。病人會持續感到口渴、流汗,並且骨頭關節會持續疼痛。可用糯米湯浸泡於朮(一種中藥)來處理這種情況,這方法效果驚人。
具體做法是,先用糯米熬煮成湯,再用這湯浸泡於朮,經過一夜後,把於朮取出,單獨煎煮浸泡過的湯汁來飲用,這樣可以滋養陰液,同時驅除濕氣,真是個令人難以置信的好方法。
這是因為在疾病後,濕邪尚未完全消散,陰液已被損害,所以病人會持續感到口渴和出汗。而骨頭關節的隱痛不停,是因為殘餘的邪氣仍滯留在經絡中。此刻如果只是補充陰液,可能會助長濕氣;如果只是去除濕氣,又可能進一步消耗陰液。此方法借鑒了古人的智慧,只取藥物的氣而不取其味,只作用於陽分而不作用於陰分,因此能同時滋養陰液和去除濕氣,兩全其美,實在是令人驚嘆的療法。此為原本的第十九條治療建議。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