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旭高
《薛氏濕熱論歌訣》~ 下後正傷,胃氣不輸
下後正傷,胃氣不輸
1. 下後正傷,胃氣不輸
濕熱開泄下奪後,惡證雖平元氣傷。神思不清唇齒燥,倦語不食溺數黃。胃氣不輸肺不布,清滋膩藥不可嘗。木瓜,甘草,人參,麥冬,川斛,鮮蓮心,鮮稻葉採鮮芳。生津醒胃和中氣,生穀芽湯煎藥良。(濕熱證開泄下奪之後,惡候雖平,而元氣已傷,故神思不清,倦語不思飲食,溺數黃,唇齒乾,胃氣不輸,肺氣不布,難用清滋膩濁之藥,故此生津和胃一法,清補元氣。江南之人體氣薄弱,最宜仿此。
)
原注:此原本第二十八條。
白話文:
在濕熱病症經過瀉下治療後,即使嚴重症狀看似減緩,但實際上身體的基本能量已經受損。會出現精神恍惚、嘴脣和牙齦乾燥、說話疲憊無力、食慾不振以及頻繁排尿且尿色黃等症狀。這是由於胃氣無法正常運作,肺部功能也受到影響,因此不能服用過於滋補或質地濃厚的藥物。建議使用木瓜、甘草、人參、麥冬、川斛、新鮮蓮子心、新鮮稻葉這些成分,可以製成具有生津液、醒胃、調和中焦氣機的藥方,以生穀芽湯來煎煮更佳。
注:這是原本的第二十八條內容。
這段文字是描述濕熱病症在經過瀉下治療後,身體的狀態與應採取的治療方法。江南地區的人體質較弱,這種療法特別適用。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