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寄伏陰論》~ 卷上 (5)
卷上 (5)
1. 原病
利止脈不出者,加人參一錢五分。
腰痛甚加杜仲一錢五分。
方解,通脈四逆湯,即四逆之變法也。經云:寒淫於內,治以甘熱,濕淫於內,治以苦熱,是方備之矣。武進費伯雄曰:陰慘之氣,深入於裡,真陽几几欲絕。非此純陽之品,不足以破陰氣而發陽光。又恐姜附之性,過於燥烈,反傷上焦,故倍用甘草以緩之。茲陰邪充斥,生氣已離,亡在俄頃,當大呼疾叫以回元陽,而挽生機。
又非柔緩之甘草所能當其任,故倍乾薑。若轉筋加牛膝、艾絨,舒筋和血也。面赤加蔥白冷服,通格上之陽也。腹痛加芍藥,和在裡之陰也,乾嘔加生薑,降逆和胃也。咽痛加桔梗,散陰邪之上結咽中也。下利止脈不出,加人參補元氣以復脈也。腰痛甚加杜仲,益精強志,俾正復邪除也。
加減隨宜,貴在審勢,不必刻舟求劍。
白話文:
如果腹瀉停止了,但脈搏摸不到,就加入人參一錢五分。
腰痛劇烈,就加入杜仲一錢五分。
這個方劑的解釋是,它是「通脈四逆湯」,也就是「四逆湯」的變通用法。經書上說:「寒邪侵入體內,要用甘溫的藥來治療;濕邪侵入體內,要用苦溫的藥來治療」,這個方子都具備了這些特性。武進的費伯雄說:「陰寒之氣深入到身體裡面,真陽之氣幾乎要耗竭了。不是這種純陽的藥,不足以破除陰寒之氣,使陽氣恢復生機。又擔心薑附的藥性太過燥烈,反而會傷害到上焦,所以加倍使用甘草來緩和藥性。現在陰邪充斥,生氣已經要消散了,很快就會死亡,這時應大聲呼叫,來喚回元陽,挽救生機。
又不是柔和緩和的甘草所能擔當此重任的,所以要加倍使用乾薑。如果出現腿腳抽筋,就加入牛膝、艾絨,來舒緩筋絡,調和氣血。臉色發紅,就加入蔥白冷服,來疏通阻隔在上的陽氣。腹痛就加入芍藥,來調和在裡的陰氣。乾嘔就加入生薑,來降逆氣,調和胃氣。喉嚨痛就加入桔梗,來散開陰邪在上部堵塞咽喉的情況。腹瀉停止,但脈搏摸不到,就加入人參來補充元氣,恢復脈搏。腰痛劇烈,就加入杜仲,來補益精氣,強壯意志,讓正氣恢復,邪氣消退。
加減藥物要根據具體情況來調整,關鍵在於仔細觀察病情,不必拘泥於固定的藥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