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宗漢

《醫寄伏陰論》~ 卷下 (1)

回本書目錄

卷下 (1)

1. 禁令

伏陰病,禁與清涼苦寒,與之必死。

經云:無致邪,無失正,絕人長命。喻嘉言曰:病人陽氣不足,陰氣有餘,則禁助陰泄陽。清涼苦寒,皆助陰泄陽之中,用於陰慘之病,是致邪失正也,故與之必死。

伏陰病,心下滿痛,不可消導,消導必死。(二)

既利且嘔,正氣已奪,難堪再事消克,即心下硬滿而痛,不過厥氣虛結耳。若與消導,是虛而益虛,故死。

伏陰病,轉筋疼痛,神形已奪者,不可砭針。(三)

伏陰為患,不僅奪陽,並亂營血,轉筋疼痛者。血亂筋虛,陰邪乘而搏之也。神形已奪者,氣血傷而面塵肌消也。初治則內服溫中通陽之劑,外用湯熨艾灸之法,取其助陽破陰耳。若砭針之法,泄氣破血,施於陽熱夾穢,內外脹滿之痧症,立見奇功,而施於氣血兩奪之伏陰,則大犯虛虛之弊,安有不死。

白話文:

得了潛伏的陰寒病,禁止使用性寒涼苦的食物或藥物。如果用了,必定死亡。

《內經》說:不讓邪氣侵犯,不失去正氣,是長壽的祕訣。喻嘉言說:病人陽氣不足,陰氣過剩,則禁止使用幫助陰寒、損耗陽氣的治療方法。性寒涼苦的食物或藥物都是幫助陰寒、損耗陽氣的,用於陰氣旺盛的病,就是讓邪氣侵犯、失去正氣,所以必定會死亡。

潛伏的陰寒病,胸口悶脹疼痛,不可用攻消導滯的治療方法,用了必定死亡。(二)

嘔吐、腹瀉並發,正氣已經被奪走,難以再承受攻消剋制的方法。即使胸口又硬又脹又痛,也不過是陽氣虛弱而鬱結罷了。如果使用攻消導滯的方法,是虛上加虛,所以會死亡。

潛伏的陰寒病,肢體抽筋疼痛,神志形體已經被奪走的,不可使用針灸治療。(三)

潛伏的陰寒為患,不僅損耗陽氣,還擾亂營血,導致肢體抽筋疼痛。這是營血失調、筋脈虛弱,陰寒邪氣乘虛而入侵襲的緣故。神志形體已經被奪走的,這是氣血受傷而面色暗淡、肌肉消瘦的緣故。剛開始治療時,在內服溫中通陽的中藥的同時,在外敷用熱水燙洗、艾灸的方法,目的是幫助陽氣驅散陰寒。而針灸治療的方法,會損耗氣血,適用於陽熱邪毒夾雜、內外交迫的上實症狀,能迅速顯著見效。但是用於氣血兩虛的潛伏的陰寒,就會嚴重違反虛虛補虛的原則,怎麼可能不死。

伏陰病,神形已奪,未奪,禁與芳香。(四)

伏陰本非脹閉之疾,芳香耗氣,投之有損。

伏陰病,氣奪不語者,與芳香即死。(五)

氣奪不語,較他症內閉不語天淵,氣奪者正氣敗也,當以大劑獨參湯救之。內閉者邪氣實也,當以芳香逐穢,先開其閉。若認此症為閉症,而投芳香,則几几欲息之氣絕矣。

伏陰病後,大便不通者,不可攻下。(六)

病後大便不通有二,一則津液內奪,腸胃枯槁也。一則泄利太過,糟粕未滿也。若投攻下,則將復之正氣,必隨藥而脫。

伏陰病,冷汗自出者,禁酸斂。(七)

白話文:

伏陰病症,如果病人神志昏迷,就不要給他用芳香類的藥物。因為伏陰病本就不是脹滿閉塞的病症,芳香類藥物會耗損元氣,反而有害。如果病人已經昏迷不語,更不能用芳香類藥物,否則會致命。昏迷不語跟其他疾病的閉塞不語完全不同,昏迷不語是因為正氣衰敗,應該用大劑量的獨參湯來救治。閉塞不語則是邪氣入侵,應該用芳香類藥物來驅除邪氣,先打開閉塞。如果把伏陰病症當成閉塞病症,而用芳香類藥物治療,就會加速病人死亡。伏陰病症之後,如果大便不通,不能用攻下藥物。病後大便不通有兩種情況,一種是津液內耗,腸胃枯竭;另一種是泄瀉過度,糟粕不足。如果使用攻下藥物,會把剩下的正氣也帶走。伏陰病症,如果病人自發冷汗,不能用酸斂類藥物。

此皆陰勝陽衰,不能衛外,致汗隨氣泄也。當以扶陽為是,酸斂止汗,則氣機閉塞,而陰邪益盛。

伏陰病,形肉已奪,小便不通者,不可與滲利。(八)

形肉已奪者,氣血俱敗也。氣血敗則津液竭,五苓等滲利之藥,純陽不化,不但不能通調水道,抑且重奪津液,故不可與。若與暑濕泄利,及傷寒水停少腹比類,則誤矣。

伏陰病,不可過投辛烈。(九)

伏陰之病,固以溫通為主治。惟期恰中病情,不可過當,若辛烈太過,暗耗真陰,陰邪雖退,而陰液已亡,陰亡則陽無所附,浮游變幻,不可復理。如此死者,醫殺之也,可不慎歟。

伏陰病轉筋,不可與木爪,與則邪留。(十)

白話文:

這些都是因為陰氣勝過陽氣,導致身體無法自我防護,結果使汗水隨著氣息流失。治療應該以補充陽氣為原則,使用酸性食物和具有收斂效果的物質來止汗,但這樣可能會導致氣機閉塞,並讓陰邪更加強大。

如果一個人患有潛伏的陰虛病,並且已經失去肌肉和體態,尿液不通暢,這種情況下不能使用利尿劑來治療。(第八)

當一個人的肌肉和體態已經消失,這表示他的氣血都已經衰敗。當氣血衰敗時,體內的津液就會枯竭,像五苓散這樣的利尿藥物,只是純陽之物,無法調節體內水分,反而會再次奪取津液,因此不能使用。但如果遇到因為暑熱或濕氣引起的消化不良,或者因傷寒導致腹部積水的情況,那麼使用利尿藥物就是錯誤的。

對於潛伏的陰虛病,不能過度使用辛辣的藥物。(第九)

潛伏的陰虛病,本應以溫和通暢為主,但必須適度,不可過度。如果使用了過於辛辣的藥物,會悄悄消耗真正的陰氣,即使陰邪得到消除,但陰液已經消失,一旦陰液消失,陽氣就沒有依附的地方,變得飄忽不定,難以治療。這樣的死亡,是由醫生造成的,我們怎能不謹慎呢?

對於患有潛伏陰虛病而出現抽筋的病人,不能使用木類或草藥進行治療,否則會讓邪氣留在體內。(第十)

伏陰以小便通利為愈,木瓜斂陰閉陽,阻澀小便,小便不利,陽氣不和,陽氣不和,則陰邪留而不去。

白話文:

當身體出現伏陰的情況時,表示小便已經變得通暢且康復了。木瓜有收縮陰部、封閉陽氣的作用,會使尿液排泄受阻,導致小便不通順。如果小便不通順,就會影響到人體的陽氣運行,使得陽氣不能正常地調節身體的功能,進而造成陰寒之邪在體內停留不去。

2. 瘥後

伏陰病新瘥,不得瞑者,宜半夏湯。(一)

《靈樞經》云:厥氣客於五臟六腑,則衛氣獨衛於外,行於陽,不得入於陰。行於陽,則陽氣滿,陽氣滿,則陽蹻盛,不得入於陰,陰虛故目不瞑。治之奈何,飲以半夏湯,一劑陰陽已通,其臥立至,蓋瞑者目合而寐也,目不合則臥不安。厥氣者,陰邪上逆也。茲伏陰新瘥,陰邪已退矣。而胃氣未和,陽不得入於陰,獨行於外,故目不得瞑,宜遵經方用半夏湯。

半夏湯,亦名半夏秫米湯經,引陽入陰法

半夏(三錢,制),秫米(六錢,即糯粟米)

白話文:

如果一個人患了伏陰病,剛痊癒不久,卻總是睡不著,就應該服用半夏湯。

《靈樞經》中記載:當厥氣(陰邪之氣)入侵五臟六腑時,衛氣(護衛人體的陽氣)只能在體表運行,流動於陽經,無法進入陰經。由於陽經運行過於旺盛,陽氣充盈,導致陰經虛弱,眼睛無法閉合而無法入睡。

要治療這種情況,應該服用半夏湯,一劑下去就能使陰陽氣血流通,患者可以安心入睡。因為眼睛閉合才能安穩入睡,眼睛無法閉合就無法安然入睡。厥氣指的是陰邪之氣上逆。

現在這個病人伏陰病剛癒,陰邪之氣已經退去,但胃氣尚未調和,陽氣無法進入陰經,只能在體表運行,所以眼睛無法閉合。因此,應該依照經方,服用半夏湯。

半夏湯,又稱半夏秫米湯,屬於引陽入陰的方劑。

藥方

  • 半夏(三錢,制)
  • 秫米(六錢,即糯粟米)

注釋

  • 伏陰病:指陰邪入侵體內,導致身體虛弱的疾病。
  • 瘥:痊癒,恢復健康。
  • 厥氣:陰邪之氣,是指寒邪、濕邪等病邪。
  • 衛氣:護衛人體的陽氣,具有抵抗外邪的作用。
  • 半夏湯:由半夏和秫米組成的湯劑,具有燥濕化痰、降逆止嘔、引陽入陰的功效。
  • 秫米:即糯粟米,具有健脾益胃、補中益氣的功效。

現代醫學解釋

半夏湯可能通過改善胃腸功能,促進胃氣運行,從而改善患者的睡眠。但具體機制尚需進一步研究。

千里長流水,揚萬遍,取三杯,葦薪火煎飲一杯,稍益,以知為度,覆杯則瞑,汗出則已,須如法煎則效。

方解,陽氣下交干陰則寐,胃居中焦,為陰陽出入之道路也。胃不和則道路阻,陽氣不得入於陰,而獨行外,故不得瞑。半夏和胃通陰陽,秫米益陰,利大腸,用千里長流水,揚萬遍,葦薪火煎。蓋取急下通關之義。秫米臣半夏,而反倍於半夏者,以大腸為胃之下關,和胃重在利腸耳。陰陽通則營衛和,故覆杯則瞑,汗出則已。

伏陰病,新瘥不欲食,但喜甘飲者,可與養胃湯加芍藥。(二)

病時過服辛燥,暗劫胃陰,較之嘔利所傷者,尤為難復,故瘥後不欲食。不欲食者,胃虛不納穀也。喜甘飲者,土虛津竭也。養胃湯原為養胃潤槁設,此處加芍藥,變為酸甘化陰三劑,則胃陰易復,陰復則胃和,而穀食自進矣。若心下脹痛不欲食者,不在此例。

白話文:

千里長流水經過萬次揮揚,取三杯。用葦木柴火煎煮一杯,稍微有益處就行,覆蓋杯子就能入睡,出汗後就痊癒了。一定要按照方法煎煮纔有效。

方劑解說

陽氣下降與陰氣相交就會入睡,胃位於中焦,是陰陽出入的道路。胃如果失調,道路就會阻塞,陽氣無法進入陰中,而只能獨自運行於體外,所以不能入睡。半夏能調和胃氣,通達陰陽,秫米補益陰氣,利於大腸。千里長流水經過萬次揮揚後,用葦木柴火煎煮。這是為了取其迅速通關的作用。秫米臣侍於半夏,用量比半夏多一倍,是因為大腸是胃的下關,要調和胃氣,重點在於利腸。陰陽通達,營衛調和,所以覆蓋杯子就能入睡,出汗後就痊癒。

對於伏陰病的人,剛痊癒時不想吃東西,只喜歡喝甜飲,可以服用養胃湯再加芍藥。(二)

生病時過度服用辛熱藥物,暗中會劫奪胃陰,比嘔吐腹瀉所傷者更難以恢復,所以痊癒後不想吃東西。不想吃東西,是因為胃虛不納食。喜歡喝甜飲,是因為脾胃虛弱,津液耗竭。養胃湯原本是用來滋養胃氣,潤澤枯槁的,這裡加了芍藥,變成酸甘化陰的三劑藥方,可以幫助胃陰恢復,陰氣恢復,胃氣調和,自然就能進食穀物了。如果心下脹痛不想吃東西,則不在此治療範圍內。

伏陰病新瘥腹滿者,與桔梗半夏湯。(三)

腹滿有虛有實,皆屬脾病,脾氣不和而為脹滿。經云:腹滿不減者為裡實,當下之。腹滿時減者為裡虛,當溫之。又陽邪內陷,而為脹滿者,則口燥咽乾,陰邪入里。而為脹滿者,則嘔利厥逆。伏陰新瘥而滿者,脾氣虛不能運布津液,凝注而為飲邪也。邪勝正虛,則陰陽不和,清濁相混,而腹滿見焉。法宜分理清濁,則腹滿自除,故與桔梗半夏湯。

桔梗半夏湯,分理清濁法,傳

半夏(二錢,薑製),陳橘紅(一錢),茯苓(一錢),甘草(五分),桔梗(一錢)

白話文:

有伏陰病剛癒腹脹的病人,可用桔梗半夏湯。(三)

腹脹有虛實之分,都屬於脾病,脾氣不調和而導致脹滿。醫書上說:腹脹不消減的為實症,應瀉下。腹脹有時減小的為虛症,應溫補。如果陽邪內陷而導致脹滿的人,會口乾舌燥,陰邪入裏而導致脹滿的人,會嘔吐腹瀉。伏陰病剛癒而腹脹的人,是脾氣虛弱不能運化津液,凝聚成飲邪所致。邪氣勝,正氣虛,則陰陽不和,清濁相混,出現腹脹。治療方法應分別處理清濁,腹脹自然消除,因此使用桔梗半夏湯。

桔梗半夏湯,清濁調和法,傳方

半夏(二錢,薑製),三年陳橘紅(一錢),茯苓(一錢),甘草(五分),桔梗(一錢)

水三杯,加生薑一錢,煎去滓溫服。

方解,凡痰飲之病,悉以二陳為主方,其功在潤脾和胃,理氣化痰耳。本方加桔梗,以桔梗能升能降,佐二陳調和陰陽,分理清濁,則脾虛不能運布津液,為飲為痰而滿者,庶可即除。

病後不欲食,食亦不化,胸腹滿悶者,與異功散。(四)

病後不欲食者,胃氣虛也。食不化者,脾氣虛也。胃虛則不納穀,脾虛則失健運。飲食不化,則氣機壅塞,故胸腹滿悶。法宜健脾養胃,用異功散,勿認實症而進消導。

異功散,健脾養胃法,傳

人參(二錢),白朮(二錢,薑汁炒),茯苓(二錢),甘草(一錢,炙),陳皮(一錢)

白話文:

將三杯水加入一錢生薑,煎煮後去渣,溫熱服用。

治療痰飲病症,主要以二陳湯為基礎,它能潤脾和胃,理氣化痰。本方加入桔梗,因為桔梗能升能降,輔助二陳湯調和陰陽,分清濁氣,這樣就能夠解決脾虛導致津液無法運布,積聚成飲痰而導致腹滿的問題。

病後不想吃東西,吃了也消化不了,胸腹滿悶的,可以用異功散。

病後不願意吃東西,是胃氣虛弱;吃下去無法消化,是脾氣虛弱。胃虛則無法進食,脾虛則無法健運。飲食無法消化,氣機就會阻塞,導致胸腹滿悶。因此,應該健脾養胃,使用異功散,不要誤認為是實證而使用消導藥物。

異功散健脾養胃的配方:人參二錢,白朮二錢(用薑汁炒),茯苓二錢,甘草一錢(炙),陳皮一錢。

共為粗末,加生薑六分,大棗五枚,水一杯煎服。

方解,四君子湯,中正和平,為健脾養胃之良方也。加陳皮名異功散,以主治氣虛而兼氣滯,取效最捷,則異功之名稱焉。

病後數日先食,後不欲食,心下微痛,按之痛劇者,宜胡米煎。(五)

病後飲食將開,食之過飽,使新復之脾胃,運化不及,而停滯難消,故為是候,異功散鞭長莫及,非所宜也。惟以胡米煎小和之,切勿與消克奪正。

胡米煎,理中行滯法

陳米一勺,薑汁浸透,鍋內炒胡成炭,水一杯煎服。

方解,米稟天地衝和之氣以生,味甘性涼,理脾和胃,陳者尤佳,用薑汁浸透炒胡成炭,則行不傷正,為虛人消滯無上妙方。

白話文:

這兩種藥物都比較簡單粗糙,加入生薑六錢、大棗五枚,用水一杯煮沸煎服。

方劑解釋四君子湯

性情中正平和,是健脾養胃的好方子。加入陳皮後稱為「異功散」,用於治療氣虛兼氣滯,見效非常迅速,所以纔有「異功」之名。

病後數日先食,後不欲食,心下微痛,按之痛劇者,宜胡米煎。(五)

病後飲食恢復初期,如果吃得太飽,會讓新恢復的脾胃無法及時消化,導致停滯難以消散,所以會出現這樣的症狀。異功散無法解決這個問題,不適合使用。只能使用胡米煎來稍微調理,切勿使用消克奪正的方法。

胡米煎,理中行滯法

陳米一湯匙,浸透薑汁,放入鍋中炒成焦炭,用水一杯煮沸煎服。

方劑解釋

米生長於天地之間,承載著天地和諧之氣,味甘性涼,能調理脾胃,陳米效果更好。用薑汁浸透後炒成焦炭,這樣既能行滯又能避免損傷正氣,是虛弱之人消滯的極好方法。

病後聲顫無力,語不接續,或懶言,或語聲輕微,無氣以動者,均宜獨參湯。(六)

病時誤投消克,元氣大傷,故病退而見此等虛象。人參得天地精英之氣以生,其氣屬陽,而其體屬陰,與人之氣體合其德,故於人身無所不備。凡氣血大虛者,均宜服之。

病後飲食日增,數日不大便,甚有十數日不行,而腹無所苦者,勿服藥。如投通利,死不終朝。(七)

伏陰嘔利轉筋,大傷營液,腸胃為之乾枯,傳道因而鈍滯。故病後飲食日增,而數日不大便,甚有十數日不行者,猶水涸船停耳。腹中即無所苦,無病可知,飲食日增,則營液日化,遲不數日,營液充足,大便自行矣。故不必服藥,如作實症浪投通利,必致正氣隨藥而脫,死不終朝。

白話文:

(六)病後聲音顫抖無力、說話斷斷續續、或者是懶得說話,或是聲音輕微、沒有力氣說話的,都適合服用獨參湯。

病中誤用消散的藥物,會嚴重損傷元氣,所以病癒後才會出現這些虛弱的症狀。人參吸收天地間的精氣而生長,它的氣屬於陽,而它的形體屬於陰,與人體的氣血相合,因此對人體有全面的補益作用。凡是氣血極度虛弱的人,都適合服用。

(七)病後飲食量逐漸增加,但好幾天都沒大便,甚至很多人十幾天都不大便,但腹部沒有任何不適的,不要服用藥物。如果服用通便藥物,當天就會死亡。

潛伏的寒氣引起嘔吐、腹瀉、抽筋,嚴重損傷了營液(營養物和水分),導致腸胃乾枯,傳導功能因此遲鈍。所以病後飲食量逐漸增加,但好幾天都沒大便,甚至有人十幾天都不大便,就像水乾了船停住了一樣。腹中即便沒有任何不適,也可以知道沒有疾病,飲食量逐漸增加,那麼營液就會逐漸轉化,用不了幾天,營液充足了,大便就會自然排出。所以不必服用藥物,如果當作實證(實熱證)胡亂服用通便藥物,必定會導致正氣隨著藥物流失,當天就會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