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宗漢

《醫寄伏陰論》~ 卷上 (3)

回本書目錄

卷上 (3)

1. 死候

伏陰病,朝發暮死者,其症肢厥而躁,爪甲紫黑,神識不清也。

此陽絕陰結之死候也。其症蓋由內伏陰邪,外感寒氣,或汗出浴水,或臥露貪涼,或勞汗感風,或恣飲冷水之所致也。《靈樞》曰:三虛者,其死暴疾也。得三實者,邪不傷人也。乘年之衰,逢月之空,失時之和,因為賊風所傷,是謂三虛。《素問》曰:乘年之虛,則邪甚也。

失時之和,亦邪甚也。遇月之空,亦邪甚也。重感於邪,則病危矣。此正重感於邪也。故朝發暮死。

伏陰病,數欠者,陽氣衰也。不治則陽絕而死。(二)

欠俗稱呵欠也。經云:人之欠者何氣使然?衛氣晝日行於陽,夜半行於陰,陰者臥,陽者主上,陰者主下。故陰氣積於下,陽氣未盡,陽引而上,陰引而下,陰陽相引,故數欠。陽氣盡,陰氣盛則目瞑,陰氣盡而陽氣盛,則寤,此平人陰陽相引之理也。若病伏陰之人,陰邪盛於下,陽氣衰於上,陽氣欲與陰爭。

白話文:

潛藏體內的陰氣病,早上發病,晚上就死去,症狀是四肢冰冷僵硬且煩躁不安,指甲發紫變黑,神志不清。

這是陽氣衰竭,陰氣凝結的死亡徵兆。此症主要是由於體內潛藏陰邪,外感寒氣所致,可能是因為出汗後洗冷水澡,或是貪涼睡在露天,或勞動出汗後受風,或過度飲用冷水引起的。《靈樞》說:身體三處虛弱的人,其死亡會很突然。獲得三處充實的人,邪氣不會傷害身體。在年老體衰、月亮空虛、時令失調的情況下,因邪風侵襲導致的疾病,稱為三虛。《素問》說:年老體衰時感染邪氣,邪氣就會很嚴重。

時令失調時感染邪氣,邪氣也會很嚴重。月空時感染邪氣,邪氣也會很嚴重。反覆感染邪氣,病情就會危及生命。此病正是反覆感染邪氣所致,所以早上發病,晚上就會死去。

潛藏體內的陰氣病,經常打哈欠,是陽氣衰弱的表現。如果不治療,陽氣就會衰竭而死亡。(續)

通常所說的打哈欠就是呵欠,經書上說:人為什麼會打哈欠?因為衛氣白天在陽經中運行,半夜在陰經中運行。陰氣屬臥,陽氣屬動,陰氣主下,陽氣主上。所以夜晚陰氣積聚在下焦,陽氣還沒有完全消散,陽氣上升,陰氣下降,陰陽互相牽引,所以經常打哈欠。陽氣耗盡,陰氣旺盛,就會閉眼睡覺;陰氣耗盡,陽氣旺盛,就會醒來,這是健康人陰陽互相牽引的道理。如果是患有潛藏體內陰氣病的人,陰邪旺盛在下焦,陽氣衰弱在上焦,陽氣試圖與陰氣抗衡。

致引陰邪而上,陰上陽下,陽上陰下,彼此互爭,故以數欠。當急扶陽抑陰,以救危亡之陽,如醫者以為病人呵欠為欲愈,因循不治,勢必陰勝陽絕而死。

伏陰病,小便利如豚肝汁者死。(三)

小便不利,是陽氣不化,法當扶陽化氣。而醫者以滲利之劑,重竭其液,致陰血莫保,隨藥下脫。而溲如豚肝汁故死,他如濕溫等症,有溲如豚肝汁者,不在此例。

伏陰病,與溫通法,厥回脈微續者生,暴復洪大者死,身熱汗出如珠者速死。(四)

此皆藥餌辛烈太過,暗奪真陰,致虛陽無所依附,出而不返,救陰挽陽,藥之不及故死。

伏陰病,肢厥轉筋,與四逆理中等方,或湯熨艾灸等法,其病不減者死。(五)

白話文:

小便不利,是陽氣不足以化解水液,應該採取扶助陽氣,促進水液代謝的方法。然而,有些醫生使用滲利藥物,過度排泄水液,導致陰血不足,隨藥物排出而身體虛脫。最終小便稀薄如豬肝汁而死亡。其他疾病,例如濕溫病,也有可能出現小便如豬肝汁的症狀,但並不屬於此例。

伏陰病患者,如果使用溫通法治療,脈象微弱而稍有恢復則能生存,但脈象突然強盛而洪大則會死亡。如果伴隨發熱,汗出如珠,則死亡速度更快。

這些情況都是由於藥物辛辣過烈,暗中損耗了真陰,導致虛弱的陽氣無所依附,散出體外無法回歸,而陰氣不足,陽氣衰竭,即使用藥也無法挽回而死亡。

伏陰病患者,如果出現肢體厥冷、抽筋的症状,使用四逆理中等方,或湯藥、熨貼、艾灸等方法治療,如果病情沒有減輕,則會死亡。

  • "伏陰病" 指的是一種陽氣不足、陰氣偏盛的疾病,多見於寒濕、虛寒等病症。
  • "陰上陽下" 指的是陰氣上攻陽氣下降,"陽上陰下" 指的是陽氣上浮陰氣下沉,都是指氣機逆亂的病理現象。
  • "數欠" 指的是頻繁打呵欠。
  • "豚肝汁" 指的是像豬肝汁一樣稀薄的液體,比喻小便稀薄如水。
  • "厥回脈微續" 指的是脈象微弱,但仍有恢復的跡象。
  • "暴復洪大" 指的是脈象突然變得強盛而洪大。
  • "四逆理中" 指的是溫陽救逆的方劑。
  • "湯熨艾灸" 指的是使用湯藥、熨貼、艾灸等方法治療。

內外溫通,其病不減者,陽氣絕也。陽絕則死。

伏陰病,先轉筋,續至舌卷囊縮者死。(六)

筋者聚於陰器,而脈絡於舌本,肝者筋之合也。故轉筋之疾屬於肝,肝藏虛則陰邪易入,入則筋脈斂束,亂則舌卷囊縮而死。

伏陰病,先轉筋後少腹疼痛,或喘滿者死。(七)

少腹疼痛肝病也,喘肺病也,滿脾病也,皆非死症。若由轉筋而致者,未有不死也。何者,轉筋入里,是陽傳於陰也。陽傳於陰者死。

伏陰病,惡寒甚,脈伏而躁者死。(八)

內外俱寒,有陰無陽也。

伏陰病,嘔利止,厥回小便利,為欲愈,而復厥下利者死。(九)

白話文:

內外溫通,其病不減者,陽氣絕也。陽絕則死。 [若使用內外溫和的方法治療,但病情沒有減輕,這表示體內的陽氣已經枯竭,這樣的情況通常會導致死亡。]

伏陰病,先轉筋,續至舌卷囊縮者死。(六) [患了陰藏之病,先是出現轉筋現象,接著舌頭卷縮、生殖器縮小,這種情況下會死亡。]

筋者聚於陰器,而脈絡於舌本,肝者筋之合也。故轉筋之疾屬於肝,肝藏虛則陰邪易入,入則筋脈斂束,亂則舌卷囊縮而死。 [筋聚集在生殖器附近,與舌根部的脈絡相連,肝是筋的歸屬。因此,轉筋的問題與肝有關,如果肝的儲藏功能虛弱,陰邪容易進入,進入後筋脈收縮,造成舌頭卷縮和生殖器縮小,這情況下會死亡。]

伏陰病,先轉筋後少腹疼痛,或喘滿者死。(七) [患了陰藏之病,先是轉筋,接著出現少腹部疼痛,或者喘息、胸脹的情況,這些都是預示著死亡的跡象。]

少腹疼痛是肝病的徵兆,喘息是肺病的徵兆,胸脹是脾病的徵兆,這些並不是直接導致死亡的病症。但如果是由轉筋引起的這些症狀,那麼很少有能存活下來的。因為轉筋進入體內,表示陽氣傳遞到陰部,這種情況下死亡的可能性很高。

伏陰病,惡寒甚,脈伏而躁者死。(八) [全身畏寒嚴重,脈搏沈細且焦躁,這種情況下會死亡。]

內外俱寒,有陰無陽也。 [全身都表現出寒冷,表明體內陰盛而陽衰。]

伏陰病,嘔利止,厥回小便利,為欲愈,而復厥下利者死。(九) [患了陰藏之病,嘔吐和腹瀉停止,突然出現四肢厥冷、小便正常的情況,這是病情好轉的徵兆,但如果再次出現嘔吐和腹瀉,那麼這表示病情將會惡化,並可能導致死亡。]

嘔利止厥回小便通利,為陰去陽還,故為欲愈。而復厥下利者,為陰復陽消。陰復陽消者,將還之陽氣未安,而陰寒之邪復侵,則陽不能保矣,故死。

伏陰病,嘔利已止,復欲下利而無利,時時眩冒者死。(十)

此氣質俱亡之候也。嘔利已止,其病當愈,而復欲下利者,陰氣下陷也。無利者,利盡而無物也。時時眩冒者,陽氣上脫也,故死。

伏陰病,面黑者死,目直視者死,唇痿不收者死,鼻孔黑而氣冷者死,齒黑而乾者死。(十一)

此五者,見一則死。面黑心氣絕也。目直視肝氣絕也。唇痿不收,脾氣絕也。鼻孔黑而氣冷,肺氣絕也。齒黑而干,腎氣絕也。總之面形陰慘,神氣兩奪者。皆死之徵也。

白話文:

第一段

嘔吐和腹瀉止住,小便通畅,这是阴气退去,阳气回返,预示着将要康复。但是如果再次出现厥逆和腹泻,则是阴气复盛,阳气消退。阴气复盛阳气消退,说明将要回返的阳气尚未稳定,阴寒之邪再次侵犯,阳气无力抵御,所以会导致死亡。

第二段

伏阴病,呕吐和腹泻已经停止,却又想腹泻却泻不出来,并且时常头晕目眩,这样的情况就会死亡。

第三段

这是气血俱亡的征兆。呕吐和腹泻已经停止,病情应该要好转,却再次想腹泻,说明阴气下陷。泻不出来,则是因为腹泻的物质已经耗尽。时常头晕目眩,说明阳气上脱,所以会导致死亡。

第四段

伏阴病,面部发黑者会死亡,眼睛直视者会死亡,嘴唇萎缩不能闭合者会死亡,鼻孔发黑并且气息冰冷者会死亡,牙齿发黑并且干燥者会死亡。

第五段

这五种情况,只要出现一种就会死亡。面部发黑,是心气绝亡的征兆;眼睛直视,是肝气绝亡的征兆;嘴唇萎缩不能闭合,是脾气绝亡的征兆;鼻孔发黑并且气息冰冷,是肺气绝亡的征兆;牙齿发黑并且干燥,是肾气绝亡的征兆。总之,面容阴惨,神气涣散,都是死亡的征兆。

第一段

患者呕吐和腹泻停止,小便畅通,这是因为阴邪退去,阳气恢复,预示着病情将要好转。但是如果再次出现昏厥和腹泻,则是阴气再次上升,阳气消退。这说明原本要恢复的阳气还没有稳定,阴寒之邪又趁虚而入,阳气无法抵御,最终导致死亡。

第二段

对于伏阴病,如果患者呕吐和腹泻已经停止,却又想腹泻却泻不出来,并且经常感到头晕目眩,这种情况预示着患者会死亡。

第三段

这种情况是患者气血都衰竭的预兆。呕吐和腹泻已经停止,病情本应该好转,但是却再次想腹泻,说明阴气下陷。泻不出来是因为身体内可排泄的物质已经耗尽。经常头晕目眩则说明阳气上浮,最终导致死亡。

第四段

对于伏阴病,如果患者出现以下情况,预示着死亡:面部发黑、眼睛直视、嘴唇萎缩无法闭合、鼻孔发黑并伴有冰冷的气息、牙齿发黑并干燥。

第五段

这五种征兆,只要出现一种就会死亡。面部发黑是心气衰竭的征兆;眼睛直视是肝气衰竭的征兆;嘴唇萎缩无法闭合是脾气衰竭的征兆;鼻孔发黑并伴有冰冷的气息是肺气衰竭的征兆;牙齿发黑并干燥是肾气衰竭的征兆。总而言之,面容阴沉,精神萎靡,都是死亡的预兆。

伏陰病厥逆,呼之不應,脈絕者死。(十二)

前變症篇,諸症除,似寤似寐,呼之不應,脈微者,是氣奪不語,大進獨參湯可愈。本條厥逆,呼之不應,脈絕者,陰邪盛,陽氣絕也,故死。

婦人伏陰病,或未愈,或新瘥,不可乳哺,哺則脫營。其症喘促脹滿,脈大而空,為難治。(十三)

營者,血之標。血氣為人身之陰陽,相抱而不相離也,平協則兩相依附。如陽欲上脫,陰下吸之。陰欲下脫,陽上吸之。故不能脫也。婦人伏陰病,或未愈,或新瘥,不可乳哺小兒者。未愈之時,陰陽各造其偏,新瘥之時,陰陽尚未平協。一經乳哺,則營離而氣孤,氣孤則放肆無歸,而散逆於胸中。

故為喘促脹滿,脈大而空者,營脫之徵也。陰陽脫離,有死而已,故難治。

白話文:

【伏陰病症出現厥逆現象,叫喊不應答,脈搏消失的,表示死亡。(十二)

在前變症篇章中,若所有症狀消失,患者看似醒來但又像睡著,叫喊不應答,脈搏微弱的,這表示元氣耗盡無法說話,使用大進獨參湯可以痊癒。此條出現厥逆,叫喊不應答,脈搏消失的,表示陰邪太強,陽氣已絕,所以預示死亡。

婦人的伏陰病症,如果尚未痊癒或剛好康復,不可哺乳嬰兒,哺乳會導致營養流失。若出現喘息、腹脹,脈搏大且空虛,表示治療困難。(十三)

營,指的是血液的外在表現。血液與氣體是身體的陰陽,互相依存不離開。當陰陽平衡時,兩者相輔相成。就像陽氣想要上升脫離,陰氣就會將其吸引下來;陰氣想要下降脫離,陽氣也會將其吸引上去。因此,無法讓其脫離。

婦人若患有伏陰病症,若未痊癒或剛好康復,哺乳嬰兒是不適當的。在未痊癒時,陰陽之間的關係失衡,剛康復時,陰陽仍然未完全平衡。一旦哺乳,營養物質就會從體內流失,導致氣力單薄,氣力單薄使得氣體失去歸宿,而在胸中散發逆流。

因此,會出現喘息、腹脹,脈搏大且空虛的症狀,這是營養流失的徵兆。陰陽分離,只能導致死亡,所以治療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