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rb Formula Database

中醫古籍記載主治「肥瘡」的中藥方劑清單與原文

肥瘡,又稱為肥疔、肥癰,是一種皮膚病,好發於頭面、頸項等處。其特徵為皮膚出現紅腫、疼痛,並有膿液形成。

肥瘡的病因主要與外感風熱、內生濕熱有關。外感風熱,可導致皮膚腠理疏鬆,風邪乘虛而入,蘊結肌膚,形成肥瘡。內生濕熱,則可導致脾胃運化失常,濕熱內蘊,上蒸於肌膚,形成肥瘡。

肥瘡的臨床表現為皮膚出現紅腫、疼痛,並有膿液形成。膿液初起為黃色,後期可變為綠色或黑色。患處周圍的淋巴結常常腫大、疼痛。

肥瘡的治療以清熱解毒、消腫排膿為主。常用中藥有金銀花、連翹、蒲公英、大黃、黃連、黃芩等。外用可用紫雲膏、五倍子散等。

肥瘡的預防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1. 注意個人衛生,勤洗澡,勤換衣。
  2. 避免接觸不潔的物品。
  3. 保持室內通風、乾燥。
  4. 增強體質,提高免疫力。

如果出現肥瘡的症狀,應及早到醫院就診,以免延誤治療。相關中藥方劑清單與古籍原文如下:

相關中藥方劑清單



消風散

▼ 展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