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rb Formula Database
中醫古籍記載主治「小兒疳痢」的中藥方劑清單與原文
小兒疳痢是中醫古代疾病,是小兒常見的消化道疾病,以腹瀉為主要表現。其發病原因多與飲食不節、脾胃虛弱有關。臨床主要表現為大便稀薄、色黃或帶綠,臭穢不爽,伴有腹痛、腹脹、食欲不振、面色萎黃、精神萎靡等症狀。
小兒疳痢的治療,以健脾益氣、清熱解毒為主。常用方藥有保和丸、香砂六君子湯、葛根芩連湯等。此外,還可配合針灸、推拿等治療。
小兒疳痢的預防,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
- 飲食要清淡、易消化,不吃生冷、油膩、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 注意飯前便後洗手,保持口腔清潔。
- 增強體質,提高免疫力。
- 定期帶孩子進行體檢,早發現、早治療。
小兒疳痢是一種可防可治的疾病,家長們要重視對孩子的健康管理,避免孩子患病。如果孩子出現了疳痢的症狀,要及時帶孩子到醫院就診,以免延誤病情。相關中藥方劑清單與古籍原文如下:
相關中藥方劑清單
白朮散
- 1.《証治準繩‧幼科》:「_白朮散_,治小兒疳痢,腹脹㽲痛,日夜三二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