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枝煎

七枝煎

QI ZHI JI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0

寒性指數

22

熱/寒比例

(0.46)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40%
胃經 20%
心經 10%
大腸經 10%
脾經 10%
腎經 10%
肝經
胃經
心經
大腸經
脾經
腎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七枝煎方中加入槐枝,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涼血止血:槐枝性涼,味苦,入肝、大腸經,具有清熱涼血、止血消腫之功效。其可有效治療因熱毒蘊結、血熱妄行所致的各種出血症狀,例如鼻衄、咯血、尿血等。
  2. 疏風散熱:槐枝亦能疏散風熱,對於外感風熱所致的頭痛、發熱、咽喉腫痛等症狀,也有一定療效。

因此,七枝煎方中加入槐枝,可有效清熱涼血止血,並兼具疏風散熱之功效,對於治療熱毒蘊結、血熱妄行、風熱外感等症狀,具有良好的臨牀應用價值。

七枝煎方中包含柳枝,主要原因如下:

  1. 清熱解毒:柳枝性寒,味苦,入肝經,具有清熱解毒之效。對於外感風熱、咽喉腫痛、目赤腫痛等症狀,可起到清熱解毒、消炎止痛的作用。
  2. 疏風散熱:柳枝具有疏風散熱之功,能散發體內鬱熱,緩解因風熱引起的頭痛、發熱、鼻塞等症狀。

總而言之,柳枝在七枝煎方中起著清熱解毒、疏風散熱的重要作用,配合其他藥材,共同達到治療疾病的效果。

七枝煎中包含椿皮,主要原因有二:

  1. 清熱解毒:椿皮性寒,味苦,具有清熱解毒、燥濕止癢的功效。七枝煎主要用於治療濕熱瘡瘍、濕疹、皮膚瘙癢等症,椿皮能有效清除體內熱毒,改善皮膚狀況。
  2. 疏風散寒:椿皮還具有疏風散寒的作用。對於風寒濕邪引起的皮膚病,椿皮能祛除風寒濕邪,促進皮膚恢復。

總之,椿皮在七枝煎中起到清熱解毒、疏風散寒的作用,有助於治療濕熱瘡瘍、濕疹等皮膚病。

七枝煎方中包含楮樹白皮,主要源於其利水消腫、清熱解毒的功效。

楮樹白皮性寒,味甘,入腎、膀胱經。其利水消腫之效,可用於治療水腫、小便不利等症;而清熱解毒之效,則可用於治療熱毒瘡瘍、濕疹等病。

七枝煎作為治療濕熱下注、小便不利、水腫等症的方劑,加入楮樹白皮,可有效增強其利水消腫、清熱解毒的功效,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七枝煎方劑中包含艾葉,主要因為艾葉具有以下功效:

  1. 溫經止痛:艾葉性溫,味苦,入肝、脾經,能溫經散寒,止痛止血。對於寒凝血瘀引起的疼痛,如寒性腹痛、痛經等,有良好的緩解作用。
  2. 祛濕止癢:艾葉還具有祛濕止癢的作用,能有效治療濕疹、皮炎等皮膚病。七枝煎方劑中加入艾葉,可以增強祛除濕氣,止癢止痛的效果,對於濕熱蘊結所致的皮膚病有較好的療效。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七枝煎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劑主治「中風年久癱瘓,筋骨疼痛」,屬外治法之一。中風後氣血瘀滯、經絡不通,久病入絡,導致肢體痿廢或拘攣疼痛。古代醫家認為,風邪侵襲筋骨,痰瘀互結,需透過溫通、活血、祛風之品以開泄腠理、透達經絡。此方以煎湯外洗,藉藥力與熱力協同,促使氣血流通,發汗驅邪,符合「外治之理即內治之理」的傳統理論。

組成邏輯推理與治療原理

  1. 枝類藥物的共性
    槐枝、桃枝、柳枝、椿枝、楮枝、茄枝均取植物枝條入藥。中醫認為「枝走肢」,其性多具辛散通行之效,能趨向四肢末端,疏導經絡瘀滯。且枝條形態類比人體經絡,符合「取象比類」思維。

  2. 各藥協同作用

    • 槐枝:苦寒入肝,清熱祛風,古代用於治療皮膚濕癢、筋骨疼痛。
    • 桃枝:辛溫活血,《本草綱目》載其「解蟲毒,治心腹痛」;現代研究顯示含揮發油,可促進局部循環。
    • 柳枝:苦寒祛風濕,含柳皮素,有消炎止痛之效,古方多用於痺證。
    • 椿枝:苦澀而燥,具收斂與活血雙重特性,民間用於風濕痹痛。
    • 楮枝(垢樹):甘涼利水,《名醫別錄》稱其「治風癮疹」,可能透過祛濕緩解腫痛。
    • 茄枝:少見記載,但茄科植物多具散瘀消腫之性,或取其疏通之效。
    • 蘄艾:辛溫透達,能溫經散寒、除濕止痛,為灸療要藥,煎湯外洗可增強溫通之力。
  3. 治療原理
    此方以多種枝類藥物組合,利用其辛散苦泄之性,配合熱水溫敷,達到以下效果:

    • 發汗開泄:溫藥助陽發汗,使風邪從表而出,符合「汗法」原則。
    • 活血通絡:枝類藥物行氣活血,改善局部氣血瘀滯,緩解筋骨疼痛。
    • 協同增效:寒溫藥並用(如槐枝、柳枝偏寒,蘄艾、桃枝偏溫),平衡藥性,針對風濕熱夾雜之痺證。

總結

七枝煎透過外治法,結合植物枝條的通行特性與溫熱刺激,針對「久病入絡」之癱瘓疼痛,體現古代「從外治內」的思維。其組方邏輯強調「以枝通肢」、「寒溫並調」,雖無現代藥理完全佐證,但符合傳統對風濕痺證的病理認識與治療經驗。

傳統服藥法


槐枝、桃枝、柳枝、椿枝、楮枝(即垢樹)、茄枝、蘄艾。
上煎水3桶,大盆浸洗,如冷又添熱水。以被蓋出汗,避風。未愈,再洗幾次。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孕婦慎用。
  •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

相關疾病


動脈粥樣硬化四肢麻痺癱瘓腦內出血腦動脈阻塞腦血栓塞半身或下肢麻木

相同名稱方劑


七枝煎, 出處:《奇方類編》卷上。 組成:槐枝、桃枝、柳枝、椿枝、楮枝(即垢樹)、茄枝、蕲艾。 主治:中風年久癱瘓。筋骨疼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