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花散
GE HUA S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聖濟總錄》卷一四六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寒性指數
熱/寒比例
極寒 (0.14)複方歸經比例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葛花散以「葛花」為主要成分,原因如下:
- 清熱解毒: 葛花性涼,味甘,入肺經,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其能清泄肺熱,解毒消腫,對於外感風熱、咳嗽痰黃、咽喉腫痛等症狀有顯著療效。
- 涼血止血: 葛花亦有涼血止血之效。對於熱毒壅盛、血熱妄行所致的吐血、衄血、咯血等症,葛花能清熱涼血,止血止痛,達到治療目的。
故葛花散以葛花為主要成分,正是利用其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藥性,以達到治療相關病症的效果。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葛花散」主治功效分析
根據《聖濟總錄》、《御藥院方》、《內傷集要》以及《濟陽綱目》等古籍記載,「葛花散」的主要功效在於解酒毒,以及達到飲酒不醉的目的。其治療原理可歸納如下:
1. 解酒毒、止嘔吐:
《聖濟總錄》中,針對飲酒中毒不醒的症狀,提出了多種解酒之法,而其中「葛花散」則被明確指出用於「治飲酒中毒」。葛花性味甘平,具備解酒毒之功,可幫助身體代謝酒精,緩解因飲酒過度導致的頭暈、嘔吐等不適。
2. 預防醉酒:
多個古籍中提到,「葛花散」具有「飲酒令人不醉」的作用。《御藥院方》、《內傷集要》、《濟陽綱目》等皆有類似記載,並指出葛花常與小豆花合用,以增強其解酒功效。此外,部分記載更進一步指出,若服藥後再飲用葛汁或枇杷葉飲,則解酒效果更佳。這暗示「葛花散」可能不僅能加速酒精代謝,還可能通過其他機制,如保護腸胃,減少酒精吸收等,來達到預防醉酒的效果。
3. 多方驗證,配伍增效:
古籍中除了單用葛花外,還記載了許多與之搭配使用的藥材。例如,與小豆花合用,形成「雙花散」,以增強解酒功效;而《濟陽綱目》中「不醉方」則將綠豆、小豆與葛根合用,亦是利用其解酒之能。這些配伍的方式,反映了古代醫家在臨床應用時,通過不同藥材的搭配,以達到更佳療效的經驗總結。
總結:
「葛花散」主要利用葛花的解酒毒之功,達到治療飲酒中毒,以及預防醉酒的目的。雖然配伍有不同的變化,但是其核心功效都是圍繞著解酒毒,以及預防醉酒而展開的。
傳統服藥法
葛花1兩。
上為散。
每用1大錢匕,沸湯點服,不拘時候;亦可煎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葛花散,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四六。 組成:葛花1兩。 主治:飲酒中毒。
葛花散, 出處:《醫方類聚》卷一八三引《神巧萬全方》。 組成:葛花1兩,赤小豆花1兩,黃耆1兩,生乾地黃1兩(焙),白蘞3分,赤芍藥3分,黃芩3分,當歸(微炒)3分。 主治:酒痔,大腸中久積熱,每下血疼痛。
葛花散, 出處:《肘後方》卷七。 組成: 葛花散(方出《肘後方》卷七,名見《禦藥院方》卷八。)出處:方出《肘後方》卷七,名見《禦藥院方》卷八。別名:雙花散組成:葛花、小豆花。主治:飲酒不醉,醉亦不傷人。 。 主治:飲酒不醉,醉亦不傷人。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