茜草散

茜草散

QIAN CAO SAN | 更多圖表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0

寒性指數

47

熱/寒比例

極寒 (0.02)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100%
肝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茜草散方劑中包含茜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茜草性寒涼,可清熱解毒:茜草具有清熱涼血、活血化瘀的功效,對於因熱毒引起的各種病症,如血熱妄行、跌打損傷、瘡瘍腫痛等,有顯著的療效。
  2. 茜草善於走血分:茜草入血分,能夠有效地清除血熱,促進血液循環,改善瘀血阻滯,對於各種血分病症,如月經不調、痛經、產後瘀血等,都有很好的療效。

因此,茜草散方劑中加入茜草,可發揮其清熱解毒、活血化瘀的功效,針對特定病症起到良好的治療作用。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茜草散之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劑專治「土蛇咬傷」,屬古代急救外用方。據原書記載,其使用分兩階段:

  1. 先以蓼草外搽傷處:蓼草性辛溫,具散瘀消腫、解毒殺蟲之效,可能用於初步中和蛇毒、緩解局部腫痛。
  2. 後用茜草散:茜草內服外敷並施,內以井華水(清晨初汲之水,性偏寒涼)調服清熱解毒;外敷藥渣直接作用於傷處,加強消腫散瘀之力。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茜草(去根擂碎)

    • 性味歸經:苦寒,入肝經,傳統用於活血通經、涼血止血、散瘀消腫。
    • 治蛇傷原理
      • 內服:寒性可清熱解毒,苦味能瀉火燥濕,抑制蛇毒熱邪;其活血散瘀特性可防止局部氣血壅滯形成瘀腫。
      • 外敷:直接作用咬傷處,助消散瘀血、減輕毒液擴散。
    • 配伍井華水:取其「至清無雜」之性,加強清熱解毒功效,可能具稀釋毒素或促進代謝作用。
  2. 整體配伍思路

    • 此方體現「內外合治」原則,結合局部解毒(蓼草)與全身調理(茜草內服),雙向阻截蛇毒。
    • 茜草散簡潔針對「毒瘀互結」病機,以散瘀為核心,符合「治蛇傷首重活血」的傳統經驗,通過改善局部氣血循環,加速毒素分解與排出。

推論可能功效延伸
若以茜草散方義推廣,其涼血散瘀特性或可應用於其他蟲蛇咬傷、無名腫毒屬熱瘀證者,然須依具體毒邪性質調整配伍。

傳統服藥法


茜草(去根擂碎)。
用井華水調服,1日3-5次;渣敷傷處。
原書治上證,先用蓼草搽於咬傷處,後用本方。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同名稱方劑


茜草散, 出處:《普濟方》卷三○七。 組成:茜草(去根擂碎)。 主治:土蛇咬傷。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