茜草飲

茜草飲

QIAN CAO YIN | 更多圖表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0

寒性指數

47

熱/寒比例

極寒 (0.02)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100%
肝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茜草飲中包含茜草,主要原因如下:

  1. 清熱涼血止血:茜草性寒,味苦,入心、肝、膀胱經,具有清熱涼血、活血化瘀、止血的作用。對於熱毒血瘀所致的出血症狀,如吐血、衄血、尿血、便血等,茜草能起到很好的治療效果。
  2. 利尿通淋:茜草還具有利尿通淋的作用,可以治療熱淋、血淋、石淋等泌尿系統疾病。

因此,茜草在茜草飲中起到清熱涼血止血、利尿通淋的作用,是該方劑的重要組成部分。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茜草飲》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出自古代醫籍,主治「吐血不止」。吐血在中醫屬「血證」範疇,多因熱迫血妄行、氣虛不攝血,或瘀血阻絡、血不歸經所致。茜草性寒,能清熱涼血、化瘀止血,尤其擅長治療因血熱或瘀滯導致的出血。此證以「不止」為特點,推測病機可能為熱鬱血分、血不循經,或離經之血未淨而反覆出血,茜草既可清解血分熱毒,又能散瘀通絡,標本兼顧。

組方邏輯與治療原理:

  1. 單方專藥,力專效宏:方僅茜草一味,且註明「生用」,生品性偏寒涼,清熱涼血之力更強,尤其適用於熱證出血。若炒炭則增收澀止血之效,但此方強調生用,推斷病機以血熱夾瘀為主。
  2. 茜草雙向調節作用
    • 涼血止血:茜草味苦性寒,苦能降泄,寒能清熱,直接針對血熱妄行之病機,使血熱得清而自止。
    • 祛瘀通絡:其活血化瘀之性,能避免血止留瘀之弊,符合「止血不忘化瘀」的治療原則,尤其適合反覆吐血、瘀血內停者。
  3. 服用方法解析
    • 「食後放冷服」頗具深意。食後服藥可減緩藥性對脾胃的刺激;「冷服」則取其寒涼之性,增強清熱降火之效,符合「熱者寒之」治法。

中醫理論結合推論
茜草歸肝經,肝主藏血,血熱或肝鬱化火易迫血上行。此方通過清肝涼血、散瘀止血,使血熱得平、瘀祛新生,血自歸經而吐血止。其簡約配伍體現中醫「單行」治法,針對急症或證型單純者,集中藥力直折病勢。

傳統服藥法


茜草1兩(生用)。
上為粗末。
每服3錢匕,水1盞,煎至6分,去滓,食後放冷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胃腸出血吐血

相同名稱方劑


茜草飲, 出處:《聖濟總錄》卷六十八。 組成:茜草1兩(生用)。 主治:吐血不止。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