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字神散

一字神散

YI ZI SHEN SAN | 更多圖表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9

寒性指數

5

熱/寒比例

偏熱 (1.80)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33%
肺經 33%
脾經 33%
肝經
肺經
脾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一字神散」方劑中含有「鬼臼」,其原因主要為:

  1. 清熱解毒: 鬼臼性寒,味苦,入肝、肺經,具有清熱解毒之效。對於熱毒壅盛所致的瘡瘍腫毒、口舌生瘡等症狀,可起到較好的治療作用。
  2. 消腫止痛: 鬼臼能活血化瘀,消腫止痛,對於外傷腫痛、跌打損傷等症狀,亦有顯著療效。

因此,鬼臼在「一字神散」中起到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作用,與其他藥材相輔相成,共同發揮治療功效。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一字神散」主治「子死胎不下,胞破不生」,屬古代婦科危急證候。

  1. 子死胎不下:指胎兒死於母腹後未能自然娩出,多因氣血虛弱、瘀血阻滯,或寒凝血瘀,導致胎失所養而亡,瘀阻胞宮。
  2. 胞破不生:可能指產程中胎膜早破,或胞宮氣血耗損過甚,胎兒轉動無力,難以娩出。
    此方針對「瘀阻胞宮」兼「氣血壅滯」之病機,透過峻逐瘀血、通利胞絡,強行催下死胎。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主藥:鬼臼

  1. 性味功效
    • 古代記載鬼臼(又名桃耳七、八角蓮)性味苦辛、有毒,具破血逐瘀、散結解毒之效。
    • 《本草綱目》載其能「下死胎,破瘕積」,專攻瘀血壅滯之證。
  2. 作用機制
    • 破血通絡:辛散苦降之性,直入血分,破除胞宮瘀血結滯,疏通產道。
    • 催生下胎:其毒性成分(如鬼臼毒素)能刺激子宮收縮,促進死胎排出。

輔佐:無灰酒

  1. 活血行藥:酒性溫通,增強鬼臼活血化瘀之力,助藥勢速達病所。
  2. 緩和毒性:古法以酒煎藥,可能部分降低鬼臼毒性,減緩對正氣的損傷。

三、配伍與方劑特點

  1. 單方峻藥:全方僅鬼臼一味,取其藥專力宏,針對「瘀血死胎」之急症,符合「單行」之祖方思維。
  2. 劑型設計
    • 散劑「捻之如粉」:利於迅速吸收,發揮藥效。
    • 酒煎「通口服」:酒助藥力上浮下達,全面推動氣血運行。

四、潛在治療原理推測

  1. 直接刺激宮縮:鬼臼可能作用于子宮平滑肌,誘發強直性收縮,迫使死胎排出。
  2. 溶解胎盤組織:其破血成分或能分解胎盤附著處之瘀滯,鬆解胎兒與母體連結。
  3. 改善盆腔血循:通過破除瘀血,恢復胞宮氣血流通,間接促進產道機能。

五、適用情境與禁忌(依古法原文推論)

  • 適用:胎死腹中、產程停滯屬「實證瘀阻」者,體質尚能耐受峻藥。
  • 謹慎:氣血虛弱、胞宮無力者,恐峻攻傷正,需配合補益藥。

此方體現古代「以毒攻毒」思維,然現代臨床須嚴謹評估,不可貿然沿用。

傳統服藥法


鬼臼(黃色者,去毛)不拘多少。
上為末,以手指捻之如粉,極細為度。
每服2錢,用無灰酒1盞,同煎至8分,通口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同名稱方劑


一字神散, 出處:《婦人良方》卷十七。 組成:鬼臼(黃色者,去毛)不拘多少。 主治:子死胎不下,胞破不生。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