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物前胡丸
YI WU QIAN HU W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外台》卷三十五引《小品方》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寒性指數
熱/寒比例
寒 (0.33)複方歸經比例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一物前胡丸以「前胡」為主要藥材,這與前胡的藥性與功效密切相關。
前胡味辛、性微寒,歸肺、肝經。其擅長 宣肺止咳,能有效緩解風寒束肺、痰濁阻肺所致的咳嗽、氣喘等症狀。 此外,前胡亦有 降氣止嘔 的功效,能治療脾胃虛弱、氣逆上衝引起的噁心、嘔吐。
一物前胡丸選用前胡為主要藥材,正是利用其 宣肺止咳、降氣止嘔 的藥效,以針對特定病症,達到治療效果。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一物前胡丸」的分析
1.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出自古代醫籍,主治「小兒夜啼」。小兒夜啼多因臟腑未充、陰陽失調,或因風熱、痰熱、驚恐等因素導致夜間煩躁啼哭不止。前胡性微寒,具有清熱化痰、降氣平喘之效,古代醫家取其肅降肺氣、安神定驚的作用,推測其能緩解小兒夜寐不安、啼哭煩躁之症。
2.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此方僅單用前胡一味,突顯「簡便效專」的特點,其作用機理可從以下幾方面推論:
清熱化痰:
前胡味苦辛、性微寒,歸肺經,善於降氣化痰、疏散風熱。小兒夜啼若因痰熱內擾(如肺熱上衝、痰火擾神),前胡可清泄肺熱、化痰降逆,使氣機通暢,神志得安。疏肝解鬱:
前胡雖主入肺經,但其辛散之性亦能達肝膽,間接疏解肝氣鬱滯。小兒肝常有餘,若因驚恐或情志不暢導致肝鬱化火、心神不安,前胡可通過降肺氣以助肝氣條達,緩解煩躁啼哭。養陰安神(間接作用):
部分本草記載前胡能「除煩止驚」,其性涼而不峻,可能通過清熱間接養陰,減少陰虛內熱所致之夜啼。
3. 劑型與服法的設計思維
- 煉蜜為丸:
蜂蜜甘緩補中,能調和前胡的微寒之性,兼顧小兒脾胃嬌嫩的特點,緩和藥力。 - 劑量漸增:
從每日1丸漸加至5-6丸,體現「中病即止」的原則,避免過量傷正,亦為觀察藥效動態調整。
4. 可能的禁忌與適用證型
(雖不要求提及,但從學理推論)
此方適合「痰熱型」或「肺熱上擾型」夜啼,若小兒屬虛寒體質(面色青白、啼聲低弱、四肢不溫),則單用前胡恐不合宜。
5. 小結
「一物前胡丸」以單味藥針對小兒夜啼,體現中醫「異病同治」與「藥專力宏」的思路,其核心在於前胡的降氣化痰、清熱解鬱作用,通過調理氣機以安神止啼,展現古代對小儿病理與藥物特性的深刻掌握。
傳統服藥法
前胡隨多少。上藥治下篩,煉蜜為丸,如大豆大。
每服1丸。每日3次。加至5-6丸,以愈為度。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同名稱方劑
一物前胡丸, 出處:《外台》卷三十五引《小品方》。 組成:前胡随多少。 主治:小兒夜啼。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