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物白鮮湯

一物白鮮湯

YI WU BAI XIAN TANG | 更多圖表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0

寒性指數

47

熱/寒比例

極寒 (0.02)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50%
胃經 50%
脾經
胃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一物白鮮湯」中包含白鮮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白鮮皮性寒,味苦,具有清熱燥濕、殺蟲止癢的功效。 對於濕熱所致的皮膚病,如濕疹、皮炎、瘡瘍等,白鮮皮可以有效地清熱解毒、止癢消腫,達到治療目的。
  2. 白鮮皮具有抗真菌作用。 對於由真菌感染引起的皮膚病,如足癬、手癬等,白鮮皮可以抑制真菌的生長,起到抗菌消炎的效果。

因此,白鮮皮是「一物白鮮湯」中不可或缺的藥材,其清熱燥濕、殺蟲止癢的功效,使其成為治療濕熱皮膚病的有效藥物。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一物白鮮湯」之傳統功效與組成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載於《普濟方》卷三四九,主治「産後中風,虛人不可服他藥者」。

  1. 産後中風:指婦女分娩後外感風邪,或氣血驟虛、風邪內侵所致之病症,常見發熱、惡寒、頭身疼痛,甚則肢體痙攣等表現。
  2. 虛人不可服他藥:強調此方用於體質虛弱、不耐攻伐之患者,暗示白鮮皮藥性相對平和,單味成方可避複方藥力峻猛之弊。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單方簡峻
    僅用白鮮皮一味,取其「專精之力」,符合中醫「單行」治法,針對産後正虛邪微之證,避免藥味繁雜耗傷正氣。

  2. 白鮮皮藥性分析

    • 性味歸經:苦寒,歸脾、胃、膀胱經。傳統認為能清熱燥濕、祛風解毒。
    • 祛風解表:風邪外襲時,其苦寒之性可清泄鬱熱,辛散之能(《本草備要》稱其「氣寒善行」)助透達表邪,契合「中風」表證病機。
    • 燥濕通絡:産後多瘀濕內阻,白鮮皮能通利關節,緩解因風濕滯絡引發的肢體不遂或疼痛。
  3. 煎服法用意

    • 水煮分服:三升煮取一升半,分三服,保留藥力輕清上浮之性,適合表證需徐徐疏解。
    • 酒水同煎:酒性辛溫,可增強行氣活血、助藥透表之力,適用於兼寒凝或瘀滯者,體現「因證施治」靈活性。

三、推理延伸功效

  1. 清熱不傷正:苦寒但無黃芩、黃連之燥,對産後陰血虧虛者較為適宜。
  2. 祛風兼安神:白鮮皮古方亦用於風熱煩躁(如《聖惠方》),可能間接緩解産後情志不寧。

四、治療原理總結
此方以「單藥直攻」之理,透過白鮮皮祛風清熱、透邪外達之性,針對産後氣血虛弱兼風邪襲表之證,既解表邪,又避過汗傷陰之虞,體現「輕可去實」的用藥智慧。

傳統服藥法


白鮮皮。以水3升,煮取1升,分服。耐酒者,亦可酒水等煮之。
(《普濟方》卷三四九)。《普濟方》用白鮮皮三兩,水三升,煮取一升半,分作三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動脈粥樣硬化四肢麻痺癱瘓腦內出血腦動脈阻塞腦血栓塞半身或下肢麻木

相同名稱方劑


一物白鮮湯, 出處:《外台》卷三十四引《小品方》。 組成:白鮮皮。 主治:産後中風,虛人不可服他藥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