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一勝膏中包含紫荊皮,主要源於其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
紫荊皮性味苦寒,入肝經,具有涼血止血、消腫止痛之效。在方劑中,其主要作用為活血化瘀,消散瘀血,進而達到止痛消腫的效果。
此外,紫荊皮還有潤腸通便的功效,對於一些因瘀血阻滯導致的便祕,也能起到一定的緩解作用。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一勝膏」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一勝膏」主治「發背癰疽,初生未成者」,即背部或肌肉深層初起的癰腫瘡毒,尚未完全化膿潰爛的階段。此方外用為主,利用紫荊皮的特性,達到「箍毒消腫」之效,防止癰疽惡化,並促使初期炎症消散。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紫荊皮為主藥
- 藥性:紫荊皮(學名Cercis chinensis)性平,味苦,入肝、脾經,古籍載其能「活血行氣,消腫解毒」。
- 外用機理:
- 箍圍消散:以酒調和外敷,借助酒性辛散溫通之力,助藥力滲透,發揮「箍毒」作用,約束瘡毒擴散,避免癰疽蔓延。
- 活血消腫:紫荊皮能通利血脈,改善局部氣血壅滯,從而減輕紅腫熱痛。
酒為輔助溶媒
- 酒性辛熱,能行藥勢、通經絡,增強紫荊皮藥效的滲透力,同時輕度刺激皮膚,促進局部血液循環,輔助消腫。
三、方劑配伍邏輯推論
此方簡潔,針對「初起未潰」之癰疽,以單味紫荊皮直達病所:
- 初起屬實證:癰疽初期多因熱毒或氣血瘀滯,紫荊皮苦降能清,兼具活血之性,契合「結者散之」的治療原則。
- 外治速效:直接敷貼患處,通過局部吸收迅速發揮藥效,避免內服藥物的代謝延遲,符合中醫「外治之理即內治之理」的思維。
總結:「一勝膏」以紫荊皮配合酒調,針對癰疽初期,通過箍圍、活血、消腫的協同作用,阻斷病情進展,體現中醫「既病防變」的治療策略。
傳統服藥法
紫荊皮。
上為末。
調酒箍住。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癤和癰背部膿瘡
相同名稱方劑
一勝膏, 出處:《外科啓玄》卷十一。 組成:紫荊皮。 主治:發背癰疽,初生未成者。
一勝膏, 出處:《仙傳外科集驗方》。 組成:白芷、紫荊皮。 主治:消癰。主治:初生癰腫。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