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雲母石散
YUN MU SHI S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醫方類聚》卷一四一引《王氏集驗方》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28
寒性指數
0
熱/寒比例
極熱 (28.00)複方歸經比例
心經 20%
肝經 20%
肺經 20%
脾經 20%
膀胱經 20%
心經
肝經
肺經
脾經
膀胱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雲母石散中包含雲母,主要原因有二:
- 清熱解毒: 雲母性寒,味甘,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痛的功效。對於因熱毒引起的皮膚病,如濕疹、皮炎、瘡瘍等,雲母能清熱解毒,消炎止癢,促進傷口癒合。
- 利濕止痛: 雲母還有利濕止痛的功效,能治療因濕熱引起的疼痛,如風濕痹痛、關節疼痛等。在雲母石散中,雲母能與其他藥物協同作用,達到清熱解毒、利濕止痛的效果。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雲母石散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所載主治「積年赤白痢不癒」,即長年未癒的赤白痢疾(糞便夾雜黏液、膿血)。古代醫家認為,久痢不癒多與正氣虧虛、腸道不固或濕熱久羁有關。雲母石性味甘平,《神農本草經》載其能「主身皮死肌,除邪氣,安五臟,益子精,明目」,後世亦用於收斂固澀、止瀉止血,推測其在此方中的作用為固澀腸道、吸附病理產物,以止痢斷下。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探討:
單味雲母石為主藥:
雲母石屬礦物藥,質地重鎮,古代認為其有「斂瘡止血」之效(如《本草綱目》提及治「下痢腸澼」)。其粉末可能通過物理吸附作用,減少腸道滲出,緩解黏液膿血便;而甘平之性兼能調和腸胃,避免過於溫燥或寒涼傷正。米飲送服輔助藥效:
米飲(米湯)味甘性平,能補益脾胃之氣,顧護中焦。久痢患者多脾胃虛弱,米飲既可防雲母石質重傷胃,又能助正氣恢復,間接增強止痢效果,體現「標本兼顧」思路。
推論可能的治療原理:
- 吸附固澀:雲母石粉末可能直接吸附腸道過多水分及病理產物(如膿血黏液),減少腸道刺激。
- 局部收斂:礦物粉覆蓋腸黏膜,形成保護層,促進損傷修復。
- 扶助正氣:米飲補脾,改善消化功能,打破「久痢—脾虛」惡性循環。
此方簡潔,符合古代對礦物藥「澀可去脫」的應用邏輯,適於正虛不甚而濕濁滞留的久痢,若兼明顯熱毒或虛寒,可能需配伍他藥。
傳統服藥法
雲母石末。
米飲調方寸匕,2服愈。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痢疾大便膿血
相同名稱方劑
雲母石散, 出處:《醫方類聚》卷一四一引《王氏集驗方》。 組成:雲母石末。 主治:積年赤白痢不癒。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