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蘆湯

參蘆湯

CAN LU TANG | 更多圖表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19

寒性指數

8

熱/寒比例

(2.38)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33%
肺經 33%
胃經 33%
脾經
肺經
胃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參蘆湯的組成中,包含人參與蘆根,而非「人參蘆」這個單一藥材。這是因為:

  1. 功效互補: 人參補氣益血,溫陽固脫,而蘆根清熱生津,利尿降火。兩者相配,一補一瀉,相得益彰,可有效治療氣虛津傷,兼具補氣生津之效。
  2. 藥性相宜: 人參性溫,蘆根性寒,寒熱相濟,可避免單味藥性過於偏激,更利於調和氣血,平衡陰陽,達到最佳療效。

故參蘆湯中使用人參與蘆根,而非「人參蘆」,體現了中醫配伍的精髓,彰顯了藥物配伍的協同作用。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參蘆湯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主治病因病機為「痰鬱氣逆」,患者體質多屬形氣俱實,症見因情志暴怒(性躁)兼飲食厚味(濕熱內蘊),暑月陽氣外浮,痰隨氣升,阻遏清竅。其主證特點為:

  1. 呃逆神昏:痰濁上蒙心包,故發作時「神昏不知人」;氣機逆亂,痰阻經絡,則「舉身跳動」。
  2. 暑熱挾痰:暑月外熱引動內痰,或見「視物倒植」(痰濁擾亂清陽)、「乾霍亂」(氣機痞塞,欲吐不得)。

此方作用核心在於「吐痰開閉」,屬「因勢利導」之法,針對痰濁壅盛、氣機上衝之急症,非一般和胃降逆所能解。

組成與治療原理推理

  1. 人參蘆(半兩)

    • 性味苦溫,傳統視為「吐虛痰」之要藥,其性輕揚上行,能刺激胃脘引發嘔吐,藉此排出膠結頑痰。
    • 與全株人參補氣不同,參蘆專走「宣吐」一途,尤適於痰壅實證。古人認為其「吐不傷正」,蓋因患者形氣俱實,吐後反氣機通暢。
  2. 逆流水(一盞半)

    • 「逆流水」取江河回漩之水,中醫喻其「性逆而動」,助藥勢上湧,加強催吐效果。
    • 煎法強調「煎一大碗」,大量湯液灌服可擴張胃脘,物理性刺激嘔吐反射。

邏輯鏈與治療機轉

  • 痰鬱氣閉→吐法通陽:患者痰因怒鬱,氣機不得下降,反上衝擾神。參蘆湯通過吐法:
    1. 直接清除實邪:吐痰後減輕痰濁對氣機的壅塞。
    2. 通暢三焦:「提壺揭蓋」,吐後肺氣宣通,促進全身氣化。
    3. 發汗解鬱:吐時陽氣外達,兼得「大汗」使暑熱隨之而泄。

此方體現中醫「在上者因而越之」的治則,以吐法治痰厥神昏,屬急救權宜之法,後世亦用於痰食壅滯之危候。

傳統服藥法


人參蘆半兩。逆流水一盞半,煎一大碗飲之。
呃:一女子性燥味厚,暑月因怒而病呃,每作則舉身跳動,神昏不知人,形氣俱實,乃痰因怒鬱,氣不得降,非吐不可。遂以人參蘆半兩,逆流水一盞半,煎一大碗飲之。大吐頑痰數碗,大汗昏睡,一日而安。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咳血容易生氣霍亂細菌性食物中毒咳嗽上吐下瀉昏迷

相同名稱方劑


參蘆湯, 出處:《格致餘論》。 組成:人參蘆半兩。 主治:性躁味厚,暑月因大怒而咳逆,每作則舉身跳動,神昏不知人,形氣俱實者。視物倒植,乾霍亂,中暑熱之氣。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