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時珍正容散中包含皁莢,主要基於其以下兩個作用:
1. 清熱解毒:皁莢味苦性寒,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可用於治療熱毒引起的皮膚病,如痘瘡、濕疹、皮炎等。
2. 除垢去污:皁莢含皁苷,具有強烈的去污能力,可以去除皮膚表面的污垢和油脂,使皮膚清潔,有助於改善膚色。
因此,時珍正容散中使用皁莢,意在清熱解毒,消炎去污,達到改善膚色的目的。
時珍正容散中加入浮萍,主要是利用其清熱解毒、利水消腫的功效。浮萍性寒,味甘淡,入心、肺經,具有清熱瀉火、利水消腫、解毒止癢的作用。
在正容散中,浮萍與其他藥材配合,可有效針對因濕熱毒邪侵犯而導致的面部痤瘡、粉刺、色斑等問題,起到清熱解毒、消炎止癢、淡化色素的作用,從而達到美容的效果。
時珍正容散中加入白梅,主要有兩大原因:
- 美白去斑: 白梅性酸,味甘,入肺、肝經,具有清熱解毒、生津止渴、潤燥止咳的功效。其所含的蘋果酸、檸檬酸等成分,能抑制黑色素生成,並促進皮膚細胞再生,有效淡化色斑,改善膚色暗沉。
- 收斂止汗: 白梅能收斂毛孔,減少汗液分泌,達到控油、抑制痘痘的效果。同時,白梅亦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對於因熱毒引起的皮膚問題,也能起到一定的舒緩作用。
因此,白梅在時珍正容散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其美白去斑、收斂止汗的功效,有助於改善面部肌膚問題,達到美容養顏的效果。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時珍正容散主治「雀斑」,此證屬面部皮膚色素沉著,中醫多歸因於風邪外襲、氣血不和或痰濕瘀滯。傳統認為,雀斑與風熱鬱於肌表、絡脈瘀阻相關,或因肝腎陰虛內熱上熏所致。此方以「祛風消斑」為核心,通過外治直接作用於顏面,調和局部氣血,分解沉著之色素。
二、組成藥物邏輯推理與治療原理
1. 豬牙皂角
- 性味功效:辛鹹溫,具祛風痰、散結滯、通竅之效。
- 方劑邏輯:其辛散之性可透達肌表,疏通皮膚腠理之鬱滯;溫性能行血活血,助消散局部瘀積色素。外用以去垢潔膚,可能含機械性剝脫作用,促進角質更新。
2. 紫背浮萍
- 性味功效:辛寒,擅祛風清熱、發汗透疹。
- 方劑邏輯:浮萍輕浮上行,針對「風熱鬱於面部」的病機,以清散之法透解斑點。其寒性可制衡皂角之溫,協同解除肌表鬱熱,抑止色素生成。
3. 白梅肉
- 性味功效:酸澀平,傳統用於斂肺生津、蝕惡肉(《本草綱目》載其除「黑痣惡肉」)。
- 方劑邏輯:梅肉含果酸成分,可能軟化角質、輕度腐蝕剝脫表皮沉著物;酸收之性亦能平衡皂角、浮萍的宣散,防其過耗皮膚。
4. 甜櫻桃枝
- 性味功效:甘溫,古籍載其「潤膚活血」。
- 方劑邏輯:櫻桃枝含揮發油及苷類,可能促進局部微循環,輔助代謝色素;其甘潤性質可緩和他藥刺激,兼顧護膚之效。
5. 鷹糞白(關鍵輔藥)
- 性味功效:古人認為其能「消積滯、去黑黯」(《本草拾遺》)。
- 方劑邏輯:鷹糞白含尿酸、磷酸鹽等,可能具輕度角質溶解作用,類似現代美白劑中的弱酸性成分,直接分解黑色素沉積。
三、配伍與整體治療原理
此方以「辛散+酸收+滲透」為框架:
- 皂角、浮萍辛散透表,祛風開鬱,從「氣分」疏通皮膚滯阻;
- 白梅、鷹糞白酸蝕剝脫,從「形質」層面分解色素;
- 櫻桃枝調和活血,避免攻伐過度。諸藥協同,共奏「祛風活血、腐蝕消斑」之效,符合古代「外治消斑」的直達病所思路。
四、科學性推測
從現代角度解讀,此方可能作用於:
- 輕度化學剝脫:白梅果酸、鷹糞尿酸軟化角質,加速表皮更新。
- 抑菌抗炎:皂角、浮萍抑制皮膚微生物,減少炎症性色素沉澱。
- 微循環改善:櫻桃枝促進局部血流,助代謝廢物清除。
此方體現中醫「外治通內鬱」的思維,結合腐蝕、發散與養護,雖機理古樸,但組成邏輯嚴密,針對雀斑的「風鬱膚表」病機設計。
傳統服藥法
豬牙皂角1兩,紫背浮萍1兩,白梅肉1兩,甜櫻桃枝1兩。
上焙乾,兌鷹糞白三錢,共研為末。
每早、晚用少許,在手心內,水調勻,搓面上,良久,以溫水洗面。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消斑的功效,適合用於治療雀斑。但脾胃虛寒者不宜使用。
相同名稱方劑
時珍正容散, 出處:《金鑑》卷六十三。 組成:豬牙皂角1兩,紫背浮萍1兩,白梅肉1兩,甜櫻桃枝1兩。 主治:雀斑。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