蚱蜢湯

蚱蜢湯

ZHA MENG TANG | 更多圖表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24

寒性指數

0

熱/寒比例

極熱 (24.00)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33%
肝經 33%
脾經 33%
肺經
肝經
脾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蚱蜢湯」方劑中使用蚱蜢,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蚱蜢性味甘平,入肝經,具有解毒、止痛、消腫的功效。 古籍記載,蚱蜢可治跌打損傷、風濕骨痛、毒蛇咬傷等症,其解毒功效尤為突出。
  2. 蚱蜢可作為某些藥材的替代品。 古代醫藥條件有限,部分藥材難以取得,而蚱蜢資源豐富,可作為一些藥材的替代品,例如治療風濕骨痛時,蚱蜢可代替「地龍」,達到類似功效。

總之,「蚱蜢湯」中使用蚱蜢,是古代醫家根據其藥性及資源情況,作出的合理選擇。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蚱蜢湯方劑分析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蚱蜢湯主治「小兒急驚風」,屬中醫兒科急症。急驚風以猝然昏仆、四肢抽搐、目睛上視、牙關緊閉為特徵,多因外感邪熱化火、痰熱內擾,或驚嚇引動肝風所致。古代醫家取蚱蜢為藥,以其蟲類特性「熄風止痙」,針對風動痰湧之病機急治其標。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蚱蜢之選用

    • 時令與採收:強調「白露時辰收來」,白露為秋氣斂降之際,此時蚱蜢得金氣(肺屬金)而性沉降,符合「金能制木」(抑制肝風)之理。
    • 陰乾與帳上懸掛:陰乾保留藥性,懸掛帳上或與傳統「避穢」觀念相關,取其輕揚上達之性,或可助藥力透達頭面清竅。
    • 蟲類熄風:蚱蜢屬蟬科昆蟲,古人觀察其善跳躍,聯想「動極生風」,故以蟲體走竄之性,引風邪外散,類似全蠍、蜈蚣之用,但藥性較緩和。
  2. 劑型與服法

    • 滾水煎、重湯燉:滾水速激發藥氣,重湯(隔水燉)緩煎則取其醇和,避免蟲類藥腥燥傷胃,適合小兒稚陰之體。
    • 三枚為量:數量取單數屬陽,符合急症治標需「動藥」之則,且量少防峻烈。

可能的治療原理推論

  • 熄風解痙:蚱蜢體含甲殼素、蛋白質等成分,或可調節神經肌肉興奮性(類似現代抗驚厥作用),配合煎煮後釋放的小分子物質,緩解肌肉痙攣。
  • 痰熱並治:急驚風多兼痰熱,蚱蜢生長於濕地,中醫取「同氣相求」之意,或能化痰通絡,輔助平息風火。

此方體現中醫「簡便驗廉」特色,以單味蟲藥針對風動之標,符合古代對急症「救急先治風」的臨床思維。

傳統服藥法


蚱蜢(每年應白露時辰收來,陰乾。若放在空床數日,而摘於帳上者尤妙。)。
每服3個,用滾水半鐘,重湯煎服。立效。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小兒驚巒急性脊髓灰白質炎四肢抽搐

相同名稱方劑


蚱蜢湯, 出處:《靈驗良方匯編》卷三。 組成:蚱蜢(每年應白露時辰收來,陰乾。若放在空床數日,而摘于帳上者尤妙。)。 主治:小兒急驚風。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