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二馬散中加入鐵馬鞭,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補腎壯陽: 鐵馬鞭性溫,味甘,入腎經,具有補腎壯陽、益精填髓的功效。二馬散常用於治療腎虛所致的腰膝痠軟、陽痿早泄等症,鐵馬鞭的加入可增強方劑的補腎壯陽作用。
- 活血止痛: 鐵馬鞭還具有活血止痛的功效,可改善因腎虛導致的血液循環不暢,緩解疼痛。二馬散中加入鐵馬鞭,可以協同其他藥物,更好地發揮活血止痛的作用。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二馬散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古代文獻所載「馬(疒其)」,為中醫對皮膚瘡瘍類疾病的古稱,特指發於下肢的潰爛性瘡瘍(類似現代「臁瘡」或「濕疹繼發感染」)。其病機多因濕熱下注、氣血瘀滯,症見局部紅腫、潰爛流膿。二馬散以清熱解毒、活血散瘀為主,佐以酒行藥勢,促進局部氣血疏通。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馬蹄金(Dichondra micrantha)
- 性味功效:辛涼微苦,清熱利濕、解毒消腫。
- 作用:針對濕熱蘊結之皮膚瘡瘍,尤擅解局部熱毒。
鐵馬鞭(Verbena officinalis,馬鞭草)
- 性味功效:苦辛微寒,活血散瘀、清熱利濕。
- 作用:活血以通絡,改善氣血瘀滯;清熱助馬蹄金解濕毒。
撥雪根(待考,或為地方俗名)
- 疑為具「祛風除濕」或「消腫生肌」功效的草本根莖類藥材,可能類似白蘞(清熱斂瘡)或茜草根(活血化瘀),推測其強化解毒或生肌之效。
酒和服
- 酒性溫通行散,可引藥下行至下肢病所,增強活血化瘀之效。
配伍邏輯與協同效應
- 清熱解毒+活血化瘀:馬蹄金與鐵馬鞭一清一散,共除濕熱瘀毒;撥雪根強化消腫或生肌,針對瘡面修復。
- 標本兼顧:濕熱為本,氣血瘀滯為標,清解藥配伍活血藥,阻斷病機鏈條。
推論適應症延伸
除古籍所載「馬(疒其)」外,按藥性推測,此方或可應用於:
- 濕熱型帶狀皰疹(纏腰火丹)初期
- 下肢靜脈曲張併發皮膚潰瘍(需辨證屬濕熱瘀阻者)
總體而言,二馬散體現中醫「清熱活血」治瘍法,組方簡練,針對濕熱瘀毒交結之皮膚瘡瘍具有邏輯嚴密的治療架構。
傳統服藥法
馬蹄金、鐵馬鞭、撥雪根。
水煎,入少酒和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同名稱方劑
二馬散, 出處:《準繩·瘍醫》卷五。 組成:馬蹄金、鐵馬鞭、撥雪根。 主治:馬(疒其)。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