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退創散中使用白馬骨,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消腫止痛: 白馬骨性寒,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之功效,可有效緩解創傷引起的疼痛、腫脹等症狀,有助於傷口癒合。
- 活血化瘀: 白馬骨能活血化瘀,促進血液循環,有利於清除傷口周圍的瘀血,改善局部組織營養,加速傷口癒合。
因此,退創散中加入白馬骨,能發揮其消腫止痛、活血化瘀的功效,促進傷口癒合,達到治療創傷的效果。
退創散中包含鐵馬鞭,主要基於其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
鐵馬鞭性溫,味苦,入肝、腎經,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通經絡的作用。其藥性與退創散中其他藥材相輔相成,可有效促進血液循環,加速創傷部位的癒合,並緩解疼痛。
此外,鐵馬鞭還有解毒消腫的作用,對於創傷感染也有一定的療效。因此,在退創散中加入鐵馬鞭,能夠起到綜合治療創傷的作用,促進傷口癒合,緩解疼痛。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退創散」主治功效分析
古籍記載主治
根據《證治準繩‧瘍醫》記載,退創散主治「馬(疒其),滿身瘡,人轉動不便。」
治療原理分析
古文內容中描述了「退創散」的組成包括:
- 白馬骨: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作用。
- 鐵馬鞭:有舒筋活絡、祛風除溼的效果。
- 地馬梢根
- 頭形花根
- 雞屎子
- 詐死子
- 馬蹄金
- 山茄根
- 狗骨根
- 對節金驚根
從這些藥材的功效來看,可以推測「退創散」的治療原理主要圍繞以下幾個方面:
- 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白馬骨等藥材能促進血液循環,消除瘀血,減輕腫脹和疼痛,這對於治療「滿身瘡」的症狀至關重要。
- 舒筋活絡,祛風除濕:鐵馬鞭等藥材具有舒展筋骨、活絡經脈的功效,能改善「轉動不便」的症狀。同時,祛除風濕也能幫助消除瘡瘍的誘因。
- 綜合調理:方劑中多種藥材合用,除了上述主要功效外,還可能包括清熱解毒、扶正祛邪等作用,以達到綜合調理的效果。
- 外用內服:古文提到「上水煎,入酒和服」,顯示本方劑是內服使用,酒可以行藥勢,加強藥效,促進藥效的吸收和發揮。
總結
綜合分析,「退創散」是一個以活血化瘀、消腫止痛、舒筋活絡為主要功效的方劑,主要針對因外傷或瘡瘍導致的腫痛、活動受限等症狀。其通過多種藥材的配伍,達到標本兼治的目的。不過需要注意的是,古文內容也提到了「馬鞭散」主治「馬㾮」,與「退創散」的主治不同,說明在古代中醫辨證中,即使是動物疾病,也會根據具體症狀的不同而有所區分。
傳統服藥法
地馬梢根、白馬骨、鐵馬鞭、頭形花根、雞屎子、詐死子、馬蹄金、山茄根、狗骨根、對節金驚根。
上水煎,入酒和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同名稱方劑
退創散, 出處:《準繩·瘍醫》卷五。 組成:地馬梢根、白馬骨、鐵馬鞭、頭形花根、雞屎子、詐死子、馬蹄金、山茄根、狗骨根、對節金驚根。 主治:馬(疒其),滿身瘡,人轉動不便。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